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两种不同免疫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80 浏览:434

林伟琦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肝病门诊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共确诊50例乙肝,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分析,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测率高于胶体金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胶体金法(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相较于胶体金法对乙肝病毒血清表面抗原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乙肝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值得推广及应用。

乙肝病毒携带者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491

何海艳 吴伟慎 赵莹 张颖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低龄As C父母乙肝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乙肝防治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方法收集低龄As C,调查其父母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同时采用SCL-90、SAS、SDS量表对其父母进行测评,并探讨父母不同知晓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低龄As C父母乙肝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偏低,平均知晓率只有57. 90%。知晓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乙肝病人是传染源(100. 00%)、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80. 95%)等;而对于共同进餐(17. 1 4%)、握手拥抱(16. 19%)不会传播乙肝等知识点知晓率极低。男性(父亲)和文化程度高者知晓水平叫高(P <0. 05)。乙肝相关知识知晓高组其SCL-90总分和SDS得分均高于知晓率低组(P <0. 05)。在控制As C父母的人口学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后,低龄As C的父母其乙肝知晓水平对SCL90总分以及SDS得分产生影响(P <0. 05)。结论 As C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会对心理状态影响,应针对此特殊人群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为低龄群及家人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的现状调查 下载:8 浏览:230

岳彩虹 王小艾 胡旖旎 白新航 焦净 杨新霞 齐亚倩 2019年11期

摘要:
调查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分娩的602例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母乳喂养获得途径及影响因素问卷,于产后42 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率为45.8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26.91%。影响乙肝病毒感染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应用抗病毒药215例(65.95%)、产妇担心母婴传播226例(69.33%)、家人反对116例(35.58%)等。结论受较多因素影响,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使产妇消除顾虑,提高乙肝病毒感染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下载:20 浏览:232

薛建华1 成扬1,2 陈建杰1,2 吴香香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鳖甲煎丸,疗程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功能、HBV-DNA水平、HBeAg水平、FibroScan中的CAP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水平、ALB水平、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ALP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CAP值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治疗组在经过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中成药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改善肝细胞炎症的作用。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标准品制备及鉴定 下载:94 浏览:498

​郭永灿1 王友强1 张丹1 邓冲1 赵容1 涂植光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乙肝病毒(HBV)重组质粒来制备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为cccDNA定量检测提供合适的标准品。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2名慢性乙肝患者,采取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其血清病毒DNA,运用高保真聚合酶扩增HBV DNA,然后将扩增片段插入克隆载体构建HBV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制备环状DNA,经测序鉴定和PCR定量检测。结果 HBV DNA全长序列被成功扩增,并顺利构建重组质粒。2个重组质粒经内切酶消化均能得到预期的HBV DNA片段(约3.2 kb)和载体DNA片段(约2.7 kb);经测序鉴定,2个质粒分别为HBV B和C基因型,其插入序列保真性好,错配率低,每kb分别为1.24 bp和1.56 bp;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制备的2个环状DNA长度均约为2.1 kb,测序证实为HBV cccDNA;经定量检测,其纯度高,浓度分别为1.05×1010IU/ml和6.19×10~9IU/ml。结论利用重组质粒方式制备的HBV cccDNA具有纯度高、获取量大等优点,可作为cccDNA定量检测和方法性能验证的标准品。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238 浏览:2265

李绍蓉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对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之间收集的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和中医证型检查,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检查结果,研究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血常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诊断后显示本组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包括10例肝胆湿热型、50例肝郁脾虚型、13例瘀血阻络型、16例肝肾阴虚型和11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RBC、HGB指数水平最高,肝肾阴虚型PLT、WBC指数水平最高,组间数据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临床中医医生可以运用中医证型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有助于对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辩证分型的结果进行评判,为以后的对证治疗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确保病人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值得在以后的实践中大力推广。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意义 下载:39 浏览:492

周罗园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所产生的意义。 方法: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为其采集静脉血,并先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在结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并总结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生的意义。 结果: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情况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对阳性的检出率高,另外,在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方面,化学发光法的表现也明显比酶联免疫法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整体检测效果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下载:321 浏览:2190

陈素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乙肝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前2组的SAS、SD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70%,P<0.05。结论:通过对乙肝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可取得确切的护理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388 浏览:4086

白雪艳 余芳 张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63例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对照组62例患者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sAg进行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研究组63例患者和对照组62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HBsAg的检出率为89%,对照组HBsAg检出率为63%,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检验科中进行乙肝血清检验的工作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测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出率高,而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性和具有重复性,所以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初诊断和后续治疗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与研究 下载:398 浏览:3904

葛素霞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1月-2019年3月内我院收治的212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对乙肝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31-40岁这一年龄阶段感染乙肝的概率最高,60岁以上和15-20岁之间感染乙肝的概率最小。此外,212例患者的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最高,e 抗原的阳性率最低。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查能够帮助主治医生的判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有临床推广价值。

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65 浏览:2700

张麦娟 《心理学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肝病科所收治的120例乙肝后早期肝硬化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作用甚大,值得推广。

探讨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对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价值 下载:235 浏览:2499

倪春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和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160例符合纳选标准的乙肝疫苗接种儿童予以选取,就诊区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依据年龄大小予之以组别划分:对照组(80例,6岁及以上)、观察组(80例,5岁及以下),两组儿童同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1个月后,就二者的免疫应答率展开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儿童的高、低免疫应答以及无免疫应答无较大差异(P>0.05);此外,乙肝疫苗接种后,各年龄段的儿童的免疫应答率有所不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免疫应答率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临床予以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乙肝,应用价值显著。

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下载:167 浏览:2075

李平静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结核、艾滋病及乙肝等传染性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经筛查本院56例高危传染病人群纳入本次研究样本,采用病例末尾奇偶数进行分组,参照组(n=28)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28)则重点强调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各组干预疗效。结果:经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确诊传染性疾病率为3.57%较参照组28.57%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锻炼、饮食、药物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依从性较参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等高危人群在预防控制中重点强调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发生率,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肝组织活检在慢性乙肝诊断及干预时机选择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361 浏览:3139

李国岗 李仁让 《诊断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组织活检在确定慢性乙肝(CHB)肝脏病变程度及干预时机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B超引导下,采用1秒钟快速肝穿活检技术,通过肝穿针获取少许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在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的CHB住院患者中,对进行肝组织活检术的患者(治疗组)与同期未进行肝组织活检的部分患者(对照组)进行平均住院日、平均花费、临床转归等的比较。结果 根据肝组织活检分级分期标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G1-2S0-2)120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G2-3S1-3)71例。治疗组住院平均天数为26天,人次均住院费用7097.69元,而对照组住院平均天数为34天,人次均住院费用13694.69元,结论 肝组织活检可有效确定肝组织病变的程度;可早期发现静止期肝硬化;有利于抗病毒时机的选择,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并准确分析病情判断预后,提高治疗后续的好转率。

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法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341 浏览:3299

吴天恩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 观察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法(NAT)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份无偿献血合格标本,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与NAT进行诊断。分析ELISA、NAT检测结果,追踪随访NAT呈阳性标本中,核酸确认为阳性,但“二对半”检测结果为阴性和核酸确认阴性献血者。结果 120份血液标本中,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2份,双试剂阴性118份。120份血液标本中,NAT检测阴性105份,阳性14份,经NAT确认阳性12份,ELISA确认阳性1份。最终确认阳性的13份标本中,仅2份ELISA检测为单试剂阳性,而NAT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NAT在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与ELISA存在一定互补性,在血液筛查中应用可显着降低漏诊发生率,缩短窗口期,对确保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乙肝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818

代东风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讨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乙肝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目标:在本院就诊的乙肝患者,选择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患者共计140例,研究起始日期为2023年9月,终止日期为2024年9月。分析HBe-Ag不同模式下乙肝病毒S1抗原、HBV-DNA的相关性;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后可知,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与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120例HBV-DNA阳性的患者中,有86.67%的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呈现阳性‌;‌136例HBe-Ag阳性的患者中,有96.32%的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为阳性‌。结论:在乙肝临床诊疗中应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表明其与HBV-DNA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能够反应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复制情况,与HBe-Ag联合检测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更有价值。

护理干预对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947 浏览:801

林来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观察护理干预对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异体实验配对分析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80例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实验样本,依据护理方法差异,分为一般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例)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n=40例),观察患者护理1月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快速评分量表评分、副反应量表评分、90症状量表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SF-36)、多伦多(CSS)评分、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具有显著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实施推广。

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疾病认知、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下载:119 浏览:1692

邵亚子 《当代中医药》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用于慢性乙肝的价值。方法:随机分组2021年7月-2023年4月浦东新区公共卫生中医药系统数据库的慢性乙肝病人(n=82)。试验组采取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疾病认知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疾病认知度更高(P<0.05)。试验组健康行为和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肝用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病人的疾病认知度更高,健康行为更好,自护能力提升也更加明显。

奥曲肽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226 浏览:2305

吴丽 陈浩瑜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6期

摘要:
分析奥曲肽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进行平均分组各50例,并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段。结果 患者间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和HBV DNA水平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的过程中应用奥曲肽更能够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