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下载:167 浏览:2075

李平静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结核、艾滋病及乙肝等传染性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经筛查本院56例高危传染病人群纳入本次研究样本,采用病例末尾奇偶数进行分组,参照组(n=28)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28)则重点强调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各组干预疗效。结果:经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确诊传染性疾病率为3.57%较参照组28.57%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锻炼、饮食、药物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依从性较参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等高危人群在预防控制中重点强调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发生率,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延续性护理在早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163 浏览:2047

曾小波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早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2例早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延续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未开展延续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1例: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低,患者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护理研究 下载:162 浏览:1942

李秀凤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了某医院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水平,增强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方法:对某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资料、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出相应护理控制方法。结果:12例患者在有效的护理方法中能够保持良好恢复,在护理中强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等变化情况,防治患者出现脑疝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进而保证患者康复。结论:对阴性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采用颅内压升高护理、腰穿术护理效果明显,不仅能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169 浏览:2048

聂姜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65%、95.35%,对照组分别为20.93%、76.74%。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呼吸道护理路径在超高龄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 下载:171 浏览:2054

廖敏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呼吸道护理路径在超高龄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道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感染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率2.5%,对照组12.5%,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超高龄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重症肝炎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177 浏览:2072

王艳 刘婷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肝炎病区出院的重症肝炎患者40例(重症组)、非重症肝炎患者40例(非重症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同时期两组实施护理的60名护士的体格检查结果,两组均为30名,对比两组护士的血清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导致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肝组护士存在多项护理项目能够直接与患者的污染物,感染风险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护士的两对半检测结果异常人数显著高于非重症组,P<0.05。结论:护理重症肝炎病的护士有较多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的创性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其被感染疾病的危险系数更高。

老年女性脂肪肝和超重/肥胖、高血脂的相关情况分析 下载:175 浏览:2058

沈锦丽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对1127例职工家属的老年女性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探究脂肪肝和超重/肥胖、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以1127名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脂肪肝的诊断标准确定脂肪肝组人群502例,以无脂肪肝人群62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1.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结果:脂肪肝人群的超重/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人群。 结论:体重指数、血脂情况和脂肪肝具有明显相关性。

水飞蓟对酒精性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载:191 浏览:2563

李俊 王强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水飞蓟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低、中、高剂量组。采用50%乙醇灌胃造模,造模与给药同时进行。30d后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组水飞蓟能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MDA、TG含量(P<0.05),提高肝组织中GSH活性(P<0.05)。结论: 水飞蓟能有效预防小鼠酒精性肝损伤。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83 浏览:2526

旦增卓嘎 《国际护理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对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在该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96例,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一组为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另一组为实验组进行分级护理管理,分别研究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对比度上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便秘、发烧现象的人数要低于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患者发生不良症状的概率,有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集束化护理对肝癌TACE术后疼痛疗效影响的研究 下载:176 浏览:2501

谌维 《国际护理学》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肝癌病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将108例肝癌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后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缓解肝癌动脉化疗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下载:181 浏览:2537

陈丹阳 《国际护理学》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参照组(n=42)例和研究组(n=4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参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0.95%)显著差于研究组(9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在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194 浏览:2327

桂玲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以为此病患者生活与心理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纳入宣汉县人民医院收治7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将患者依据配偶设计法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优质组、对照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比对(t=0.305、0.336),无差异(P>0.05);护理1个月后,优质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29.656、14.600),差异显著(P<0.05)。护理1个月后,优质组QLQ-C30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40.436、9.142、5.680、8.352、9.025,=7.4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16 浏览:1019

王芳 《诊断医学》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抽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进行CT增强延迟扫描、手术病理学检查,对比患者的实际检查结果。结果:12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疾病均得到确诊,手术病理学诊断准确率是100.00%。进行CT增强延迟扫描,120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是95.83%。患者的CT增强延迟扫描诊断准确率和手术病理学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结论:可将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作为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技术,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效果探析 下载:136 浏览:1316

林晓娥 《诊断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58例肝硬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同期至我院行健康体检人员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生化检验,研究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探讨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下载:201 浏览:1644

唐建 《诊断医学》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进行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比两组对象的肝功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AST((56.39±22.51)U/L)、ALT((57.62±23.87)U/L)、TC((6.81±1.05)mmol/L)、TG((3.08±0.96)mmol/L)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相较于健康者有显著的异常表现,在临床诊断脂肪肝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下载:248 浏览:2339

吴桂花 刘福生 《诊断医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为有效判断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临床探究超声弹性成像用于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以我院2015.2~2016.1期间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入院进行检查的8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每组87例。常规组患者行一般超声检查,观察组行超声弹性成像,后患者进行手术、穿刺取出病灶进行病理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两组检查方式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病灶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假阳性分别为96.8%、90.5%、3.2%、9.5%,与常规组86.4%、71.1%、13.5%、28.9%比较,观察组特异性、敏感性高,假阴性、假阳性低,P<0.05;常规组恶性、良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79.7%、80.0%,明显低于观察组93.8%、95.0%,观察组病灶诊断准确度高,P<0.05。结论 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以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能有效判断病灶良恶性、准确度高。

腹部CT与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下载:236 浏览:2870

宋珍珍 《诊断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腹部CT与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诊断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B超诊断,观察组进行CT诊断,研究组使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进行诊断,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66.66%,观察组为76.66%,研究组为86.66%;对照组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为53.33%,观察组为83.33%,研究组为93.33%,研究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扫描,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肝脏MR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43 浏览:2653

谢雪平 《诊断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分析肝脏磁共振检查(MR)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8.5-2019.5期间收治的20例肝脏良性结节增生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脏MR检查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中,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MR检查时均表现有瘢痕情况,且有4例患者表现出延迟强化情况。结论 肝脏MR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可发挥出初筛、发现的应用效果,可较佳的呈现出此疾病的有关特征,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81 浏览:2686

陈超 《诊断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剖析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应用腹部超声后会具有怎样的应用效果。方法:遴选时间节点在2017年07月--2019年07月之间,将我院收治的99例肝胆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将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抽选同期的99例其他腹部疾病患者作为参照样本,分析实施腹部超声后对诊断效果的影响。结果:腹部超声检查肝胆疾病的灵敏度占比是80.80%;特异度占比是78.79%;准确度占比是79.80%,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检查的优点较多,不但不会造成大的创伤,医疗花费也较少,具有可重复和操作简单的优势,应用在肝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进而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和早康复的目的。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69 浏览:2671

唐雪1 杨俊2 《诊断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3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开展研究,并设为甲组,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内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体检者设为乙组,两组均进行临床检验,对比两组的新生化指标以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甲组腺苷脱氨酶大于乙组(P<0.05);甲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大于乙组(P<0.05);甲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于乙组(P<0.05);甲组球蛋白小于乙组(P<0.05);甲组白蛋白小于乙组(P<0.05);甲组总蛋白小于乙组(P<0.05)。结论: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发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变化,利于患者的快速诊治,保证预后。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