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310 浏览:3224

夏荣钧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死亡率较高。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但是若患者处于疾病的晚期,则不能够实施手术治疗,且传统化疗,难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案,已有多种靶向药物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应用,并证实有效,包括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探讨舒适护理在肝胆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348 浏览:3236

封琴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在肝胆患者临床护理中让患者有丰富的健康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只有良好的健康知识,才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所以在对肝胆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关键的教育内容。临床护士作为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人,不仅仅要掌握有关肝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与肝胆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而且要把这些健康内容传递给患者,能够在无形中提高临床治理的效果,帮助患者提升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肝胆危险性。

探究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配合及体会 下载:312 浏览:3238

宋华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在提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护理配合措施的优质护理内容是否对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3月起,至2019年2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16例,将符合标准的116例肝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术前、中、后常规护理操作及配合,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内容。结果:全组有6例中转开腹,其余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显示,在常规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措施的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比仅常规护理的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中常规护理的患者(对照组)术后出血3例,高碳酸血症1例,低蛋白血症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79%(P<0.05),增加优质护理措施的患者(实验组)术后出血1例,高碳酸血症0例,低蛋白血症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0%(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在提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护理配合措施的优质护理内容能够正面影响患者预后情况。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研究 下载:201 浏览:2131

王颖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探究标本溶血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对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进行生化检验的100份外周血样本进行研究,在检测后进行溶血处理,分析溶血前后以及不同溶血程度的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对比患者的电解质水平,溶血后,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K、Cl、Ca水平逐渐增加,p<0.05,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患者的心肌酶水平,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CK、CK-MB、BNP水平以及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p<0.05;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溶血后患者的ALT、AST、TP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重度溶血的患者高于轻度溶血的患者,p<0.05,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溶血后患者的TC、TG水平高于溶血前,P<0.05,HDL-C、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若出现标本溶血,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造成影响,故应做好溶血标本的处理,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中医师承模式下脾胃肝胆疾病辨治探析 下载:215 浏览:2339

荆玉庆 陈正勇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中医学是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人与自然、社会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载体,中医人才的培养,乃至中医的发展不仅是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做出贡献,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重要的基石。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中医师,师承制似乎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探索模式。笔者于2019年年末,有幸成为“贵州省五级中医名医传承启动仪式”的一名继承人,拜师于名医张正勇名下,值此开启了一段为期三年的学习之旅。虽然学习生涯接近了尾声,但崭新的一页正逐渐翻开。

整体护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151 浏览:1583

牟利华 牟甜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慢性重症肝炎,作为临床常见的肝脏重症,具有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恢复期长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当前,抗病毒治疗、抗炎治疗和保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整体护理在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重症肝炎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研究生化检验项目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诊断的价值 下载:258 浏览:3137

兰永连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探析于肝硬化疾病上生化检验项目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50例肝硬化病人归于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归于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项目,探讨其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水平高,数据差异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等指标高,组间差异大(P<0.05)。结论 于肝硬化疾病上实行生化检验项目具有较高诊断优势,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决策,凸显其应用价值,具推广意义。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下载:266 浏览:3035

刘艳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疾病,该疾病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且传播途径较多。一般情况下,主要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也可能会通过家庭内部、性接触等进行传播。丙型肝炎治疗目前还未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未研发出专门的丙型肝炎疫苗,还需要找到敏感性更高的丙型肝炎检验方法,保证能尽早预防和尽早发现,为患者提供早期干预,避免给人体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生化检验诊断肝硬化疾病的价值 下载:277 浏览:2725

刘小丽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生化检验诊断肝硬化疾病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1年01月,止于2023年0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肝硬化患者35例,纳入实验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35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开展生化检验,就2组生化检验诊断指标展开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健康者检验生化指标比较,实验组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健康者,P<0.05;实验组肝硬化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健康者,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可以作为疾病鉴别诊断的依据,依据生化指标对于患者病情状况预测,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探析整体护理干预对肝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135 浏览:1880

罗娟 李婷 罗姝敏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其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1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肝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并设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在内科综合保肝疗法基础上,进行人工肝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焦虑程度(SAS量表)、抑郁程度(SDS量表)、生存质量(CLDQ量表)、并发症发生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两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低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前CLD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CLDQ量表中腹部症状、全身症状、乏力、活动、焦虑和情感功能六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肝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人工肝治疗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集束化营养干预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650

郎雪婷1 王金凤2 《肿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院内就诊的80例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样本纳入例数:8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营养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实验组(集束化营养干预)护理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更高,癌因性疲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胰腺癌的治疗进展 下载:53 浏览:620

彭源源1 王槐志2 《肿瘤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几年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6%,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早期确诊率较低,手术死亡率较高。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2)∶1,其治疗方案由单一手术治疗转为多学科综合治疗。通过多学科的会诊及讨论,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使胰腺癌的治疗更合理化及正规化。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在捐献器官植中的伦理学意义 下载:275 浏览:2936

郑琪 《国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的应用伦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应用ECMO技术维护供体器官的11例脑死亡公民作为探讨对象,观察对比分析ECMO应用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血氧分压(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结果:ECMO应用后2h、4h、6h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总胆红素明显好转,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趋于稳定,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逐步减少,与ECMO应用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应用ECMO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器官供体维护效果,促使器官供体利用率最大化。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 下载:70 浏览:725

史婷婷 刘红 胡永霞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医护人员集成一体化护理服务对原发性肝癌病患癌因性疲倦及睡眠有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住院的30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5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50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期及 SPIEG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期 PFS及 SPIEG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RPFS总分和感觉、情绪、认知和情绪、行为和严重度在各个方面的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 SPIEGEL量表的总分和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次数和醒来感觉的分数都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能明显减轻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改善其睡眠质量。

FGF/FGFR信号通路与肝癌 下载:31 浏览:412

杜娇 张灿 林苏娥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5年1期

摘要: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用于治疗肝癌的一线药物如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等仅有25%的患者能从中获益,且耐药现象频发,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研究人员迫切开发新的药物靶点以期为肝癌患者带来福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及其受体(FGFRs)信号通路失调常见于肝癌发生发展和肝硬化以及病毒性肝炎中。FGFR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一个潜在靶点,目前多种靶向FGFR的抑制剂在肝癌的临床前或早期肝癌阶段表现出抗肿瘤活性。本文就FGF/FGFR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分子意义、FGF/FGFR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诊断的价值研究 下载:322 浏览:3448

叶亮 梁萌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中实施生化检验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数为78例(2019.1-2022.1),纳入到观察组。选取于同时间在医院中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数为78例,纳入到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实施生化检验,观察肝功能及心肌功能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沉水平。结果:羟丁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沉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疾病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方法,疾病诊断效果突出,能够将患儿的机体炎症状态直观地反映出来,完成了对患儿肝损伤、心肌损伤程度的科学及准确判断,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及有效的依据。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与研究 下载:333 浏览:3649

张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探究分析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意义。方法: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各抽选63例,对两组受检者采取肝功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843、8.624、11.149、41.016,P<0.05)。结论: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测肝功能能够很好的诊治疾病,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肝癌早期检测的NIR-Ⅱ区光学分子断层成像研究 下载:380 浏览:3413

罗晓丽 《光电子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我国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检测是肝癌有效治疗的关键。近红外二区(NIR-II区)光学分子断层成像具有更高的组织穿透能力和时空分辨力,在肝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前期NIR-Ⅰ区光学分子断层成像研究基础上,研究新型NIR-Ⅱ区光学分子断层成像方法,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光源重建方法。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智能的重建出光源的3D形态,进一步提高光源重建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重建问题的不适定性。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321 浏览:3442

马建波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探讨乙型肝炎诊治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以及80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32例),后者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血清IgG、IgA和IgM水平。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免疫球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重症组的IgG、IgA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58例,无效22例,治疗有效组IgG、IgA、IgM水平和TBIL低于无效组(P<0.05),PTA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该检验方式有助于体现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情况,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388 浏览:4089

白雪艳 余芳 张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63例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对照组62例患者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sAg进行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研究组63例患者和对照组62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HBsAg的检出率为89%,对照组HBsAg检出率为63%,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检验科中进行乙肝血清检验的工作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测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出率高,而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性和具有重复性,所以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初诊断和后续治疗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