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具身知觉符号理论视角下的情绪启动效应 下载:30 浏览:196

卢凤1,2 朱传林3 张嫡嫡2 刘电芝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从知觉符号理论出发对情绪启动效应进行解读,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涉及的知觉符号相似性、框架相似性及模态激活延续性是情绪启动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情绪启动的知觉符号匹配假说,并建构情绪启动效应认知加工模型,对现有情绪启动理论进行整合和拓展,以促进情绪启动刺激材料的拓展、提高研究生态效度;促进情绪启动效应操作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其应用价值。情绪启动研究亦能反哺于知觉符号理论,促进其发展。

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自尊补偿与地位追求 下载:85 浏览:426

解晓娜1 石可2 郭永玉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负性事件频发,研究以补偿性消费理论为基础,考察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内因与外因。实验一通过比较高、低状态自尊条件下不同阶层被试的炫耀性消费倾向来考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受到其状态自尊的调节;实验二通过比较不同阶层被试对地位及非地位符号商品的支付意愿来考察商品符号价值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只有在商品具有地位符号价值时,才会表现出比高阶层大学生更强烈的炫耀性消费倾向。

符号学视域下《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电影诗学建构 下载:63 浏览:381

金明 《当代艺术》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毕赣将故乡凯里凝滞成了爱情的最后幻域,并且以电影镜像重新开启自己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电影是杂糅了现实记忆与虚构梦境的开放性文本,通过对罗纮武破碎生命经验的书写,对梦境乌托邦的呈现,揭示"真实域"的内在匮乏。《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一种女性主义镜像之思,逃逸出传统男性叙事的权威,对女性的身份、主体性、身体进行了想象性的建构,使其变奏出独特的美学特质,进而建构出充满性别愉悦的身体诗学。

基于性格情绪特征的改进主题情感模型 下载:30 浏览:298

李玉强1 黄瑜1 孙念1 李琳1 刘爱华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情感分析中备受关注。然而,绝大多数现有的主题情感模型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性格特征,导致情感分析结果难尽人意。故该文在现有的JST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的性格建模方法,将用户性格特征纳入主题情感模型中;鉴于微博数据包含大量的表情符号之类的特有信息,为了充分利用表情符号来提升微博情感识别性能,该文将情感符号融入JST模型中,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主题情感联合模型UC-JST(Joint Sentiment/Topic Model Based on User Character)。通过在真实的新浪微博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UC-JST情感分类效果优于JST、TUS-LDA、JUST、TSMMF四种典型的无监督情感分类方法。

空间美学的意义生成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建构 下载:44 浏览:334

裴萱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空间美学全方位地建构起有关"空间"的、立体化的、共识性的知识生产模式和阐释方式,从而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方法策略,并形成一种关于"文学"的空间美学理论。从内容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改变了文学活动中对"场所""空间"等被动机械的表达,而是将其修正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本体存在。空间形象可界定三种类型:其一是对现实空间的"再现";其二是主体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意向性"融合";其三是主体精神空间的释放。这三者构成完整的空间形象谱系。从文学形式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调整了文学叙事中"空间"仅作为"场景""背景"的存在策略,而是将空间纳入到推动文本叙事的核心要素,"空间并置"与"空间隐喻"共同构成空间介入文学形式的重要表征因素。空间美学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论策略。

身份·人伦·集体:新世纪华语家庭题材电影的伦理记忆 下载:58 浏览:329

郭增强 杨柏岭 《当代艺术》 2020年12期

摘要:
在电影伦理学的语境下,以符号叙事为方法,诠释新世纪华语家庭题材电影,梳理出伦理记忆的文化意涵。在代际叙事的聚合与组合关系中,父辈以漂泊体验体悟着身份焦虑的记忆;子辈以情感形式确证着身份认同的记忆。在家庭结构的能指和所指的叙事维度中,家宅作为伦理感知的记忆之场,婚姻出入于伦理宿命的围城,伦理观念被社会建构。在家庭场域的外延与内涵的功能叙事中,家庭与社会的互文性,融合着导演的创作记忆,影像作品储存着社会凝聚性结构的时代记忆。

意象·景观·符号:国产网络剧的身体“神话” 下载:64 浏览:363

胡琴1 徐广飞2 《当代艺术》 2020年12期

摘要:
国产网络剧的生成与以大众文化为主导,边缘文化、亚文化等互动共生的社会文化格局深度关联。开放包容的网络生态创生了丰富的网剧身体意象,并架构起以传统型、边缘型和跃迁型为核心的身体景观体系。该体系以"欲望化""全民性"和"多向度"的身体符号促成了网剧中的身体"神话"。而网剧中身体的"意象—景观—符号"生成路径,则成为进入网剧"身体"影像叙事与解码新世纪多元文化的有效端口。

论中国文化符号在企业对外投资中的运用 下载:47 浏览:351

侯林1,2 周锦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中国企业在扩大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中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充分利用中国固有文化符号,并赋予主流价值观内涵,将"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人文理念赋予其中,以实现对外投资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协同发展。应对中国文化符号进行科学分析与可行性论证,结合投资目标国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中华文化符号库中因地制宜地进行遴选,同时要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构建中国文化符号库,还要在符号选取、内涵培育、传播机制等方面为实现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国际形象与中国对外投资的良性互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戈夫曼与情境社会学:一种研究取向的阐释性论证 下载:23 浏览:366

王晴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欧文·戈夫曼的社会学将情境视为互动秩序的基本运作单元,情境是自成一体的社会事实,它本身构成分析的对象。情境具有外在性与强制性,共享的情境定义维持着现实的一致性,同时它亦是在面对面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框架分析阐明了行动者对日常经验的理解是如何被结构化的,调音和编造表明现实亦是正在进行中的主体间建构。关于戈夫曼的情境观通常存在两种阐释:结构主义和行动主义。前者认为戈夫曼持情境决定论的立场,情境是宏观的、非构成性的;后者认为情境是微观的、生成性的。事实上,戈夫曼并非情境主义者,情境中的个体通过互动生成权宜性的规范和意义阐释,意义和秩序源自促成性约定的承诺或运作共识;同时,经验、认知以及与身份相应的行为模式亦受情境外因素影响。

地方与空间:《山河故人》中文峰塔影像的符号隐喻 下载:68 浏览:509

王海峰 《当代艺术》 2018年1期

摘要:
电影《山河故人》中出现了大量的符号隐喻,文峰塔既是一个地方的位址,它也与周边建筑组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现代资本和权力交织的空间。地方与空间的张力,权力与资本空间的压迫,对远方与生俱来的渴望,现代空间的流动性等诸多因素,促使张晋生和儿子远赴国外,却又进入了一个焦虑与抵抗的异质空间,而选择坚守的赵涛也处在失落之中。文峰塔隐含了处在地方与空间紧张关系中人的焦虑以及从中国传统"寄居"的思想中寻求解决的办法。

非扩散洛伦兹系统的周期轨道 下载:48 浏览:409

董成伟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混沌系统的奇怪吸引子是由无数条周期轨道稠密覆盖构成的,周期轨道是非线性动力系统中除不动点之外最简单的不变集,它不仅能够体现出混沌运动的所有特征,而且和系统振荡的产生与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分析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时获取周期轨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非扩散洛伦兹系统一定拓扑长度以内的周期轨道,提出一种基于轨道的拓扑结构来建立一维符号动力学的新方法,通过变分法数值计算轨道显得很稳定.寻找轨道初始化时,两条轨道片段能够被用作基本的组成单元,基于整条轨道的结构进行拓扑分类的方式显得很有效.此外,讨论了周期轨道随着参数变化时的形变情况,为研究轨道的周期演化规律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可为在其他类似的混沌体系中找到并且系统分类周期轨道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反思地标在旅游中对地方形象的表述——以玉溪红塔山为例 下载:55 浏览:449

李丹 王海燕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从符号学视角阐释红塔山成为玉溪市地标的原因,并结合Dean MacCannell"景观神圣化"的5个阶段分析红塔山地标景观吸引力的构建过程,即地方地标景观如何实现旅游化。通过实地调查,采用访谈法了解游客对红塔山地标景观的符号解读及感知的地方形象。研究表明红塔山地标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通过其景观文化与实践活动来表述地方形象。但地标景观的表述功能受地标景观外在形态、地标景观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地标景观所处的时代背景、公众对地标景观的认知以及地标景观所承担的空间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地标景观所表述的地方形象与真实的地方形象存在错位。

基于服务设计体系的儿童游戏软件界面符号设计研究 下载:64 浏览:195

赵艳云 薛育佳 周斌 宁晓敏 田雪棠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近年来,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蓬勃发展,交互界面设计具备诸多理论依据,人机工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支持下,界面设计也在迅速发展。伴随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的发展,服务设计与交互界面设计关联度愈发紧密,成为设计新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服务设计系统在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从服务设计系统入手,结合符号学相关知识,将服务设计隐性要素通过界面设计显性化,并结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研究,为设计行业及儿童身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基于学生符号感培养的实践 下载:56 浏览:500

俞玉花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由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应多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比较,唤起学生引入符号的必要。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构建模型,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提倡实践应用,拓展思维,运用符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城市符号在林区城市综合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下载:53 浏览:457

陈科平 范传俊 《中国建筑》 2018年11期

摘要:
旨在探索借助景观途径将林业发展中留存下来的特有的林区城市符号在综合公园设计中加以运用的方法。从研究城市符号和城市综合公园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林区城市特点,对林区城市符号的探寻和运用手法进行了研究,并以加格达奇北山公园为例,对其各景观分区中城市符号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地提出了林区城市符号在林区综合公园设计中的运用方法。研究对于城市林区符号表达、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城市公园设计和林区城市建设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基于流行文化背景下的成人非正式学习 下载:75 浏览:441

汪栅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影响社会成员价值观取向的文化,其运行机制与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碎片性一致,其文化内容迎合了成人学习的需求,是一种主导成人非正式学习过程的重要方面。流行文化曲折的时间结构,可以使成人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吸收内化同样的文化信息,形成隐形的学习共享机制。其自由而独立的本质特征,能够提升成人对个人学习的控制感,解放成人被压抑的求知欲。另外,借助流行文化符号这一抽象事物,可以让成人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达成经验上的同一性认同。分析和认识在流行文化背景下成人学习的"应然状态",是对成人非正式学习研究领域的重要补充和理论延伸。

人力资本抑或身份符号:研究生就业匹配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载:89 浏览:532

张东海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研究生就业匹配涉及教育程度、专业和能力是否匹配三个方面。基于对36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在就业时出现教育程度不匹配、专业不匹配、能力不匹配现象的比例分别约为35%、40%和35%。性别是影响就业匹配的重要因素,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匹配上处于劣势;专业、就读院校、学位类别也是影响就业匹配的主要因素,其中研究生阶段就读院校因素的影响大于本科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和学业成绩对就业匹配也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就读院校和专业的信号功能强于学业产出因素。

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下载:93 浏览:490

仲彦鹏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大学教师置身于科学研究活动中,其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从"社会、互动与冲突""语言与心灵""主我、客我与自我"三方面搭建起研究分析的框架。通过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历史演变、发展路径与科研公共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可知,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具有"依据与赋予的合理性""维系与纾解的正相关性""主动与被动的反思性"等正向关系。对这一关联性的审视与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及其科研公共性的理解。

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下载:94 浏览:492

仲彦鹏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大学教师置身于科学研究活动中,其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从"社会、互动与冲突""语言与心灵""主我、客我与自我"三方面搭建起研究分析的框架。通过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历史演变、发展路径与科研公共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可知,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具有"依据与赋予的合理性""维系与纾解的正相关性""主动与被动的反思性"等正向关系。对这一关联性的审视与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及其科研公共性的理解。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宗教社会学中的应用探究 下载:82 浏览:824

金明俊 《国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传递和共享信息的基本单位。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符号的概念为我们分析和解释宗教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重点分析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宗教社会学中宗教崇拜和宗教功能论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其在解释和理解宗教现象中的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