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聚焦式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TB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ITBF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非甾体镇痛药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天2次,每次200 mg,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聚焦式ESWT治疗,冲击区域包括髂胫束及附近臀大肌、股四头肌、疼痛点等部位,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上、下台阶时的膝关节外侧疼痛,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EF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LEF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8±2.2)分]、LEFS评分[(72.4±4.7)分]及SAS评分[(30.9±10.5)分]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口服非甾体镇痛药基础上辅以聚焦式ESWT治疗,能进一步缓解ITBFS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提升水处理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以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为核心,设计了多层次的水质监测与优化控制模块。首先,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水质数据,利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清洗和归一化。接着,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等算法构建水质预测模型,实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此外,系统设计了智能控制模块,根据水质预测结果自动调整水处理工艺参数,以实现最佳处理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水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出水水质稳定性。研究不仅为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也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冬季施工背景下,混凝土施工面临诸多挑战,如低温环境导致水泥水化反应减缓,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发展,以及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冻耐久性等性能的不利影响。混凝土冬季施工基于低温下水化反应机制及温度与混凝土性能关系的原理,通过应用保温措施如暖棚法、蓄热法、蒸汽养护法,使用外加剂如早强剂、防冻剂,以及优化施工工艺技术如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工艺等来保障施工质量。结合实际案例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这些技术有效提升了混凝土质量和施工效率。然而,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温度监测不准确、保温措施不到位、外加剂使用不当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温度监测管理、优化保温措施、规范外加剂使用等策略加以解决。研究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及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材料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对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且具备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其环保与可持续特性契合现代建筑工程对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的要求[1][5]。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及保温隔热等方面。其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如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经济效益,包括长期使用成本降低与资源节约;以及社会效益,如改善居住者健康、提升建筑形象[2][6]。然而,绿色建筑材料应用面临成本较高、市场供应不稳定及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需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加强市场监管等策略解决[7][12]。本研究对推动绿色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的 基于脑肠轴理论研究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5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丹栀逍遥散和痛泻要方联合治疗。主要观察了两组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指标、疾病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达到了96.00%,且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未发生疾病复发。结论 基于脑肠轴理论,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能够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