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滴灌施肥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 下载:43 浏览:456

龙鹏宇1,2,3 农梦玲1,2,3 白雪1,2,3 李伏生1,2,3 《土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对不同滴灌施肥处理下甘蔗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和反硝化酶活性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田间试验设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和4种施肥量水平。2种灌水量水平分别为W0.6:180 m3hm-2和W1.0:300 m3hm-2。4种施肥量水平F1.0:N 250 kg hm-2,P2O5150 kg hm-2,K2O 200 kg hm-2;F0.9:施肥量是F1.0的90%;F1.1:施肥量是F1.0的110%;F1.2:施肥量是F1.0的120%。测定不同处理甘蔗4个生育期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以及土壤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和羟胺还原酶(Hy R)活性。结果表明:W0.6F1.2和W1.0F1.2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17.7 t hm-2和124.0 t hm-2。在分蘖期,所有处理土壤NR、Ni R和Hy R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其中W0.6F1.2和W1.0F1.2处理反硝化酶活性较高。采集土样当天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Ni R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r0.01=0.449,n=32),说明蔗田土壤Ni R活性显著影响N2O的排放通量。因此,W0.6F1.2处理,即滴灌灌水量为180 m3hm-2及施肥量为N 300 kg hm-2、P2O5180 kg hm-2和K2O 240 kg hm-2,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蔗田N2O的减排也有积极意义。

不同土壤管理与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下载:44 浏览:318

金桂梅1 李昱航2 郑向群3 梁涛4 毛妍婷1 陈安强1 续勇波2 玉总5 平凤超2 雷宝坤1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茶园大量施用化肥产生的土壤酸化及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限制着茶产业的绿色生态发展。设置化肥减量、秸秆地表覆盖、活覆盖(以草控草)、以生物炭为主的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等6种处理措施,研究了不同土壤管理与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和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以生物炭为主的土壤调理剂使茶叶产量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基本肥力状况改善,同时使硝态氮(NN)、铵态氮(AN)土-水界面迁移数量减少,茶园径流中氮磷元素流失减轻,环境效益较好;氮肥的使用使土壤的pH值下降,引起茶园土壤酸化;免耕覆盖(秸秆地表覆盖、活覆盖)、施用有机肥和生物炭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土壤pH值,抑制土壤酸化;免耕覆盖在控制杂草方面效果比较明显,减少人工除草成本效益显著。另外,研究发现试验茶园径流水中磷素形态以可溶性总磷(DTP)为主,可溶性磷占总磷(TP)的70%~92%;土壤pH值随季节发生变化,7月升高,9月降低,11月再回升。因此,施用有机肥、免耕覆盖、以生物炭为主的土壤调理剂种植技术模式可以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

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对青椒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225

阎世 江柴 文臣 王生武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生物菌肥对青椒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于2018年在山西省长治市进行,共设不施肥(处理1)、施化肥(处理2,青椒座花座果期间隔7 d、4次施用复合肥,每次用量20 kg 667m-2)、施生物菌肥(处理3,青椒移栽定植时地力旺菌肥100倍液灌根,每次用量1 kg 667m-2;座花座果时叶面喷施地力旺菌肥80倍液4次,每次用量1 kg 667m-2,两次喷施间隔10 d)、施化肥+生物菌肥(处理4,青椒移栽定植时用地力旺菌肥100倍液灌根,每次用量1 kg 667m-2,青椒座花座果期施用复合肥4次,每次20 kg 667m-2,两次施肥隔7 d;同时叶面喷施地力旺菌肥80倍液4次,每次用量1 kg 667m-2,两次喷施间隔10 d)4个处理,于青椒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其生长指标、产量指标、果实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化肥、菌肥均能促进青椒生长、提高青椒产量并改善其品质,其中以化肥+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好。化肥+菌肥处理青椒的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重、单果重达95.55 cm、14.57 mm、2566 cm、45.365 g、180.5 g,果实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达11.544 mg g-1、5.214%、1.698 mg g-1、2.254 mg g-1;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化肥与菌肥配施还可以减少田间操作次数,降低经济成本,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肥料及增效剂对黑土无机氮水解酶和大豆产量影响研究 下载:331 浏览:257

周祎1 杨彦明1 郑海春2 刘景辉1 张博文1 李金龙3 刘靖煜1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设化肥(CK,掺混肥200 kg hm-2)、无肥(WF,掺混肥0 kg hm-2)、化肥+增效剂(HZ,CK+增效剂20 kg hm-2)、秸秆+有机肥+化肥(JYH,秸秆7500 kg hm-2+有机肥30000 kg hm-2+CK)、秸秆+有机肥+化肥+增效剂(JYHZ,JYH+增效剂20 kg hm-2)5个处理,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秸秆、有机肥、化肥及增效剂对黑土含水量、无机氮含量、水解酶活性、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苗期(VE)持续干旱、分枝期(V6)持续降雨条件下,各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未产生显著影响,但JYH、JYHZ处理可导致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大豆盛花期(R2)至成熟期(R8),WF、HZ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JYH、JYHZ处理,秸秆、有机肥处理在保持表土水分方面劣势明显。(2)大豆生育前期(VE、V6、R2)CK、WF、HZ处理NH4+-N高于JYH、JYHZ处理,而R8期JYH、JYHZ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VE至R8期,秸秆、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含量,增效剂可不同程度降低土壤NO3--N含量。(3)V6期,JYH、JYHZ处理0~4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CK、WF、HZ,配施增效剂可显著提高大豆V6期脲酶活性,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效剂处理可显著提高鼓粒期、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秸秆、有机肥处理可提高大豆生育后期土壤蔗糖酶活性。(4)JYH、JYHZ处理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较CK提高4.72%、3.78%和6.08%、4.72%,生物产量与总荚数、总粒数、茎节数、株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该研究为改善黑土耕层结构、降低农田化肥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减氮配合增效剂和缓释肥对玉米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27 浏览:403

孙磊 王丽华 高中超 佟玉欣 张磊 常本超 王爽 郝小雨 《土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明确适宜的氮肥管理措施、减少旱地黑土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氮肥利用率,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减氮配合施用肥料增效剂和缓释常量氮肥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效70%常量氮肥的平均N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常量施肥;各试验处理均比常量施肥的平均CO2排放通量低;增效70%常量氮肥表现为吸收CH4,增效70%常量氮肥和增效常量氮肥较常量施肥和缓释常量氮肥处理明显降低N2O排放系数、全球变暖潜能值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效常量氮肥较常量施肥处理增产2.5%,70%常量氮肥、增效70%常量氮肥和缓释常量氮肥分别较常量施肥处理减产7.23%、4.53%和5.87%。缓释常量氮肥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达36.70%,增效70%常量氮肥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27.28%,均明显高于常量施肥。在本实验条件下,减氮30%并添加氮定NMAX肥料增效剂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优于其他施肥措施,适合推广使用。

梨树断陷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研究 下载:45 浏览:436

曾快相 《天然气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油气勘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作之后,要求及时评价探井试油获得的油气发现是否具有商业价值,我国原有探井工业油气流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经济条件下油气勘探评价工作需要,应根据本地区的勘探开发特点建立相应的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为此,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为例,根据盈亏平衡原理,利用现金流法,结合影响商业价值的开发规律及钻井投资、操作成本、油气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建立单井开发初期经济极限产量计算模型,并分析转开发井的探井试油资料数据建立试油产量与单井经济极限产量的关系,从而确定地区不同类型油气藏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梨树断陷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要比《计算规范》中规定的油气流标准要高得多,说明《计算规范》在梨树断陷的不适应性;②商业油气流与油(气)藏类型、地质特征、市场价格等关系密切,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商业油气标准相差较大,只有在系统分析各探区勘探开发实际资料基础上,才能更加合理地确定探井试油(气)成果的商业价值;③在求取单井初期平均日产量与测试产量关系过程中,油藏一般能求取比较可靠的对应计算关系式,气藏需要采用试气稳定产量折算压差下的产量或者无阻流量折算代替来计算。

东北旱作区粮食产量冷热点格局及耕层特征差异 下载:17 浏览:252

卓志清1 兴安1 孙忠祥1 黄元仿1,2 曹梦1 李勇1 《土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85县市的粮食单产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探讨了东北旱作区粮食单产冷热点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冷热点区耕层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0和2015年东北旱作区粮食单产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57、0.41、0.65,呈现明显空间集聚特征。吉林省旱作区中部、黑龙江省旱作区南部县市是稳定的粮食单产热点区;而各级冷点区在吉林省旱作区西部和黑龙江省旱作区北部、西南部集中连片分布。(2)粮食单产一、二级热点区土壤容重在10~20 cm土层最高,分别为1.51 g cm-3、1.53 g cm-3,呈现亚表层较高的特点。粮食单产一级冷点区各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均大于其他类型区;而二级热点区各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均小于其他类型区。(3)东北旱作区56.00%的样点耕层厚度在15~25 cm之间,53.03%的样点压实层厚度在5~10 cm之间。一级热点区耕层厚度在15~25 cm和压实层厚度在5~10 cm的样点各占该类型区样点数的81.82%和68.18%,呈现"耕层较厚、压实层厚度适中、穿透阻力相对较小"的特点。

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351

刘锦霞1 李娜1 李晶1 丁品1 张建军1 杜文静1 武建荣1 李作良2 《土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连作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甘肃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功能微生物在植物防病、促生、土壤修复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养分、酶活性等生态因子及其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应用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生态及其产量等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提高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使连作土壤矿质营养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降低了连作马铃薯晚疫病、枯萎病和软腐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相比,病株率分别降低了66.34%、69.17%和67.24%,病薯率分别降低了74.85%、78.75%和60.31%;明显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块茎产量,增产率为14.45%。研究证明多效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良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生态环境、防控病害、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伊犁河谷栗钙土区不同产量雨养麦田土壤物理性质比较研究 下载:43 浏览:458

陈传信1 张永强1 薛丽华1 雷钧杰1 陈兴武1 刘云霄2 刘新艳2 夏麦丁·阿巴斯3 赛力汗·赛1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以伊犁河谷栗钙土区雨养麦田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研究伊犁河谷不同产量水平栗钙土土壤物理指标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麦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和耕层构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不同产量麦田土壤容重、紧实度从0~1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总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刚好与土壤容重、紧实度相反,即0~10 cm> 10~20 cm> 20~40 cm。高产田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紧实度、土壤三相比R值、水稳性团聚体各项指标均优于中、低产田。因此,通过土壤培肥、改进耕作措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十分必要。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稻麦轮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43

宋广鹏 孙新素 何瑞银 卞新民 陈长青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探索秸秆还田新模式,研究设计了机器开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模式。通过研究秸秆沟埋还田下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特征,为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秸秆沟埋还田较常规还田方式降低了小麦季土壤容重,对水稻季土壤容重影响不明显;无论水稻季还是小麦季,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土壤性质的改变,对稻麦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显著提高了小麦茎蘖数和水稻株高,水稻株高随着沟埋还田深度的提升而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秸秆机械沟埋还田能显著提高小麦和水稻产量,以开沟深度20 cm秸秆还田产量增加最为明显,小麦产量较常规秸秆还田方式增加23%,水稻产量增加11%,增产效果较为显著。综合来看,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具优势,开沟20 cm深度还田综合效益最高,具有推广价值。

生物质炭对设施连作土壤性质及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295

张功臣1 陈建美1,2 赵征宇1,2 李磊1 秦玉红1 王波1 张守才1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以设施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别研究了低量施用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0.25%(w/w)(PB1)、0.50%(PB2)和1.00%(PB3)的花生壳炭以及0.25%(WB1)、0.50%(WB2)和1.00%(WB3)的小麦秸秆炭6个施炭处理,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B0)为对照。春秋两季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处理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酶活性,增加黄瓜产量。生物质炭处理后连作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而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生物质炭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瓜主茎最大叶叶面积、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WB1处理条件下黄瓜增产效果最好,春季商品瓜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6.11%和14.87%,秋季商品瓜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0.62%和25.38%,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此外,生物质炭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盛瓜期黄瓜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因此,适量施用生物质炭可改善设施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提高黄瓜产量。实验中以0.25%小麦秸秆炭(折合5.63 t hm-2)处理条件下黄瓜增产效果最好。

生物肥对整理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及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下载:90 浏览:462

张久权1 林建麒2 张瀛2 陈刚1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了明确生物有机肥(生物肥)对整理后烟田土壤的改良效果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在福建三明烟区进行了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状以及烤烟产、质量。结果发现,施用生物肥后,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17.68%;碱解氮含量增加35.31%;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等养分含量都有提高。生物肥的施用,烤烟上部叶钾含量显著提高了39.32%;上部叶氮碱比和两糖比显著提高,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与施用全量化肥相比,70%化肥用量+生物肥的处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烤烟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用生物肥替代30%的化肥是可行的。总之,整理地施用生物肥能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烤烟烟叶质量。

栽培水氮条件及采后贮存时间对油菜产量及其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25

张莹1 郑丽红2 《土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以油菜为供试作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控制上限、氮素用量对油菜产量及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水氮条件栽培的油菜植株体在贮存期间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供水越充足(灌水控制上限值越高)、氮素用量越多,油菜产量越高;而油菜收获采摘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灌水控制上限值增高而下降、随氮素用量增加而上升;采摘后8天贮存期间硝态氮含量呈高-低-高-低趋势变化,而亚硝酸盐则呈一单峰态变化,在贮存2~4 d硝酸、亚硝酸盐含量均有峰值出现;水分栽培条件对贮存期间油菜植株体硝酸和亚硝酸含量有显著影响,同一贮存时间、不同水氮处理比较,高灌水控制上限值、低氮素用量处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低于低灌水控制上限、高氮素用量处理。

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和磷生理效率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256

宋晓1 黄绍敏1 郭斗斗1 张水清1 张珂珂1 宋阿琳2 岳克1 张玉亭1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以25年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构建不同土壤肥力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产量和磷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随品种演替小麦籽粒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郑麦0856的产量最高(8 157. 3kg·hm-2),郑麦7698次之,豫麦13的产量最低(5 915. 39 kg·hm-2);不施肥处理(CK)则下降。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处理,100 kg小麦籽粒对磷素的需求量均随品种的演替呈上升趋势。此外,随品种演替,磷的生理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郑麦941 (172. 48 kg·kg-1)的磷生理效率最高,郑麦9023 (145. 79 kg·kg-1)、郑麦7698 (130. 51kg·kg-1)和郑麦0856 (147. 65 kg·kg-1)次之,三者之间差异不明显,豫麦13 (66. 71 kg·kg-1)的磷生理效率最低;同一品种,单施化肥处理(NPK)小麦磷生理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MNPK、1. 5MNPK和SNPK)(豫麦13除外)。同时,品种演变明显提高了磷农学效率;但在施肥条件下,继续增施肥料和养分投入使豫麦13、郑麦941、郑麦7698和郑麦9023的磷农学效率降低;而郑麦0856的农学效率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而增加,与籽粒产量协同提升。因此,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演替在土壤肥力养分充足时籽粒产量显著提高,磷效率也呈增加的趋势。

猪场粪污源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叶菜上的肥效研究 下载:57 浏览:405

冯瑶1 高艳珍2 常会庆3 刘元望1 孟学良1 李兆君1 《土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为研究一种以猪场粪污为原料的新型大量元素(含微量元素Cu)水溶肥料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设置清水对照、等养分单质肥料和猪场粪污源大量元素水溶肥料3个处理,研究施用供试大量元素(含微量元素Cu)水溶肥料对不同试验点叶菜产量、叶绿素和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场粪污源大量元素(含微量元素Cu)水溶肥料增加了叶菜的产量、叶绿素和Vc含量,与清水对照相比,叶菜产量增产幅度为5. 50%~41. 43%,叶绿素和Vc含量分别提高5. 59%~24. 53%和7. 14%~35. 71%;与等养分单质肥料相比,叶菜产量增产达6. 64%~19. 16%,叶绿素和Vc含量分别提高1. 93%~13. 96%和6. 52%~26. 67%。可见,该新型大量元素(含微量元素Cu)水溶肥料的施用可以有效提高叶菜产量,并改善其品质,值得推广应用。

粮食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定价的比较 下载:33 浏览:428

梁来存1 陆峰2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分析比较粮食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不同定价方法,对于提高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粮食作物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沙县早稻保险为例,区域产量保险以单产作为保险标的,采用非参数核密度法厘定的保险纯费率为1.8345%;天气指数保险以指定天气因素为保险标的,对于干旱天气指数保险,当保险公司赔付概率为40%时纯费率为1.5431%,赔付概率为60%时纯费率为1.5508%。区域产量保险因承保多重风险而费率较高,天气指数保险因承保指定风险而费率较低。

八种肥料对小番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69

顾建强1 马闪闪1 李立增2 毛伟强1 《中国农业》 2020年3期

摘要:
2019—2020年,在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白果村和颊口村开展了小番薯肥料初筛试验和产量生长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N肥对小番薯产量无明显影响,K肥对小番薯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肥和氮钾比与小番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在栽培方式上,采用高垄,浅平插、斜插,尽可能地将多个节埋入土壤,对提升产量有显著作用;3)在肥料选择上,选择高钾并带有一定缓释作用的肥料,对产量增加有明显的作用。

肥料配比对鲜食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作用 下载:74 浏览:465

郭小丁 谢一芝 贾赵东 马佩勇 边晓峰 《中国农业》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苏薯16号和宁紫薯4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对薯块产量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配施硫酸钾75 kg·hm-2,两个品种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相增产14.9%和23.5%。复合肥配施有机肥对提高苏薯16号的鲜薯产量没有明显效果,而宁紫薯4号的鲜薯产量增加显著。配施有机肥可改善苏薯16号的食用品质,而对宁紫薯4号没有效果。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两个品种的薯块烘干率略有降低。建议鲜食甘薯生产时,正常条件下一次性施基肥即可,N-P-K(16-8-18)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有机肥150 kg·hm-2。

不同灌溉深度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475

张定红1 程安富2 许玉平1 杨德祥1 刘仁平1 《中国农业》 2018年4期

摘要:
昭通市是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农业大市,部分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溉保证率低、水田改旱地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促进粮食安全,昭通市在大关县开展水稻浅水灌溉试验研究,以期探索浅水灌溉对水稻产量、节水等方面的作用,为大面推广水稻浅水灌溉技术提供数据支撑。试验表明,浅水灌溉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有效分蘖,提高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36 浏览:1782

努力古力·热合提1 古丽沙·亚生2 《农业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土壤肥料对农业产量、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进而得出科学合理的土壤肥料管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