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技术中骨组织再生的关键:生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DOI10.12428/xdyxyj2025.09.018,PDF 下载: 16  浏览: 94 
作者李大勇
关键词口腔种植骨组织再生生物材料
摘要:

引言:口腔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缺牙修复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种植失败情况。引起种植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骨组织再生能力差,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种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而生物材料又是骨组织再生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保证口腔种植成功的关键。本文就目前常用的生物材料及其特点进行综述,并探讨影响生物材料选择与应用的关键因素,旨在为临床医师在种植修复过程中选择和应用合适的生物材料提供参考。

一、口腔种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口腔种植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非常流行的一种缺牙修复技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自然等优点而得到广大缺牙患者的认可,已成为种植修复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修复方式。然而,随着临床工作的开展,仍有部分患者在种植修复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使口腔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口腔种植技术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骨组织再生问题。而骨组织再生能力直接决定着口腔种植技术的成功与否[1]

二、口腔种植技术的种类和原理

目前,国内外口腔种植技术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基于骨结合的种植技术、基于骨整合的种植技术。其中,基于骨结合的种植技术包括:直接种植技术和间接种植技术;基于骨整合的种植技术包括:直接覆盖法和间接覆盖法;基于骨整合的种植技术包括:局部骨内植入法和系统骨内植入法。其中,基于骨整合的种植技术主要通过在牙槽骨中植入骨膜来促进牙槽骨的吸收和再生,从而为口腔种植体周围组织提供良好的附着条件。而基于骨整合的种植技术则通过在牙槽骨中植入人工骨粉来实现,从而促进牙槽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2]

三、骨组织再生的意义和方法

3.1 骨组织再生在口腔种植中的重要性

骨组织再生是口腔种植临床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与种植体的稳定性、远期成功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关系到种植修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临床上仍然有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在口腔种植术中进行骨组织再生,从而导致种植失败。引起骨组织再生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例如:(1)种植体周围炎症;(2)种植区骨质疏松;(3)患者全身状况差;(4)其他原因如手术操作不当、材料选择不当等。这些原因都会影响骨组织再生能力,从而导致种植失败。因此,在口腔种植术中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操作,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骨组织再生能力[3]

3.2 骨组织再生的基本原理

骨组织再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骨组织被诱导在其原有的位置和结构上再生新的骨组织。它是一种骨重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成骨细胞向新生的骨组织中生长;第二阶段,破骨细胞成熟并分化成新的骨组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影响骨组织再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促进新生骨性组织形成。在正常情况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但当机体出现创伤或疾病时,这两种细胞就会发生转化,进而导致两者之间平衡状态的打破。因此,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比例来促进新生骨性组织的形成。

3.3 目前常用的骨组织再生方法

利用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具有三维结构和良好力学性能的人工骨组织。骨组织工程技术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应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生物材料如骨形态发生蛋白、胶原、磷酸钙以及羟基磷灰石等,制备人工骨组织;②在口腔种植体周围植被具有三维结构和良好力学性能的支架材料,如壳聚糖、壳聚糖水凝胶、胶原膜等;③通过与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血管化技术来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④利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刺激成骨细胞分化,并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4]

四、生物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4.1 生物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作用

生物材料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材料之一,它对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形态特征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对口腔种植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食物营养、身体健康,还要求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以及美观的外观等。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材料被用于口腔种植中。生物材料作为人体组织再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口腔种植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进行口腔种植成功与否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5]

4.2 生物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目前,用于口腔种植的生物材料主要分为三类:(1)人工合成材料:包括钛合金、生物陶瓷等。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价格昂贵、与机体组织结合不牢固等。(2)天然材料:包括天然骨和牙本质等。(3)生物陶瓷:包括氧化锆、氧化钛等。氧化锆质优价廉,但强度较低;氧化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但抗腐蚀性差。因此,目前常用的口腔种植生物材料主要为氧化锆、氧化钛和生物陶瓷等[6]

4.3 生物材料的选择标准和注意事项

(1)生物材料的选择应根据牙槽骨缺损的类型、程度及患者对修复的要求而定。(2)选择的生物材料应与牙槽骨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生物相容性,易于与牙槽骨发生机械和化学结合,并能长期稳定存在。(3)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能与宿主细胞正常结合并分泌细胞因子的材料。(4)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的材料,可避免由于植入材料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对周围骨组织的刺激。(5)根据患者口腔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6)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类型、种植体直径及植入深度,以获得良好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五、生物材料选择的关键因素

5.1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物材料与机体组织接触时的无毒性、无刺激性和无炎症反应。生物相容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器官能否正常工作。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许多生物材料都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如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聚己内酯、壳聚糖等。但也有许多生物材料在其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与机体组织界面的反应以及降解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此,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不仅需要考虑其良好的物理性能,更需要考虑其与机体组织界面反应及降解产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在选择生物材料时,还需对其进行毒性测试,确保其安全无副作用[7]

5.2 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生物材料的强度主要与其机械性能有关,弹性模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与其长度之比,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强度与硬度越高,其被吸收的可能性越大。在实际应用中,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骨组织非常接近。当生物材料发生变形时,变形区域会吸收周围的骨组织,当变形区域不变时,其周围骨组织也会随之发生变形。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决定了种植体植入后与周围骨组织之间的应力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愈合情况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在选择生物材料时应根据骨缺损部位、大小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六、口腔种植技术中生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6.1常用的生物材料及其特点

6.1.1 自体骨移植

自体骨移植包括自体骨粉、骨膜、骨组织片等,其优点是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由于其天然特性,不能满足长期种植义齿修复的需求。此外,由于存在移植部位的免疫排斥反应,使自体骨移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口腔种植技术中应用最多的自体骨移植材料是牛骨粉。在临床上,骨粉被广泛用作各种手术后的骨缺损修复材料。骨粉含有丰富的天然骨生长因子,其分子量小,易于被细胞所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骨缺损部位新骨生成、成骨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等。此外,骨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物质。骨粉应用于口腔种植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6.1.2 合成生物材料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合成生物材料也被广泛用于口腔种植技术。其中,聚左旋乳酸(PL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其化学稳定性好、对人体无毒性和免疫原性。目前, PLLA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中。近年来, PLLA和各种细胞因子的复合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由于 PLLA是一种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抗菌性,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技术中。与传统自体骨移植材料相比,这种新的自体骨移植材料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反应以及远期临床效果等方面均有优势[8]

6.2生物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2.1 生物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成功案例

生物材料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研究发现,在使用生物材料后的早期(6~12个月),新生骨组织即可以与周围组织进行充分的整合,且在此阶段内新生骨组织可以通过骨松质形成并相互连接。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骨组织逐渐被吸收,最终达到与周围骨组织相融合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新生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此外,由于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多种口腔种植体表面,从而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生物材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中。

6.2.2 生物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失败案例及原因分析

在生物材料被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后,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失败案例。研究发现,导致口腔种植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新生骨组织形成不充分。其次是在选择生物材料时,没有考虑到牙槽嵴顶骨质的吸收情况。再次是在植入种植体后,由于新生骨组织被吸收,导致种植体周围骨质变薄,导致种植失败。最后是在植入种植体后,由于牙槽嵴顶骨质较薄,导致新生骨组织难以被吸收而形成骨桥。针对以上失败案例及原因分析,临床医师在选择生物材料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对牙槽骨高度不足患者进行植入时应选择种植体长度较短的生物材料。

结语

本文通过对生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目前,临床上用于口腔种植的生物材料种类较多,在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口腔健康状况等因素。另外,不同的生物材料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选择。例如,钛-羟基磷灰石复合种植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骨结合状态,因此该生物材料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该材料具有一定的缺点,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仍应考虑到其缺点,并将其优点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李歆,刘开政,武诗语,等.口腔种植治疗中骨再生材料的研究现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24,29(04):371-377.

[2]李卿.浓缩生长因子对种植修复中骨组织再生和牙龈修复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4,9(12):182-184+188.

[3]马楠.口腔种植修复同期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列缺损合并牙周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3):90-93.

[4]李点典,崔云峰,张天.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后牙颊侧轻度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3,9(30):31-34.

[5]张栩,张晨欢.骨劈开与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20):70-73.

[6]彭巍.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6):18-20.

[7]李明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种植修复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5):84+97.

[8]蔡群辉,郭海波,葛维燕.浓缩生长因子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2):66-67.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