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荀子与审慎之道:作为动机的欲成为善 下载:80 浏览:12

库蒂斯·哈根1 秦际明2 《国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人们认为荀子提供了一种转化我们的欲望的方法。本文将表明,严格地讲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荀子提供了一种促进我们改善动机结构的能力的方法。在欲望存在冲突的时候,它帮助我们克服原始的欲望。即使一个人改变了他所有的性情,而原始欲望仍然在,并且被极大地满足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即使怀有高尚志向仍然可能会被原始欲望驱使。根据荀子的观点,遵循道能够提供对原始欲望最好的满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一个人更加高贵的志向。

以衍射实验为例谈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 下载:97 浏览:283

冯饶慧1,2 沈韩1,2 高凤彬3 崔新图1,2 黄臻成1,2 廖德驹1,2 方奕忠1,2 赵福利1,2 《物理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迭,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虚拟仿真实验依托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信息化技术,在增强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发挥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我们构建一种结合成熟软件的适用于非物理类本科专业低年级的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并以光学衍射实验为例,详细介绍这种模式的教学应用。实践表明,这种基于科学模型的可精确调节参数的定量仿真可有效提升传统实验教学的效率,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磁单极狄拉克弦上磁场的显明形式 下载:76 浏览:278

林琼桂 《物理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对磁单极矢量势的积分表示取旋度,可以自然得出与狄拉克弦对应的磁场项的显明形式,该狄拉克弦可以是任意曲线。本文对具有不同狄拉克弦的矢量势之间的规范变换作了一些评注,讨论了狄拉克描述与吴大峻-杨振宁描述中的电荷量子化问题。

“本心之明”的遮蔽与唤醒——夷子在“亲亲”等问题上“逃墨归儒”的伦理学解读 下载:73 浏览:345

杨海文1,2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本心之明"有助于我们深入解读孟夷之辩的丰富内涵。夷子施由亲始、厚葬父母,但在与孟子辩论之前,其本心之明处于遮蔽状态,性善的普遍性受到挑战。经过与孟子的辩论,夷子的本心之明被唤醒,亲亲的特殊性得以证成。厚葬胜过薄葬,仁爱高于兼爱,经由亲亲的特殊性推扩并充实性善的普遍性,这是夷子在"亲亲"等问题上"逃墨归儒"最重大的思想史价值;爱父母、尽孝道的本心之明是我们过一种道德人生的必由之路,这是夷子在"亲亲"等问题上"逃墨归儒"最切要的伦理学意义。

“罗湖模式”何以得到青睐?——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的视角 下载:41 浏览:434

岳经纶1,2 惠云1 王春晓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已有研究或较少从政策创新扩散视角关注医改问题,或仅就医改创新扩散的部分作用机制予以探究,尚未建立更具系统性和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本文以深圳"罗湖模式"为例,从政策扩散主体、客体与扩散路径三方面探究地方医改政策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发现,罗湖模式之所以得到青睐并推广至全国,与政策企业家的推动、政策自身属性和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密不可分。

意识的“统一”与“同一”——再思胡塞尔的“纯粹自我”问题 下载:48 浏览:390

张任之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胡塞尔在1901年明确拒斥"纯粹自我"概念,而在1913年却又重谈之。现象学界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议。实际上,胡塞尔明确区分了意识流的"统一性"原则和"同一性"原则。按照前一个原则,无论是在1901年还是在1913年以后,胡塞尔都将拒绝该概念。因为藉由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胡塞尔已经表明,意识流的"统一性"是由意识流的内时间意识结构本身,即由纵意向性来保证的。然而,随着其对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以及注意意识现象学的研究之展开,胡塞尔重新对"纯粹自我"予以关注并对其进行了现象学的描述,但这时的"纯粹自我"所要表达的恰恰是"意识的同一化原则",即一种"与格的我"。在此意义上,胡塞尔在1901年所拒斥的"纯粹自我"与1913年所迎回的"纯粹自我"并非同一个。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 下载:59 浏览:378

宋世炜1 陈浩卓1 黄江荣2 巩向杰3 杜长明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8期

摘要:
文章介绍了含酮类有机废气的特征与危害、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现状。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催化净化含酮废气装置,各种影响参数如放电功率、放电方式、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催化剂种类、性质、吸附性、温度、活性物种等对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技术具有去除率高、能耗低、效率高、产物选择性好等特点。文章同时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物质的机理,提出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有机废气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规范正义——一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 下载:75 浏览:416

林育川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立足于历史相对主义的立场反对一切规范正义,而是反对那些自称普适的和永恒的规范正义;他们所认同的规范正义同样不是某种非历史的价值悬设,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历史地产生出来的社会主义规范正义。我们可以通过澄清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正义的确切态度来挖掘他们文本中的规范性价值观,并借鉴当代西方左翼正义理论的有益思想资源来建构一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这种正义理论契合于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是适用于后资本主义时代的正义理论,是从克服资本主义结构性缺陷的社会主义因素的现实化进程中产生出来的正义理论;同时它也是规范的而非描述性的正义理论,是能够从狭隘的分配领域之调解延伸至社会经济制度之改革的规范性正义理论。

压电液压快速工具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载:52 浏览:322

刘晓飞 张堃 宋国翠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研究基于压电液压快速工具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具有积分作用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器(LQGi)作为内环控制器。采用高增益反馈(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跟踪谐波分量和前馈迭代学习控制(ILC)相结合的方法去实现对重复非谐波分量的跟踪。通过仿真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达到了伺服系统充分发挥其响应快、精度高的目的。

一种趋同性的倾向——高蒂耶和斯坎伦的制度伦理观研究 下载:59 浏览:376

刘光明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道德契约论强调个体在道德原则方面的共识。作为一种道德理论,道德契约论不只是对道德原则的证成,它也为制度的合法性提供了辩护基础。契约论与制度分析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体现在当代道德契约论中。当代契约论的道德转向肇始于罗尔斯哲学,当代两位重要的道德契约论者:大卫·高蒂耶和托马斯·斯坎伦在建立契约理论时,都受到了罗尔斯哲学的深刻影响。虽然高蒂耶和斯坎伦的理论被冠以同样的"道德契约论"的名称,但是它们有着极为不同的哲学源头,这最终表现在制度伦理观方面的区别。在基于各自契约论对两种制度伦理观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将会论证二者所表现出的趋同性特征。

公权限制财产权的合法性辨析:兼论城市治理中的“公共利益” 下载:45 浏览:413

张雪帆 何艳玲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对私有财产权进行限制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源于多元社会价值与保护私有财产权之间的价值冲突。公共部门在特定条件下需要一定程度地对财产权进行限制从而平衡价值冲突,因此精细化地判断财产权限制的合法性非常重要,这是相关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治理过程特别是城市治理过程正当性的基础。然而,现有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财产权限制的审判和分析都采取了回避对具体案情进行价值分析的路径,这使得对相关法理讨论过度简单化,甚至有违反逻辑的情况。通过细分财产权限制不同类型背后的法理逻辑,以详细的判例梳理不同法理逻辑对于价值冲突的不同辨析和论证,可以为真正分析特定案例下财产权限制的合法性奠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也为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公共利益"提供清晰的操作化路径。

有机电极材料固定化策略 下载:33 浏览:313

章胜男 韩东梅 任山 肖敏 王拴紧 孟跃中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有机电极材料因其理论比容量高、低成本、环境友好以及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可持续和多功能能量储存设备的有效电极材料。然而,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类材料极易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快、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也较差。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致力于通过"固定化"过程解决有机电极材料的溶解问题。本综述针对有机电极材料的固定化策略展开评述,介绍了有机电极材料的固定化机理,以及各种固定化策略在不同种类有机电极材料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有机电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和改进方向进行展望。

“叙事文学”:作为一种方法 下载:57 浏览:384

郭冰茹 《文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以及近些年逐渐显现的文体融合的创作趋势,促使研究界将"叙事文学"视为认识文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叙事文学"的提出打破了文学原有的文体边界,有助于创新文学研究的维度,并有效克服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知识危机,从而以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进入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

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20

赖欣宜 王志勇 郑永太 陈永明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及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多孔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结构多样化等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物质分离和催化等领域。纳米尺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anoscaleMetal-OrganicFrameworks,NMOFs)既保持了传统MOFs的规整性,也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是绝佳的药物载体。相比于传统纳米药物载体,NMOFs与药物的结合方式丰富,展现了多种药物装载模式,可以满足不同药物的制备需求,也可引入不同功能分子优化性能。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多功能化NMOFs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并实现刺激响应性的可控释放。本文将着重对NMOFs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负载抗癌药物、光敏剂和核酸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大肠杆菌UvrB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 下载:72 浏览:485

方佳炜1 张梦2 杨一鸣1 叶依杨1 王中山3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UvrB蛋白,优化其表达和纯化的条件,并初步研究其对抗紫外线伤害的功能。[方法]克隆大肠杆菌MG1655菌株UvrB编码序列,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Waldo-GFP-UvrB,并转入BL21(DE3)表达菌株诱导蛋白质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以及分子筛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质,采用紫外光刺激的方法研究其细胞内功能。[结果]成功构建UvrB表达载体,获得UvrB在BL21(DE3)中重组菌株,其表达条件为22℃,0. 2 mmol/L IPTG诱导20 h,UvrB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SDS-PAGE结果显示UvrB蛋白质分子量约76 k Da与预期相符;经纯化后UvrB蛋白质得率约为0. 6 mg/L培养基,纯度> 85%,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研究克隆并构建了大肠杆菌UvrB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优化了其纯化方案,得到纯度> 85%的可溶UvrB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UvrB蛋白质功能奠定了基础。

硅藻土基吸附与光催化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416

何洪波1,2 罗一旻2 罗荘竹2 余长林3,4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硅藻土是一种由硅藻遗骸所形成的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抗腐蚀性好和绿色无毒等优点。作为一种原料易得且价格低廉的吸附与催化载体材料,硅藻土在水处理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天然硅藻土中含有不同比例的金属氧化物杂质,会降低硅藻土的孔隙率和影响其吸附及催化活性。因此,表面修饰和复合改性增强硅藻土吸附及催化性能是目前硅藻土材料应用于水处理方向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吸附和光催化原理出发,分析了不同表面修饰及复合改性方法对硅藻土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硅藻土基材料在有机废水,富营养污水和重金属离子废水等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硅藻土基吸附与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兼答欣提卡问题 下载:56 浏览:481

任远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欣提卡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指称观与新指称理论高度相似,进而暗示新指称理论存在着重要理论缺陷。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指称观和分析《逻辑哲学论》中的名称和对象之关系,本文指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迥然有别,从而对欣提卡的哲学问题给出了答复。通过对《哲学研究》中关于直接指称表达式讨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示词和专名的性质作出了区分,其指称关系主张具有消去论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批评了那种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指称的描述主义者的流行观点,并指出语境原则是贯穿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指称论述的基本思路。

微纳米马达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421

苏沛锋 吴鸿鑫 陈永明 彭飞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受到自然界中高效生物马达的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人工微纳米马达的概念,即人工微纳米动力装置。目前,通过结合化学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先进技术,研究人员已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驱动方式以及控制方式的人工微纳米马达。这些微纳米马达在传感、环境治理、生物医用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药物递送是生物医用领域的重要方向。在这一方面,利用微纳米马达可以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给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本文将针对用于药物递送的微纳米马达的驱动机理、基本结构、运动控制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马达的运动机理,其驱动机理可分为自场驱动和外场驱动;其次,分别介绍了可用于药物递送的微纳米马达的结构,主要包括聚合物囊泡、空心管、纳米线等;为了实现精准有效的药物递送,微纳米马达的可控运动非常重要,本文将具体阐述微纳米马达的开-关控制、方向控制和速度控制。最后,分析了药物递送微纳米马达的研究现状,并对本领域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虚拟现实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探究 下载:64 浏览:382

段晓卿 《当代艺术》 2020年4期

摘要: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非遗数字化保护不仅是非遗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注重交互和多种形式信息交流的技术,在非遗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技术与非遗的结合程度,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对于非遗的保护模式分为"玩具""镜子"和"艺术"模式。三种模式在适用范围和介入方式上各有特点,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366

钟兰兰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妊娠24w前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90例纳入研究组,妊娠24~28w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9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产妇均在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孕前体质量指数以及分娩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或过少、早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分娩结局,临床价值显著。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