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多元化教学策略探究
王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斌,. 小学语文阅读多元化教学策略探究 [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427.
摘要:
阅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小学生阅读质量的差异却不容忽视。本质上,阅读是读者在过程中汲取信息、培养独立思考与自我判断能力的活动。以往,单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阅读模式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展现。相比之下,多元化阅读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教师、作者及同学之间产生深刻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多元化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427
基金资助:

一、小学语文阅读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涵盖广泛的知识点,阅读的重要性为众人所共知。然而,近年来阅读教学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深究根源,在于对阅读的认知存在误区:家长视课外书籍为闲书,认为阅读名著、科技、地理等书籍不如背诵课文和识字;学生因作业繁重,视阅读为负担,仅关注阅读题目的正确率;部分教师则将阅读局限于理解文章主旨和概括大意。这些对阅读的片面理解,严重阻碍了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训练,而非仅局限于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

多元化阅读教学策略涵盖了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这一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及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具有显著效果。在多元化阅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转变为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与作者、教师及同伴的深度互动,激活个人创造力。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纳多元化教学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及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多元化教学的策略

(一)多元策略点燃阅读热情

1.创设沉浸式情境

情境教学以其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相契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阅读情境,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沉浸感。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为例,该课文讲述了少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的背景,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其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激发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勤奋学习的信念。鉴于学生可能因成长背景差异而在理解文章主旨上存在局限,教师巧妙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再现那个动荡年代的学习艰辛,以及周恩来在课堂上那震撼人心的回答。这种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冲击,不仅激活了文章的历史背景,还形成了鲜明的认知对比,有效点燃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2.开展创意阅读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持续增强其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趣味阅读活动融入课堂,为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人物鲜明、情节引人入胜。教师结合文章特点,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本剧创作与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童话故事的魅力。首先,教师根据学生能力与性格特征,遵循优势互补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获得认知、思维与情感的成长。接着,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风格、领悟故事寓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课文内容改编为剧本,增加角色对话和情节,使故事更加丰满。小组成员通过协商确定角色分配,制作道具,进行排练。最后,教师安排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分享创作灵感。

(二)多维引导塑造阅读能力

 1.强调技巧传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坚持教会学生学习为原则,核心在于传授阅读方法与技巧,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效能。以《猫》这篇老舍先生的散文教学为例,文章细腻描绘了猫的古怪性格与满月小猫的活泼可爱,流露出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融入多种阅读技巧。初读阶段,采用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声音感受文字的魅力,准确把握字音、句意。在课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基本含义。同时,通过聆听朗读示范,学习如何调控语气、语调,使朗读富有情感与韵味。精读阶段,则教授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文字或符号记录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思、所疑,从而深入剖析文本。例如,标记出体现猫性格古怪的关键细节,品味其中的生动描写。再读阶段,采用跳读策略,根据阅读需求快速定位相关段落。如针对“满月小猫为何惹人喜爱?”的问题,指导学生直接阅读课文末尾段落,迅速锁定答案,锻炼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技巧的传授与渗透,学生得以摆脱依赖,提升阅读分析与理解能力。

2.促进思维拓展

思维能力是衡量阅读深刻程度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学生亟需强化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转而设计充满启迪性的教学活动,旨在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焦点在于培育学生主动提问并积极探索解答的能力。教师紧密围绕这一核心目标,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与质疑精神,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实施问题引导教学。教师构建一系列递进式问题链,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如通过“课文题目与插图引发了你哪些联想?预测一下课文内容。”等激趣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解析环节,则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家的假说、发现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同时分析作者的说明方法。其次,鼓励质疑探究。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勇敢提出疑问,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深化阅读理解。例如,面对题目“恐龙为何能飞向蓝天?”的疑问,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主探索答案。

(三)多种渠道培养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置于核心地位。以《爬山虎的脚》一文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如下:首要之举是强化阅读后的反思与整理能力。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固然重要,但阅读结束后的深度反思与系统性总结同样不可或缺,它们是深化学习、拓展认知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每节阅读课收尾时,特别设置了“阅读回响”环节,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偏好或擅长的方式,比如绘制思维导图、制作信息表格或撰写纯文字总结等,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与深刻回顾。其次,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与实践应用的广阔天地。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延伸与深化,对于丰厚学生的阅读底蕴、开阔阅读视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基于《爬山虎的脚》一文的主题意蕴与文风特色,精心挑选与之相关或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素材,如《荷花》等篇章,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及作者独特写作风格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在课外实践层面,教师匠心设计了“生活观察日记”活动,启发学生将课堂习得的观察技巧巧妙融入日常生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或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持续观察,并以日记的形式生动记录下来。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新纪元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导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教学创新势在必行。教师需坚守并创新教学理念,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成长需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期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而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晓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J].读写算,2022(09):22-25.

[2]师晓惠.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2(03):13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