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预后的效果研究
DOI10.12428/hlyjzz2025.08.087,PDF 下载: 10  浏览: 112 
作者周小丹
摘要: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的女性健康的疾病,当下成为了医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医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也变得更加先进,治疗方法越加多样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治疗效果就一定能尽如人意[1]。乳腺癌作为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生率逐年升高,且年龄越来越小。乳腺癌会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疼痛,会极大地降低其生活品质[1]。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进行组合。综合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化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副作用较多,如恶心、呕吐、脱发等,这无疑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当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乳腺癌已经成为治疗成功率较高的肿瘤类型,早期以及中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已经出现癌症远处转移的晚期华智能和,即使进行了根治手术,也需要接受较长周期的化疗控制病情。化疗会对患者的集体造成较大的损失,在乳腺癌接受化疗期间使用积极地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2]。在传统的临床实践研究当中,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改善生理状态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但是护士了化疗前对患者心理疏导的工作。在化疗前为患者提供积极地心理康复循环和化疗期间地个体化康复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分段式护理理念强调需要依靠不同的病患生理和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为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个体化康复训练,有望产生更理想的护理效果[3]。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段式护理与个体化康复训练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指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了我院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划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和接受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的实验组7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等指标。对照组病人的年龄范围由39-77岁不等,对照组之平均年龄资料为58.52±4.52岁。在实验组中,病人的年龄跨度从38到77岁,平均年龄57.54±4.32岁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都是由临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②病人的认知功能未见明显改变。③病人的病历资料、病历资料都清楚、齐全。④所有参与试验的病人都有充分的了解和意愿。

纳入标准如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2018.V1中关于乳腺癌相关诊断的要点,经临床评估确认病理分期为Ⅲ期以上,符合化疗适应证,预计生存周期在3个月以上,且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同时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②并发其它器官的恶性病变。③既往有精神病病史。

1.2.方法

对照组化疗期间使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健康宣传教育作为核心环节,患者在首次入院接受化疗前,护理人员统一安排进行健康宣教活动,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解释化疗对抑制病情的恶化效果,改善整体的预后,介绍具体的化疗方案和聊城,宣教内容让患者充分了解化疗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在化疗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例如心率,血压等密切监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即使将信息反馈到主治医生,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和治疗。护士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饮食计划,确保患者每日定时、定量进食。对于那些由于胃肠不适或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困难的患者,护士会适时实施营养支持干预措施,以维持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4]

实验组使用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效果:(1)构建一名护士长以及一名主治医生和多名护理人员构成个体化康复训练小组,成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明确乳腺癌化疗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要点,小组成员需要基于分段式护理原则,患者分别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方案涵盖了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三个阶段。(2)化疗前的康复训练措施包括:

①将与乳腺癌及化疗相关的病理知识制成手册,发放给组内每一位患者,供其学习和参考。

②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为患者详细讲解手册中的具体内容,并进行正念引导训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症。③指导患者在每次出现焦虑、不安情绪时进行深呼吸训练。④若患者持续存在焦虑,则可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瑜伽锻炼,帮助缓解身心压力。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3)化疗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期间需要播放轻柔的音乐,选择不同类型的轻音乐进行交替播放,每次播放二十分钟,音乐播放器建,患者需要进行冥想练习,尽可能地避免和疾病相关地联想,会议个人的美好回忆,在音乐放松感与器件,避免实施其他治疗和护理措施,保证全身心进行放松。(4)化疗后指导低强度的有氧活动,涵盖打太极以及慢走等,充分地活动患者的四肢和机体部分,促进血液的循环。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出现压疮感染等并发症,防止过度劳累,每次的锻炼时间需要控制在30分钟以内,因为机体耐受性较好,在户外开展有氧操和慢跑,每次训练时间需要控制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量表都包含了2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1至4的评分等级,评分越高,表明焦虑状态或抑郁状态就越严重。(2)生理状态:使用了安德森症状量表(MDASI)。MDASI量表包含13个关于不同症状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的条目,总分为0到10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大。(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这些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以及骨髓抑制等四种情况。(4)生存质量,我们采用了乳腺癌患者生命治疗测定量表(FACT-B)。FACT-B量表涵盖了五个方面: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以及附加关注。分数从0到4分不等,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下降得越多。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在护理开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随着护理是时候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

0e89be5b-b31c-465f-b903-e8d625ecf100.png2.2.生理状态

在开始护理前两组乳腺癌患者在生理状态方面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MDASI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理状态情况

a735984a-b00e-4c24-865b-025ac8d2fde8.png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97329aea-5552-461c-8a39-a0d0bdd5db55.png2.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质量情况

在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FACT-B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质量情况

d3a403c6-4752-402d-b025-390f4b86fae2.png3讨论

化疗作为非常重要的抗癌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预后的担心导致的焦躁情绪、抑郁症状、逆反态度和自杀等情绪,导致了胃肠不适、疲劳、失眠等生理和精神方面的不适。不但会影响病人的治疗疗效,还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进行化学治疗时,护士要做好精心的护理工作,使病人从身体到精神都获得最好的护理。对乳腺癌化疗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护士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状况及病情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使其更具针对性。癌症本身的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如疲劳、食欲不振等,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生理负担[5] 。心理层面的应激反应同样不容忽视。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需要面对巨大的情感压力,而这一点在化疗期间尤为明显。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甚至绝望,这些情绪上波动可能会显著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影响到化疗的整体效果。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如果患者无法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那么他们的预后很可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目前临床上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根治手术治疗后,可以有效的消除病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乳腺癌早期阶段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为中晚期,患者在接受根治手术治疗后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化疗,减缓疾病的进展。化疗作为缓解多种恶性肿瘤患者主要关键措施,但是长时间服药或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骨髓移植等。为了保证患者从化疗治疗过程当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益,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涵盖了必要的健康宣讲,病情监测和不良事件的预防,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对预后造成的影响。此次研究选择了我院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划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和接受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的实验组7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等指标。在护理开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随着护理是时候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开始护理前两组乳腺癌患者在生理状态方面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MDASI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FACT-B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证明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状态的改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通过全面的指标观察,深入了解乳腺癌化疗前后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评估生存质量的变化,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窦帆,王小盼.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预后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4,48(13):1619-1622.

[2]张苏,左静雯,吴秀宏.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35):147-150.

[3]陈翠丽,刘芳,周如婷.CINV分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不良反应和疾病获益感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08):767-768.

[4]朱文娟.基于离散选择实验乳腺癌化疗患者过渡期护理的选择偏好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3.

[5]刘焕.乳腺癌化疗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性研究[D].天津中医药大学,2023.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