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协同理念下对口单招生培养路径与策略探析 下载:58 浏览:469

郑洋1 陆为群2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对口单招是专门针对中职学生升学开辟的一条通道,其职教属性决定了人才培养过程不能只有承担培养职责的高校作为单一培养主体,需要多主体协同育人。文章在分析协同理念下对口单招生培养语境生成、剖析培养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在开展协同培养时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重视校企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混合师资团队的组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等诸方面改革,强化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的有效衔接。

新育人格局下高校组织育人论略 下载:59 浏览:473

吴学兵 陈燕玲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组织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高校育人过程表征为显性与隐性、规范性与灵活性、养成性与示范性等特征,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上有其独特的价值。高校教育者要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育人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组织文化在育人中的导向作用,借助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组织机制等提升他们的主体性,最大化地提升组织育人功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找学科育人的途径 下载:57 浏览:510

金永鑫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国家层面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及进一步具体化的核心素养,已经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变化.数学学科育人的思路可以是:在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寻找契机,引导学生经历深度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感悟数学发展的规律,然后迁移到对其他领域尤其是数学探究过程中的品格培养上,这样就实现了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育人目标.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三全”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传播学视角 下载:51 浏览:491

郭星如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阅读是当代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关键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走出传统视域中将阅读教学立足于人文学科的学科本位、将阅读内容囿于有字读物的惯性框架、将阅读指导者限于教师和家长的主体界限。具体说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融入现代传播学"议题设置""瀑布模式"等理论,通过突破教育者"主体性"束缚、进行议题式阅读、优化媒介活动等形式,探索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实践归宿,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内核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三全"路径。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如何落实育人工作 下载:220 浏览:2274

刘轶玲 姜微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具有以乐入教的独特德育功能。将民族乐曲引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从乐理和传统的角度切入德育,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与道德意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

“课程思政”理念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思政育人的影响分析 下载:438 浏览:1614

李贞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中。高职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会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等产生直接的影响。高职音乐课程要完善育人机制,将美育与德育加以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践行思政育人。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下载:130 浏览:730

陈丹云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也为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理念强调的是,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而是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并且在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深入挖掘网络思政教育的潜力,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下载:157 浏览:2683

易建平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大思政”主要是指在系统论的观念下,对学校教育内存在的多个要素进行结合,随后利用思政队伍、教学资源以及方式,优化、改革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以及育人观念。因此,高校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需结合大思政构建育人模式,以此完善教学效率。

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党建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下载:165 浏览:2691

周冰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上,也强调要充分立足市场需求视角出发,在推动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践行上,要强调党建工作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要充分立足“双创教育”背景,确保党建以及“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目标的践行。本文在观点研究上,立足全育人视域出发,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展开了观点的阐释和分析。通过分析,强调在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践行上,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基于“双创育人”视角出发,确保协同育人的成效。

“三全育人”视域下菏泽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路径研究 下载:173 浏览:2663

张丽竞1 袁冬梅2 赵晓龙3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是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显性载体。本文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从辅导员职责定位、“四史”宣传教育内涵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探索,以期找到一个更好发挥辅导员职能作用、务实推进“四史”宣传教育的结合点和现实路径,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小学教育中优秀育人经验的策略探索 下载:143 浏览:1341

招玲玲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教育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心理、思想以及知识等方面都还在发展之中,因此,更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小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因此,教师就需要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自身所处的成长环境等,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了解小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等,还要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期间也需要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同时,德育工作还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小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小学教育工作水平及质量。

“双减”政策下,音乐学科多元化活动的探索 下载:432 浏览:1477

张茜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在教育部下达“双减”政策后,我作为学校音乐学科负责人,积极探索落实音乐学科多元化教学在课后服务中的育人成效。配合学校做好“双减”与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本学科教师积极探索学科融合,基于本学科的活动,为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学生与家长多方压力;通过多元化育人,改善学生书写作业与考试情绪负担,激发学生活力,激活多样课堂实效;缓解学生在校静态思维固化,以及学生在校时长增长后其他学科作业负担。音乐组开展了课后服务“小乐器拓展活动”舞蹈、合唱等艺术活动。基于年级不同的分级小乐器设计,学科融合下以活动为主的音乐分层教学;以及我校阶段性展示,激发孩子兴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家庭课外培训负担,活动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下《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43 浏览:2483

罗萍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三全育人”理念下《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做好课程育人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育人实施、课程育人团队建设,使“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心育路径研究 下载:189 浏览:1781

李岩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文化育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以文化人是当前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智慧,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向传统文化寻求育人答案,必然会显示独特的魅力,取得实质性效果。

小学英语“主题丛”单元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下载:74 浏览:488

张宏丽 《英语教学》 2020年8期

摘要:
在当前英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缺少有机融合的背景下,笔者提出小学英语"主题丛"单元课程。该课程旨在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解决课堂教学碎片化、知识化、功利化等突出问题,构建基于学科育人的初衷,在整体语言教学的视野下,聚焦核心性主题、围绕多个关联性主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课程。笔者尝试从"主题丛"的视角出发,重新梳理教材,解读重构文本,探究核心性主题意义,对国家课程在学校实际课程设置过程中出现的创新课程、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等样态进行统整,通过单元主题教学、绘本教学和教育戏剧编、排、演等项目式学习方式加以实施,并运用"演出来""做出来"等可视化评价方式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彰显课程育人的功能,让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并驾齐驱。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载:59 浏览:395

冯晶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语文是一门有温度、有感情、有情怀的学科,不同的文章情景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每一篇课文,语文教师要抓住其中的感情主旋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这既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学科责任,更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品德情怀培养的育人职责。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下载:73 浏览:454

苏海泉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益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和重视不足、高影响力的公益创业教学实践匮乏等问题。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包括:开展创新教学,树立科学的公益创业教育理念;实行"聚集"培养,加强创业专业和班级建设;发挥课外实践育人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双轮驱动;发展公益服务类社团,促进公益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贴合地方发展实际,凝练公益创业教育特色等。

以优化课程体系助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下载:73 浏览:448

张卓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迈入内涵式发展,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优化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主要意义在于对"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充分发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育人作用和真正体现课程体系的育人价值。当前,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仍面临育人观念偏离、育人评价形式化、育人规范化指导欠缺、育人教育资源失衡等困境挑战,突破困境助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需要从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价值理念、构建综合化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整合课程教育资源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完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潘光旦“位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及育人价值 下载:89 浏览:513

张博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4期

摘要:
潘光旦的“位育”教育是以安所遂生为目的、以务本为价值取向、以注重个体差异为特色、以顺应自然为教育原则、以服务人为最终追求的教育。“位育”教育具有历史性、普世性、示范性、奠基性。借鉴"位育"教育理念,做好育人工作,要坚定"位育"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位育"教育机制,强化教师的主导及示范作用。

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发展 下载:68 浏览:459

杜先伟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2期

摘要:
强化高校实践育人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要求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切实提高高校实践育人质量,就必须深刻理解实践育人的理论蕴含,切实把握实践育人的客观实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发展性等基本特征;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意义,积极创新高校实践育人有效路径,如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和创新机制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