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Meta分析
下载:97 浏览:3629
摘要:
目的:本文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进行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所收集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病对筛出的文献进行查找全文,经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文献后采用 RevMan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有24篇,其中有3篇为硕士论文,其余22篇文献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其中有两篇文章第一作者为同一人,都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所以全部选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I2=0%,P =1.00),研究具有同质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Z=9.60,P<0.00001),Meta 分析结果为OR=4.77,95% CI(3.47,6.56)结论:针刺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疗效十分显著,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意义。
浅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下载:606 浏览:3138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241 浏览:3507
摘要:
分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70例分析病例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70例患者分成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对照组治疗行传统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方法,将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给予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也较轻,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两组数据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方法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使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能够得到尽早愈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下载:240 浏览:1552
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下载:199 浏览:2366
时间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下载:195 浏览:2430
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
下载:334 浏览:1653
如何提升县(区)级教育系统纪检监察案件档案管理有效性
下载:522 浏览:2641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35 浏览:1321
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联用中药外敷与冲击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14 浏览:1411
摘要:
目的: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联用中药外敷与冲击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8月收诊的60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药外敷与冲击波治疗方案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数据为27(90.00)、2(6.67)、1(3.33)、29(96.67)和22(73.33)、3(10.00)、5(16.67)、25(83.33),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治疗后数据为2.16±0.74、0.56±0.31、2.27±0.40、0.62±0.31、2.49±0.41、0.81±0.31和2.18±0.73、0.76±0.42、2.26±0.42、0.88±0.45、2.85±0.43、1.09±0.42,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数据为47.85±5.56、59.25±5.32、68.94±6.12、87.41±5.32和47.91±5.61、52.12±4.52、60.32±5.66、74.62±5.88,治疗后各项数据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学指标hs-CRP(mg/L)、TNF-α(ng/L)、MMP-13(ng/ml)、ESR(mm/h)数据为治疗前、治疗后29.85±4.62、7.45±1.85、39.87±6.12、21.03±3.65、136.64±12.03、103.62±12.32、36.68±4.23、12.03±2.35和29.84±4.58、12.32±2.51、39.67±6.34、30.35±4.85、136.85±14.25、114.65±14.65、36.95±4.75、19.57±3.69,治疗后有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与冲击波治疗联合方法对于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膝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改善,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16 浏览:1315
摘要:
目的:分析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来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60例,将纳入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研究,组别主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的人数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较轻,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差值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术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神志病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0 浏览:73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神志病(情感性、认知性、混合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具体表现,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诊疗依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0例卒中后神志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时间跨越自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患者根据其神志病类型被分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三组。通过统计分析,我们测定了各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平均抑郁评分及具体表现,同时控制了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患者在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EP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焦虑和自我贬低,而MP患者则表现出最高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尤其是易激惹和社交退缩方面。讨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神志病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性神志病患者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和自我贬低,而混合型神志病患者则更易出现易激惹和社交退缩等症状。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载:56 浏览:710
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PDCA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分析
下载:54 浏览:744
摘要:
本文针对如何有效提升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研究,本文拟定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PDCA管理。方法:选取363例社区住院病人进行研究,分组后,研究组182例病人以及4名护理人员,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PDCA管理,对照组181例病人以及4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结果:病人方面,比较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得出,研究组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所耗时间、接送病人所耗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更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更低,护理质量方面的评估分值明显更高,护理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得出,研究组的护理人员有更高的安全方面的意识评估分值,护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判定分值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有效提升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过程中,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PDCA管理,病人护理效果理想,而且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方面的意识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牙周炎患者口腔护理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9 浏览:738
摘要:
重点验证、分析、探讨牙周炎患者口腔护理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期待能够将所研究理论应用至实践中去,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研究期限拟定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所选样本为本时段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人数共计120例,采用口腔护理行为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口腔护理行为水平展开调查研究,并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而后实施差异性比对,并将影响因素找出。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可知,120例牙周炎患者口腔护理行为问卷平均得分为(8.78±2.39)分,包括口腔护理行为不良者63例(52.50%),其影响因素包括如下几点:文化水平低(处于高中以下)、自我效能感低下、压力知觉较高、消极应对。结论:在本文讨论中,重点针对牙周炎患者口腔护理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探讨,旨在通过研究探讨,明确影响牙周炎患者口腔护理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而后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全面改善患者口腔行为,提升其生活质量。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载:54 浏览:652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以及对策。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随机选取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名妇科患者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月份,研究结束于2024年1月份。在研究期间,为保证整个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论的准确可靠性,将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86名妇科患者随机分为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人数以及一般资料比较方面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中,对照组43名妇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3名妇科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研究通过比较两组妇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根据比较结果的差异性探讨妇科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是护理人员配比较少,导致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同时,器械损伤也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对照组护理安全隐患的总发生率为13.95%,观察组护理安全隐患总发生率为2.33%,对两组妇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实施针对性护理的43名观察组妇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总发生率更低,P<0.0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83.72%,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对两组妇科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的43名妇科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妇科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妇科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7.67%,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护理中有着非常多的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妇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量化精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47 浏览:758
摘要:
分析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症鼻肠管留置患者中开展量化精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危重症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共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患者人数为40例,两组患者均留置鼻肠管辅助治疗干预,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量化精细护理,分析并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机体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占据优势,(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鼻肠管留置期间开展量化精细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和配合度,从而减轻护理难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
分析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效果
下载:48 浏览:760
摘要:
目的分析在胸外科疾病中应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胸外科接收的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成两组,组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人数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开展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同对照组相比明显提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疾病患者应用微创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可获得更加理想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而且手术切口较小,能够满足患者对手术切口的美观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47 浏览:727
摘要:
分析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运用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病例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并且将单独血常规检验结果与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最终对比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疾病类型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运用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方案,可使临床疾病诊断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使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有效治疗,降低疾病危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分析
下载:57 浏览:678
摘要: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选的60例患者开展分组研究,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开展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率,使患者的神经痛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