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168 浏览:1615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着力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够科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 ,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111 浏览:2011
摘要:
“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要引入X证书,对接X证书来重新调整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此来提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就“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模式展开探索,旨在为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 下载:106 浏览:1945
摘要:
在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背景和建设目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从借鉴国外优质资源建设科学完善的会计课程体系,创新会计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设信息化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采用双语教学实现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双提升等方面开展国际化课程建设,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路径探索 下载:119 浏览:1991
摘要:
文章从职业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性质等方面,结合职业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性质等方面,就如何把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进行探讨。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103 浏览:1088
摘要: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会计专业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3 浏览:843
摘要: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或模拟的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将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可行性和优势,并提出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新时代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融合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94 浏览:944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会计专业的教学也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策略的融合。信息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研究新时代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融合信息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如何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有效性 下载:108 浏览:1703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积极面对技术发展产生的变化,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安排以及教师自身方面入手,不断改革,在加强对学生会计知识教育前提下,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和思考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下载:105 浏览:1136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行业的不断变革,中职会计专业作为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乐观的是当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因此,优化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131 浏览:1794
摘要: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革新需求。本文探讨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策略,包括引入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平台、强化数据分析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以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些策略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财务智能化背景下对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下载:124 浏览:2135
摘要: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智能化时代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数据应用的新要求,企业更需要财技融合等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技工院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智能化时代的需要。当前技工院校应通过科学定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多元化管理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等路径来培养智能化下的高端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本文就财务智能化背景下对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展开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探析 下载:132 浏览:1682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作用及策略,以期为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探索 下载:141 浏览:2028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早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更是对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之中。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教育教学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融入新理念、新观点,树立互联网+思维,引导专业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完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例,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其次,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策略。
“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书证融通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165 浏览:1938
摘要: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书证融通教学模式成为实现这一制度的有效途径,能够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文旨在探讨“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会计专业书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158 浏览:1922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期为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产教融合会计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下载:147 浏览:1316
摘要:
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财务会计类专业育人理念产生变化,要求现代会计专业教育应重点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在此人才培养目标下,有关部门结合教育现状,提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机制,利用产业与教育协同育人,优化实践教育,重点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就针对产教融合会计专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文章探讨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目前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问题,最后结合实践提出问题解决思路。
思政课程对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作用与影响 下载:416 浏览:2979
摘要:
随着“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育人理念的改革实施,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思政课程对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作用与影响出发,分析了当前思政课程对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以促进思政课程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深度融合。
浅谈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下载:416 浏览:3082
摘要:
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培养更多专业的、优秀的青年,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走进社会不断挖掘自身的能力,并做出自己的贡献。而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具备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自身的现状,对具体实际情况开展具体改进措施。本文将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展开深入的研究。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研究 下载:413 浏览:3052
摘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更加关注专业技能的推进,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更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等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职会计专业需要积极的进行课程的革新,结合当前的大数据技术手段,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岗课赛证新视角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岗课赛证教学模式提出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在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新型的育人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提高高职会计人才的水平。
1+X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书证融通的路径 下载:351 浏览:2378
摘要: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肩负着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择业基本需求的双重任务。中职会计学是一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处在经济管理第一线的专业。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寻找新的思维方式,以满足现代会计专业的发展需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