班级管理实际上既是一种纪律的约束,也是一种管理艺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行为约束规范的关键时期,自身品行以及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奠定良好发展基础的黄金时期,而班主任教师在这一阶段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注重转变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运用可行以及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技巧,进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一、立足学生主体,遵循沟通原则
沟通艺术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立足学生主体,深刻理解沟通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运用沟通艺术。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首先要将学生作为沟通交流的主体。沟通艺术是学生与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表达方式,首先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一切的沟通交流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比较顽皮任性,所以教师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的教育要首先从自身出发,运用良好的沟通方式,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第一,尊重学生。班主任在沟通中,应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通过语言、行动等引导学生展示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理解学生。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于自我成长,对于外界世界充满困惑,因而,在探索中经常会犯错。班主任在沟通中,应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特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包容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支持下敢于探索成长的路径。第三,平等待人。所谓“物不平则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缺乏平等,必然会造成某一方的心理失衡,并产生对沟通的抵触。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即摒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以独立的人格彼此交流,在人格上实现平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建立明确的班级管理规范,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在犯错时要进行批评,在表现良好时要不吝赞美,这样才能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班集体中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第四,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扎实的情感联系必然是建立在彼此真诚的基础上。虚假的语言、虚伪的情感无法让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更难以形成稳定、持久的情感联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真诚是基本准则。班主任应以自己最真实、最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心的担忧和期待。
二、合理组织班级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班级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还要科学精心计划、安排班级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以及组织方法。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学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并还要具备善于控制活动进程的能力。当学生在进行班级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加强指导工作以及帮助工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在充满信心的基础上攻破困难。如果在进行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学生对于班级活动不感兴趣,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的过程来等情况时,教师一定要注重解释开展班级活动的真正意义,进而促使整个班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另外,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应选择小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所关注的话题开展活动,并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班级活动目的,注重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班级活动,以此在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创设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也是班级发展的主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而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就是需要班主任重点思考的问题了。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要懂得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存在感,进而突出学生的作用,改善学生的实践状态。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反思,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跟随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
例如,笔者为了发挥学生的个性,组织学生围绕文明班集体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班集体赋予新的意义,诠释班级的文明、文化。学生一听说是展示自己的优势,都显得很积极,纷纷表示想要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力量。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学生挑选了演讲比赛、黑板报设计、名人名句、诗词我能行等活动,并为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学生实践完成后,笔者对学生的付出予以了表扬和肯定,特别是学生所展现的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学生在班主任的表扬下,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自己的长处。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博得学生信任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之处。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性别、性格、年龄、爱好以及兴趣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一个班级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需求,教师不能够单调统一。另外,学生的需求有一些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故而教师一定要注重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及分析,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一些合理需求;对于那些不合理的需求,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清楚事情的原委,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关心,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学生的体谅。不仅如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倾听,只有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重视,班主任教师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
结语: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作为班主任应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反思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学生主体,探寻沟通原则;采用多种方法,建立全面沟通,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评价激励等等,这样才能体现沟通艺术的价值,为师生关系的建构,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 段小军.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方式探究[J]. 教育革新, 2020(6).
[2] 石兰芳. 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1).
[3] 张霞. 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探究[J]. 赤子, 2019, 000(002):145.
[4] 甄晓允. 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0).
[5] 王薇. 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探索[D]. 华中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