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高考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探究 下载:73 浏览:932

楚洪月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黑龙江高考改革于2021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赋予了学生更多自由的选择权力,更有利培养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学生也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压力。新时代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精通文化知识的人才,更要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精英。但在当前高中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依然遵循着传统教育的模式,注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能在许多方面帮助学生锻炼和提升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就目前而言,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形式受限,社会重视度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对此,而提出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校外单位配合学校教育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对社会实践的评价和考核标准等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初中学生法治观念的策略思考 下载:73 浏览:835

郭威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本文深入剖析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初中学生法治观念所遇到的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当前,法治教育资源不足、家庭和社会法治氛围淡薄、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法治观念的培养。为此,本文提出相关策略,以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法治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中小学德育教师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下载:76 浏览:839

邓剑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情感熏陶。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亲身感受社会的多元与复杂,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德育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探索高中地理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方式 下载:81 浏览:941

乐志军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地理课程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理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够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探索高中地理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方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学生党支部+”模式助力社会实践融入新时代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经探索 下载:84 浏览:787

华蓉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融入社会实践有助于丰富基层党建的内涵要义,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更好的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党支部+”模式下,需要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充实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创新社会志愿服务,才能够更好将社会实践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择善而从,剖蚌求珠——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下载:90 浏览:1770

赵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思想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某某大学为例 下载:129 浏览:1200

陈亮红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某某大学部分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大学生自身主体驱动因素和周围环境驱动因素两方面总结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探究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深化高校实践育人改革。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路径思考 下载:114 浏览:1727

刘雨莲 岳文婷 李欣遥 陈雅奇 陈向辉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聚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形势,协同育人理念为高校更好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鉴于协同育人所具有的协同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是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追求创新的内在需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对于高校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创新应从三方面协同加强:政府聚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高校着力落实,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个人奋力进取,铸就成才成才大格局。

实践育人视域下高等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226 浏览:2392

谢佳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在高校,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能力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实践育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不足,提出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作用的一系列有效途径,通过紧贴时代、健全体系、搭建平台、加大宣传等方法和渠道真正激发实践育人的育人功能,为培养远大理想信念、敢于拼搏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夯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研究---以长江大学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为例 下载:123 浏览:1360

侯聪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实践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需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长江大学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为例,探索实践育人模式,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其他高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如何践行小学家校社共育之社会实践活动 下载:234 浏览:2429

陈达畅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既要树人更要立德,立德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在小学阶段,立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其实施需要通过开展德育工作来落实。小学德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的参与配合。本文以小学德育为研究主题,从家校社共育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中家校社共育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针对性的家校社共育策略,希望对小学德育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高校直播电商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新疆工程学院歹歹的大学生直播创业社会实践项目 下载:65 浏览:1127

朱佳佳 姚鹏 《电子商务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高校社会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生投身家乡建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新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将实践与电商直播相结合,积极对接乡村振兴,创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区发展现状将直播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直播的方式帮助新疆农村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面向市场,走进大众视野,同时展现了新疆部分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自然风貌,助力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论 下载:236 浏览:2486

宫开庭 孙丽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从单纯半封闭的学术环境,走向复杂开放的社会的综合准备过程。基于思想准备、心理准备、阅历准备、专业准备和能力准备五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和基本价值,以及实现这一功能和价值的制约性因素,并对新形式下深化和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思考,探索了如何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取得实效,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思路

提升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下载:234 浏览:2476

商科勋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情况,只有不断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够保证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的实践活动中,需要融入正确的价值观,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实践活动来增加青少年的体魄,为将来的发展做出铺垫。文章以提升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开始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漫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社会实践活动探究 下载:165 浏览:1884

周秋菊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把教学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把教学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材料,以学生的主动性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认识活动的含义和方法,对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果和结论进行书写,以此真切落实高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多维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236 浏览:2475

郑庆祝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人际交往”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从幼儿日常行为中判断其社会交往的状态、面临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发展需求,是给予幼儿社会交往支持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来了解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疆墨玉县返乡学生教育管理与社会实践调查 下载:236 浏览:2427

姚文遐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新疆墨玉县为加强在外就读学生假期返乡后的教育管理与社会实践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形成部门合力;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建立并完善困难学生帮扶资助制度;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提升实践能力,孕育创业精神。

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范类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为例 下载:266 浏览:2890

许小宇 郭春莹 梁适 刘丽娜 刘真珠 李莉 《中国城镇》 2023年3期

摘要: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号召,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同时为地方和高校学子搭建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积极探索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把价值认可、主体协动、高效保证三方面有机联结,丰富和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科学管理内涵,并希望能够为当前高校为增强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社会实践活动中礼的渗透 下载:263 浏览:2870

陆燕玲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正确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礼的教育与渗透又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其全面均衡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礼的渗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幼儿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能够通过一定的模仿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礼的教育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中礼渗透的重要意义,之后则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案例探讨如何进一步加深社会实践活动礼的渗透,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从小具备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政·校·社”合作联动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成效研究 下载:268 浏览:2776

门传开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开始探索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对促进高校资源向社会辐射有着积极作用,“政·校·社”合作联动将学术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不断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社会工作人才教育与就业创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共同发展。在政·校·社”合作联动中,可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实践之中,为社会治理发展之路出一份力。本文基于“政·校·社”合作联动,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模式,这对培育大学生服务意识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