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东胜气田什股壕地区下二叠统山1段河道识别 下载:10 浏览:453

李灿 归平军 《天然气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什股壕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是一套由辫状河三角洲向辫状河过渡的沉积相,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复杂,薄层、薄互层砂体预测较难。已有钻井揭示山西组山1段气藏部分天然气高产井分布与砂体尖灭线关系密切,为了精确预测山1段的河道砂体展布特征,深化对该气藏的认识,以什股壕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测井资料为研究对象,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解释优势,应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技术对山西组进行河道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90°相位转化技术对薄砂体的识别更加精确,采用90°相位转换后的地震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的提取能够更准确地刻画河道空间展布及河道的边界;②已有钻井揭示什股壕地区山1段气藏有利区位于河道砂体上倾尖灭与构造高部位处,气藏类型为地层—构造复合气藏。结论认为,所形成的基于地震沉积学的河道精细识别技术,为指导研究区气藏精细描述及开发奠定了基础。

歧口凹陷页岩油水平井轨迹优化技术 下载:45 浏览:468

郭淑文1 周淑慧1 彭雪梅2 邢兴1 肖娟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1期

摘要:
歧口凹陷沙一下页岩油厚度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需要研究高分辨率反演及水平井轨迹精确控制技术。通过岩性交会分析,采用敏感页岩岩性曲线重建及低频约束高分辨率构形反演技术,有效提高地震反演分辨率,识别出岩性及不同页岩油甜点体的空间分布,高分辨率预测结果符合细粒沉积岩的横向稳定分布的沉积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三维速度场建模的水平井轨迹空变时深转换技术,可精确计算水平井轨迹深度。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平井控制点的深度计算误差,提高钻井成功率。

宽方位地震资料OVT处理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42 浏览:499

李文花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的普及,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也日趋完善。目前,OVT域作为全新的数据处理域,因具有延伸全工区的单次覆盖、偏移后保留方位角信息、良好的一致性等优良特性而取代传统的分方位处理,成为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主流技术。此次基于淮北煤田某区的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从OVT原理入手对OVT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应用OVT分组、OVT域数据规则化、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及OVG集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技术方法,得到了保留方位角信息的叠前道集。与传统的共炮检距域道集相比,基于OVT域处理技术的数据解决了方位各向异性及覆盖次数不均匀造成的种种处理问题,改善了处理效果,提高了处理精度,为解决煤田资料方位各向异性问题、实现真正的宽方位地震处理奠定了基础。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侏罗系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65 浏览:445

昌琪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0期

摘要:
侏罗系作为孔雀河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之一,良好的储层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给今后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综合利用岩芯、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从岩石碎屑组分、沉积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低,分选中等—差。物性总体一般,总体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次之。研究区侏罗系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即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下部砂岩与其上部泥岩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和下侏罗统

大牛地气田中二叠统盒1段气藏产液特征及控制因素 下载:45 浏览:450

吴永峰 任广磊 《天然气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北部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气藏的产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该气藏地层水赋存状态、生产动态特征及分布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液井储层地质特征、生烃强度、泥岩隔夹层发育状况、局部砂体构造等对气水分布的影响,指出了含水气藏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藏属于浅水低能辫状河沉积体系,储层物性差,气体以气水混生为主;②气藏产液类型主要为孔隙中的自由水和毛细管水,基于生产特征将气田北部划分为低产液、中产液、高产液3个区域;③生烃强度控制了产液井的分布范围,生烃强度大的区域有着充足的气源补给,易于天然气富集;④储层内部泥岩隔夹层及泥质含量发育情况决定了天然气的富集程度,对于储层泥岩隔夹层薄、泥质含量低、储层物性好、孔隙度大、渗透率高的连通心滩厚砂体,储层多以气层为主,表现为低产液区;⑤整个大区域构造对气水的分布控制作用不显著,但在同一期连通的砂体内部表现为上气下水的特征,局部构造高点仍是天然气的相对富集区。结论认为,通过气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的探析,可以对气田开发调整与气井管理提供指导。

浅层地震勘探在隐伏断裂探测中应用——以蜀山断裂为例 下载:65 浏览:436

马董伟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0期

摘要:
以六安地区蜀山断裂探测为实例,在精心分析了收集的地质资料及现场场地条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地震反射和地震层析成像两种勘探方法的实际运用情况。野外根据两种方法试验情况,选择了准确的观测系统,并仔细对比了采集参数,取得了合格的原始数据;室内采用适当的处理软件和正确的处理参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图像。通过两种方法的成果比对,并结合钻井资料,阐述了蜀山断裂的位置及其性质。结果表明,两种地震勘探方法在该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

页岩气井增压时机的确定——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为例 下载:67 浏览:499

张大双 周潮光 王学华 《天然气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页岩气田需要不断补充新井,井口压力和地面管网压力不断变化的特点,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页岩气井的增压时机,以长宁页岩气田N201井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藏-地面一体化分析方法,通过气藏工程和地面工程联合计算分析来确定目标气井和增压时间节点。按照N201井区初始井口压力进行分类,根据气井压力递减的快慢抽提出四种类别气井的压力预测曲线,通过幂指数模型参数的横向平移,拟合页岩气井快速递减期的压力,校准压力预测模型;然后再根据地面集输管网建模分析,预测地面管网节点压力,最后通过预测井口压力和管网节点压力的比对来确定需要增压的页岩气井和增压时机。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页岩气持续补充新井的模式下,井口压力和地面管网压力在不断动态变化,增压时机的确定需要将气藏工程和地面集输工程联合起来进行分析;②通过建立页岩气井压力预测模型和页岩气地面集输管网模型,将两个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确定增压目标和时间节点;③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长宁页岩气区块的气井井口压力递减至高于输压0.5~1.0 MPa大概需要10~14个月时间,即在页岩气井投产一年左右时就需考虑进行增压。

线圈参数及地形因素对航空瞬变电磁的影响 下载:64 浏览:486

巩铭扬1 周磊1,2 严良俊2 王新宇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浅层勘探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对航空瞬变电磁进行三维正演模拟,采用中心回线观测方式来研究磁场Hz的响应特征。首先验证了均匀半空间和层状地层响应精度,模拟表明,数值解与解析解在0.1 s前误差基本维持在5%以内,可以有效地进行正演模拟。然后讨论了发射线圈参数(高度、半径、电流、匝数)对磁场Hz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值与发射线圈半径、电流、匝数成正比,不同发射线圈高度只是影响了早期响应,到晚期磁场Hz分量均趋向同一值;由于瞬变电磁对低阻异常反应更为灵敏,研究了埋有低阻异常体的起伏地形条件对Hz场值的影响,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苏里格气田气井最低经济可采储量评价图版 下载:43 浏览:457

尹涛 李志超 王俊 张波 但霞 《天然气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单井产量低,低产井比例已超过生产井数的60%,为了弄清气井开发效益现状和效益开发的界限,基于气井生产指标和实际财务数据,评价了不同井型的最低经济可采储量。通过静态法评价了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动态法评价单井内部收益率达到6.0%时预测对应气井年产气量,求取了不同井型的最低经济可采储量,回归建立了销售气价与最低经济可采储量关系图版。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井经济极限产量为静态瞬时值,随生产经营成本、销售气价以及开井时率的变化而变化;②若直井建井投资800万元/口、水平井2 400万元/口,反算达到内部基准收益率6.0%时,对应最低经济可采储量分别为1520×104m3、4 450×104m3;③所建立的销售气价与最低经济可采储量图版,可以指导气井效益预测和气田效益建产,若致密气补贴能达到0.2~0.3元/m3,预测气田中23.6%31.2%的Ⅲ类井将转为效益开发。

地震敏感属性在GY凹陷泥页岩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495

王筱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8期

摘要:
国内外大量泥页岩裂缝油气藏的不断发现表明,泥页岩裂缝的研究尤为重要,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可用来描述储层特征和探测地下异常体。为了确定苏北盆地高邮凹陷LWS次凹页岩储层的有利分布区,总结了高邮凹陷泥页岩裂缝地震响应特征,并利用地震敏感属性对泥页岩裂缝进行识别。首先通过分析过井地震剖面地震响应特征,建立泥页岩正演模拟,对正演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时频分析手段开展对比验证,井震结合,优选古近系阜宁组E1f2页1+页2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利用该方法,对古近系阜宁组E1f2页1+页2选择了低频能量属性进行裂缝预测,应用效果与实钻井吻合程度较好,该方法能在平面上较好地预测泥页岩的发育范围。

油气田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下载:66 浏览:422

赵小森 耿小凯 李啸 杜春 《天然气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深化油气田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有效破解改革难题,在深入分析改革历史沿革、存在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田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新时代国家对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高度重视,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油气田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迎来机遇期;②油气田企业存在业务结构过于宽泛、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三能"问题有待解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推进;③油气田企业在改革中,应突出抓好优化业务结构和组织架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薪酬分配激励约束、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等重点任务,加快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和解决"三能问题",才能在改革中取得突破,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地面磁法勘探中总基点T0 的确定方法 下载:38 浏览:413

韩善朋 王堆仓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7期

摘要:
在地质矿产勘查中,高精度磁法测量方法以其工作效率高,勘探精度大,磁异常的可读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中,磁场背景值的确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磁异常的划分和磁测成果的好坏。因此,重点讨论了求解磁场背景值的三种方法,并以延边小回屯地区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对比。

琼东南盆地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向 下载:79 浏览:435

李安琪 邱宇 叶绮 李夏露 王真真 《天然气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琼东南盆地崖城凸起自崖城13-4、崖城13-6气藏被发现后,历经多年勘探未获进展,对该区下中新统三亚组一段油气成藏特征、油气运移富集规律认识尚不清楚,亟需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此综合运用钻井、三维地震及地球化学、储层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研究,并指出了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气藏类型为披覆背斜和断层—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崖南凹陷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②通过长期活动的NW走向沟源断裂垂向运移至崖城凸起浅层三亚组一段三角洲砂岩,并继续向北部高部位侧向运移;③天然气优势运移路径主要受到NW向断裂活动形成的构造脊线背景、梅山组泥质水道与三亚组一段三角洲砂体切割关系的共同控制,具有"3-1号断裂垂向输导、断裂脊线侧向运聚、泥质水道切割封闭、构造岩性共同控藏"的成藏模式。结论认为,崖城凸起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应以落实区域油气优势输导路径为重点,位于油气运移断裂脊线路径上的披覆背斜、断鼻构造以及依靠泥质水道侧封的岩性圈闭成藏为勘探有利区。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裂缝发育及展布 下载:64 浏览:451

曹朋军1 王天意2 侯征2 林星1 王佳奇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6期

摘要:
基于探地雷达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裂缝展布及发育特征进行探测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华北平原中西部某地裂缝发育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场地实测资料构造了研究区内典型地裂缝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正演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内地裂缝的探地雷达及电阻率的理论响应特征,总结出了不同发育程度及空间展布的地裂缝在探地雷达及高密度电阻率法成果中的组合判识模式,即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地质雷达探测成果对地裂缝的平面展布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成果对地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延深进行识别。理论及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组合探测地裂缝的展布及延展特征是高效、可行的,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压制了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

油气企业智慧党建深化分析 下载:56 浏览:480

于智博 谢雯娟 马新平 李蔚 周丹 陈姝 《天然气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推进智慧党建的深化发展是油气企业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提高党建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解决油气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分析公司智慧党建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设计深化智慧党建的理论框架与方案,最终提出深化智慧党建的保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企业目前党建信息系统已有一定基础,但存在封闭运行、缺乏统筹设计等问题;②要实现党建工作全面高度智慧化,需建立七大系统和四大平台;③通过超前统筹规划、整合软硬件资源、全面加强总体协调管理及增强人才培养等措施的推进,促进智慧党建在油气企业的深化发展与应用。

川南地区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48 浏览:421

张宏光 《天然气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落实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指导寻找大规模发育的岩溶缝洞系统,以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研究对象,从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入手,综合分析了茅口组岩溶缝洞群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剖析了研究区茅口组典型的岩溶缝洞气藏,总结了四川盆地茅口组缝洞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及天然气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沉积期,川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高能生屑滩相沉积为岩溶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后期岩溶作用是岩溶缝洞储层形成的关键;②通源断裂和规模断层岩溶缝洞体共同控制四川盆地南部地区茅口组岩溶缝洞群气藏成藏和富集高产;③归纳总结出断背斜岩溶缝洞富集体、断潜高岩溶缝洞富集体、层间断层岩溶缝洞富集体、断向斜岩溶缝洞富集体等四类天然气富集模式。

川西南莲花山地区雷三段储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下载:65 浏览:468

刘柏 王旭 丽辛荣跃 樊仕海 孙志昀 田云 英唐明 《天然气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扩大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范围,以川西南部莲花山地区雷口坡组三段(以下简称雷三段)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描述和薄片鉴定,结合地球物理资料,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源储匹配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雷口坡组沉积期受周围古陆交替崛起和海底隆起的影响,川西南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水体能量有限,其中雷三段水体能量较高,颗粒滩发育,岩性为砂屑、藻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和晶间溶孔,储集性能优越,局部发育的微裂缝为天然气的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②构造控制面积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聚集场所,发育的断层有利于下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生成的天然气侧向运移至上盘雷三段中聚集成藏;③上覆雷四段发育的膏岩为天然气在雷三段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结论认为,莲花山地区雷三段储层厚度大、源储匹配关系好、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可控资源丰富,为川西南部雷口坡组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区域。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蓬二段气藏储层物性特征新认识 下载:60 浏览:493

张岩 陈昱林 《天然气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蓬二段气藏在开发早期研究认为是物性较好且相对均质的气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气井测试和试采呈现的动态特征与前期认识存在着差异。为了深化对蓬二段气藏储层物性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气藏地质认识程度和中后期开发效果,以基质和裂缝在覆压实验条件下的渗透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覆压基质渗透率的分布特征,指出了基质和裂缝渗透率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该气藏储层物性分类应该由低渗透变更为致密,各个层位渗透率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层条件下的基质渗透率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的特征;②压裂改造产生的人工裂缝进一步加剧了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天然裂缝对改善基质渗透率、转化非均质性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认为,覆压校正后的渗透率能反映储层物性的真实情况,利用迪卡斯塔—派斯经验公式计算的变异系数能准确地表征渗透率平面非均质强度;对于同类气藏应该滚动评价、逐步认识,分区、分阶段地投入开发。

重力异常变密度界面深度反演方法对比 下载:66 浏览:389

袁永祺 贾真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界面深度反演是重力异常定量地质解释的常用方法,学者们针对界面反演问题提出了多种经典算法。以密度随深度变化的直立长方体为基本单元搭建了合成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对比了经典的Bott法与非线性反演方法,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环境。模型试验表明:1)Bott法所需要的迭代次数比非线性反演多;2)界面节点个数较少时,非线性反演与Bott法所需计算时间接近,界面节点较多时,Bott法所需计算时间明显小于非线性反演;3)二者反演效果接近。在实际勘探中,需要根据不同客观条件选择具体的界面深度反演方法。

奥维互动地图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386

杜鹏飞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在地震勘探项目中时常出现找点、定位需要调配测量人员设备的情况,会影响施工进度。为了方便随时随地找点定位,介绍了将奥维互动地图运用到地震勘探项目中的方法,使手机变成了一部简单易操作的手持GPS,即使不懂测量的人员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找点、定位。该方法作为常规测量的辅助方法,在施工中解决了一些常见问题,减少了由于人员设备调动造成的消耗。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