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230 浏览:2412

陈晓月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恢复的产妇120例(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盆底肌锻炼的对照组(60例)与物理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对照组(60例),观察盆底压力情况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底压力情况改善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应用物理康复治疗仪,能促进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心理干预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482

刘建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隔离区康复治疗的影响,帮助新冠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治病的信念。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小组先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从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情感关怀、康复训练以提高疾病方面自我保健全程给予干预指导。结论: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快速排除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脑梗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策略及作用评价 下载:124 浏览:1516

丁惠 邱钰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讨论脑出血后遗症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策略及作用。具体方法:在我院挑选54例脑出血后遗症病人当做临床医学研究目标,以住院登记薄为基础,把所有病人分成对照实验组和观察组,每一组各27例患者,对照实验组病人执行基础护理,观察组病人执行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比照两组病人运动功能评估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运动功能评估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均远远高于对照实验组。得出结论:脑出血后遗症病人执行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策略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完全恢复病人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照料自身的能力。

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护理研究 下载:119 浏览:1514

陕小华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护理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护理的效果,分析此种干预方法对患者偏瘫肢体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诊治的60例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为探究主体,经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接受康复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相关功能。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LOTCA、MMSE、M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予以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可促进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改善,可为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创造理想条件,应用价值理想。

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115 浏览:1524

王亚宁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收收治的足月初产妇100例,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应用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生产的女性,很可能会出现骨盆机能异常的情况,所以,产后一定要尽快的做好恢复工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防止骨盆功能不全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骨盆肌力量,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上的作用 下载:118 浏览:1521

伊乐呼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心脏康复治疗是心肺康复治疗的主要形式,本文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上的作用,首先结合相关的实践案例展开探索,继而提出通过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和加强教育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帮助心脏病患者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最后对心脏康复治疗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创新康复治疗技术对老年人跌倒预防与恢复的影响 下载:115 浏览:1218

陈晨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创新康复治疗技术对老年人跌倒预防与恢复的影响,特别是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辅助康复技术。通过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本研究对200名65岁及以上有跌倒历史的老年人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方法相比,创新技术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降低了跌倒风险,并提升了生活质量。此外,参与者对这些技术表现出高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研究还发现了创新技术在提高社会互动、改善心理健康以及增强自我效能感方面的额外积极效果。本研究强调了创新康复技术在老年人康复领域的潜力和重要性,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优化技术设计、提高用户培训和支持,以及探索不同技术组合的最佳实践。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作用研究 下载:113 浏览:1516

刘鼎荣 丁宁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护理 下载:28 浏览:651

任素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护理干预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最后一位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康复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NIHSS评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内容包括: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INR);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内容包括: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内容包括:心律失常、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感染、无脑疝;结果:康复组患者不同时间NIHS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NIHSS)程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提高了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心肺运动指导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956

王丽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析心肺运动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70例冠心病患者,均源自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区间本院收治,以随机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入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肺运动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FVC、VE/VO2、6MWD评估结果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测验所得CQQC问卷评分更高(P<0.05)。结论:相较常规康复治疗,心肺运动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下载:26 浏览:440

周平1 杨洁1 林达2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本次实验的将以分析中风偏瘫痪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为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位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综合康复治疗对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63 浏览:506

谭中江 郭爱峰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病例筛选为我医院接收的骨折内固定术后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纳入的病例划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患者因疼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因病痛引起的焦虑情绪也得到及时改善,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早期针灸按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作用 下载:68 浏览:433

陈梅1 潘利妹1 沈红萍1 徐萍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探讨早期针灸按摩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康复组32例采用中西药物治疗与针灸按摩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的中西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25.10±5.12)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FMA)。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按摩康复组患者BI指数、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西药物常规与针灸按摩康复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能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基于俞募配穴法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5 浏览:489

黑玉婷 楼飞全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通过俞募配穴法针灸和康复疗法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石嘴山市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了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分成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腰腹肌等长收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俞募配穴法针灸和康复疗法结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指标明显改善。

高血压病患者心-踝血管指数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498

杨翠翠1 寿晓玲1 王奇男2 王伯忠1 王雁1 严静1 朱利月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13例行CAVI检测并具有血脂、血糖、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心脏超声等指标的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AVI是否升高分为异常组(CAVI≥9.0,n=139)及正常组(CAVI <9.0,n=74)。结果异常组中年龄和NT-pro BNP显著高于正常组,BMI、TC、LDL-C、GFR、Apo B和Apo E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是高血压病患者CAVI增高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3,P <0.01)。结论在高血压病无明显心力衰竭的患者中,CAVI的增高尚未受NT-pro BNP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弹性越差。

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23 浏览:763

何荣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析小量脑出血病人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病人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量脑出血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以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评估,监测患者的血清VWCF与循环EPCs水平,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WCF水平与循环EPCs水平改善程度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病人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各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 下载:30 浏览:350

喻学春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针灸科住院部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样本纳入例数:6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相比,实验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治疗后的活动时疼痛程度评分更低,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更高,上肢功能评分、手臂肿胀度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更高,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245 浏览:2588

韩熙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后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本院心胸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实施手术治疗,经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在术后康复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参照组则进行基础护理,对比康复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后10天的单位时间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血氧饱和度比参照组高,呼吸频率比参照组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术后有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的15.38%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测评中,SF-36量表指标评分比参照组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

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7 浏览:387

李杨 冯金萍 《当代中医药》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中医视角下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选取140名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实验人员。首先,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将这14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平均70人。其中一组采用的是现代医学视角下的康复治疗,我们称之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的是中医视角下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我们称之为对照组。两组数据患者,除了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以外,其他数据并无明显差异。结果:本次实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都有着较为不错的治愈率,但是,通过仔细的对比我们发现,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且相比较对照组有着较高的治愈率。结论: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工作中,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治疗患者的病症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干预价值 下载:325 浏览:3972

王少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在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中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所取得的干预效果。方法:产褥期产妇数为68例(2021.5-2022.5),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各34例。结果:产妇临床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产褥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取得了显著的产妇产后康复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