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秦及汉初逃亡犯罪的刑罚适用和处理程序 下载:14 浏览:183

张传玺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秦及汉初律令对逃亡犯罪的规定繁复而成体系。逃亡大体可分为一般逃亡和犯罪后逃亡二类。在刑罚适用上,一般逃亡的刑罚因逃亡者身份不同而各异,犯罪逃亡的刑罚是以本罪刑罚为基础,叠加亡罪刑罚后加以确定。在处理程序上,吏、民的一般逃亡不导致审判和追缉程序,刑徒或特别身份人逃亡的,区分亡罪刑罚轻重,分别适用审判并通缉的"论,命之"程序和审判并命令其出现、领受刑罚的"论,令出、会之"程序。犯罪逃亡的,以本罪刑罚为基准,分别适用"论,命之"和"论,令出、会之"程序,后一程序中未按规定领受刑罚的,以刑罚已执行时逃亡来论断其刑。在不同类型逃亡犯罪及司法程序的不同阶段自出的,有处以笞刑、本罪之刑减一等或本罪之刑叠加亡罪之刑后总减一等等不同减刑效果。

以超整理术为导向的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模式建构 下载:35 浏览:423

王婷婷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超整理术的导入旨在解决餐饮空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分离的现象,帮助建构新的课程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文章依据学生专业能力的差异性,拓展其求知途径,确立研究目标,从超整理术的三个阶段针对互动教学、课题研究、项目导入式课题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模式创建,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为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培养高技术创新性人才。

当代美术古籍校勘、标点及注释问题分析——美术古籍整理研究的三关 下载:92 浏览:504

倪志云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古籍整理研究通常包括校勘、标点和注释三项工作,也可以说是古籍整理研究的"三关",美术古籍整理研究自然也不例外。然而20世纪以来,相较于文史古籍整理研究的高水平成果,美术古籍的整理研究,在校勘、标点和注释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问题严重的应视为未过"关"产品。美术古籍整理研究者应重视"三关"标准,提高整理研究的水平。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方志古籍别名自动抽取模型构建 下载:34 浏览:443

李娜 《中文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为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该文以数字化的方志古籍为研究语料,在全文人工标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产别名的内外部特征,构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别名自动抽取模型,精确率达到了93.52%。实验结果表明,条件随机场模型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方志类古籍内容挖掘,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提供借鉴。

诗艺、时代与自我形象的演进——编年汇校视域下的穆旦前期诗歌研究 下载:67 浏览:404

易彬 《中国文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穆旦是一位对写作反复进行修改的诗人——或可归入现代中国最勤于修改的作者之列。对于穆旦诗歌所展开的编年汇校工作,应和了日益兴盛的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知识理念和作家作品校勘,特别是汇校层面的工作实践。通过审定穆旦前期诗歌的编年问题,对其中繁复的异文进行细致校读,穆旦的个人写作史、文本演变史以及个人写作与时代语境的复杂关联均能得到充分的呈现。藉此,也可以见出作品编年与汇校所具有的效应远非仅仅止于一般层面的文献校勘,它能全面触及文献整理层面的一系列内容,也完全可能容纳更广泛的研究内涵,现代文学文献学本身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以文献学的视野观照现代文学研究,不仅能带动文本整理的精确化,亦将带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更新。

书画文献与明清别集的校理——以傅山诗集的整理为例 下载:65 浏览:432

孟国栋1.2 《国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书画文献和一些稿抄本的大量刊布,使得明清别集甚至全集的整理日趋朝着完备性方向发展。但也不乏过度辑佚、失于考辨之作,《傅山全书》即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部。1991年初版的《傅山全书》曾根据傅山手迹误收了大量的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等人的诗作,2016年新版虽然较初版时有所修正,但误收和重出等问题仍较严重。充分利用新发表的书画资料进行明清别集的整理,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参照手迹,广为辑补;二、勾稽检核,去伪存真;三、集思广益,准确释文;四、详参诸本,备录异文。

论鲁迅对“整理国故”的矛盾态度 下载:86 浏览:492

周晓平 《文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整理国故"成为了中国新文化发展史上一桩公案。赞同抑或质疑,引发了一场空前的论争。对于"整理国故",鲁迅更是有一个思想交锋的过程,其态度前后也出现新的变化,甚至俨然对立。在国故的整理中,鲁迅亲力亲为,凸显真知灼见,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然而,出于对中国文化革新的最终考量,从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现实中产生的功效出发来评判其价值,当发现传统文化成为新文化发展的桎梏并导致文明之衰落时,鲁迅不得不进行批评乃至抨击。它表明了鲁迅思想矛盾的斗争性,但其目的是满足建立新文化秩序的大局所需。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方志古籍别名自动抽取模型构建 下载:40 浏览:268

李娜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为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该文以数字化的方志古籍为研究语料,在全文人工标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产别名的内外部特征,构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别名自动抽取模型,精确率达到了93.52%。实验结果表明,条件随机场模型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方志类古籍内容挖掘,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提供借鉴。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与政策完善——以绍兴为例 下载:57 浏览:378

刘健1 左妮莎1 周筱芳2,3 《中国城镇》 2020年6期

摘要: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地根据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大力探索多元路径,政策实施成效显著,但各种问题也始终存在。本文基于浙江省绍兴市调研所获一手信息及文献研究,分析总结地方在落实中央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出让周期偏短且价格多变削弱土地流转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增减挂钩和点状供地试点政策细则不清导致可实施性不强、村民对政策认知不足导致政策推行效率低下、历史遗留及其衍生问题众多且难以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合理设置政策细则,有效保护农民权益,调动土地流转积极性;发挥规划统筹作用,依据规划确定指标,确保政策落地实施;加强政策宣传,鼓励规划参与,提高农民的政策认同;分类出台专项办法,分步骤解决历史遗留及其衍生问题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力图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农村地区学校布局优化与土地整理——以新仁苗族乡为例 下载:69 浏览:374

赵韶雅 戴特奇 张超 刘正兵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学校撤并是一个常见的政策选项,但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空间规划往往带来不合理的撤并布局,造成上学距离过长或者学校规模过大。目前少有研究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撤并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为例,通过空间优化方法对不同情景下的学校撤并方式进行了求解,根据撤并学校后土地资源释放及其流转带来的效益,讨论了对上学距离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案例区至少需要撤并1所学校,才能满足学校规模标准化下限,但至少需要保留2所学校才能不突破标准化上限,可撤并的学校数量为1~6所;无论是现状还是撤并1~6所学校,均存在超过5km的较长上学距离。学校撤并所节约的用地若入市流转,可以支持购置校车并使得上学时间小于30分钟。这表明,学校撤并与农村教育用地流转的结合,可在实现学校规模标准化的同时,通过用地流转来支持校车购置,解决现状或学校撤并中的上学距离过远问题。

基于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下载:69 浏览:465

叶凌翎1 刘静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出现土地的后备资源紧缺与粗放利用并存的现象,为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土地要素流转、缓解城市用地困境、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全国各地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的内涵随着大都市发展理念的演变而不断深化。目前,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大都市发展空间供给的主要途径,其对农村低效、散乱工业用地及村庄聚落的整理过程,亦是整治对象所在的小城镇的镇域空间重构的过程,会对小城镇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土地综合整治与小城镇发展的既有研究,得出结论——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此过程中小城镇的空间变化为媒介,影响小城镇在产业、人口、社会和环境等四个层面的发展,并建立了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小城镇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

生物肥对整理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及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下载:90 浏览:464

张久权1 林建麒2 张瀛2 陈刚1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了明确生物有机肥(生物肥)对整理后烟田土壤的改良效果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在福建三明烟区进行了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状以及烤烟产、质量。结果发现,施用生物肥后,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17.68%;碱解氮含量增加35.31%;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等养分含量都有提高。生物肥的施用,烤烟上部叶钾含量显著提高了39.32%;上部叶氮碱比和两糖比显著提高,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与施用全量化肥相比,70%化肥用量+生物肥的处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烤烟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用生物肥替代30%的化肥是可行的。总之,整理地施用生物肥能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烤烟烟叶质量。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整理规划路径研究 下载:94 浏览:490

郭香兰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整理规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做好土地整理规划对城乡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土地整理规划路径进行了详细研究。

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采访整理编目归档工作即将进入“互联网+”数字时代 下载:36 浏览:184

林曦 《新闻传播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采编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特征,提出借助信息技术提升采编水平、针对读者信息需求开展主动服务、提高采编队伍素质的创新举措。

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采访整理编目归档工作即将进入“互联网+”数字时代 下载:31 浏览:424

林曦 《新闻传播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采编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特征,提出借助信息技术提升采编水平、针对读者信息需求开展主动服务、提高采编队伍素质的创新举措。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79 浏览:825

刘统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无人机航测技术、监测系统技术监控系统技术,总结了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要点,包括施工原则与管理措施、人机料法环的综合管理,并分析了信息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农业土地整理项目可以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

纳米防污(拒水拒油)纯棉织物整理技术研究 下载:86 浏览:515

​李燕华 王进美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文章介绍了利用纳米技术对纯棉织物进行防污(拒水拒油)功能性整理的基本原理,对纳米整理剂的纳米粒度进行了表征,对各种工艺因素对纳米防污整理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利用正交实验分析优选得出纳米防污整理的最佳工艺,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进行测试评价表明:所整理的织物拒水、拒油性能均达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该技术应用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管状聚苯胺合成与导电织物涂层整理研究 下载:41 浏览:424

王进美1 朱长纯2 戴惠敏2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研究采用改性的碳纳米管为模板,采用氧化聚合法合成了纳米管状聚苯胺.利用FTIR、UV/Vis Spectra、TEM等分析表明:合成的聚苯胺分子具有良好的纳米管状结构.利用合成的聚苯胺与有机粘合剂等材料进行复配,形成稳定的整理剂,利用Mini-TAB对各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使整理后的织物的导电性大大提高.该整理技术将对开发导电、抗静电纺织服装产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纳米光催化材料在空气过滤材料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85 浏览:509

​黄翔 顾群 王进美 杨建忠 《纳米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纳米光催化材料是一种对化学反应具有较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本文针对不同空气过滤材料的不同要求,利用纳米光催化材料对空气过滤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改性整理实验,通过对整理前后空气过滤材料性能测试研究,分析空气过滤材料的拒水、拒油及净化有害气体性能在整理前后的性能变化情况,验证纳米光催化材料应用在空气过滤材料的可行性。

织物与服装产品纳米抗紫外整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520

​王进美1 朱长纯2 戴惠敏3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论述将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浸渍涂层的方法整理到棉织物及服装产品上,使其具有抗紫外线性能.对纳米粒子进行特性与表征分析,探讨如何将纳米粒子整理到织物及服装产品上的方案.对不同种类的织物及服装产品进行对比试验,运用遮蔽率指标及相应的测试手段对整理后的织物、服装产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整理后织物、服装抗紫外线的耐洗牢度进行分析评价。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