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供应商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技术距离视角的实证研究 下载:56 浏览:450

于茂荐1 孙元欣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供应商创新能力差异化是否影响了企业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能力呢?并且,上述影响是否随着双方技术距离变化而发生改变呢?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研究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技术距离对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创新能力强的供应商合作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但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企业供应商间技术距离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技术距离负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距离的增加,技术距离将逐渐削弱并最终逆转供应商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技术距离正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技术距离较大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技术距离较小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负相关。文章深化了现有理论对供应商知识整合的认识,为企业通过供应商协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非正式投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创业观察的实证分析 下载:51 浏览:393

黎常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虽然非正式资本是创业企业早期阶段重要的融资来源,但是并不清楚像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中个体非正式投资倾向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浙江创业观察(2016)调查数据,从个体创业特质和创业活动参与两个方面,分析个体是否进行非正式投资以及他们的非正式投资去向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认识企业家和商业机会感知是影响个体非正式投资倾向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创业活动参与的不同类型对于个体的非正式投资倾向存在替代或者互补效应。文章最后对于发展非正式资本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垂直型生鲜电商经营有效率吗?——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 下载:57 浏览:459

田刚 冯缨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流通主体,生鲜电商被寄予厚望,其效率提高有助于破解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境。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及随机误差的基础上,测度了垂直型生鲜电商的经营效率。研究发现:垂直型生鲜电商效率整体较低,不仅普遍规模效率较低,管理水平也相对低下;环境因素对垂直型生鲜电商效率存在明显影响,其中,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和人口素质对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信息化水平和以人均收入为表征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垂直型生鲜电商提升效率提供了启示。

产品创新如何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基于微观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载:48 浏览:434

余官胜1 苏锦红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在国际投资理论中,传统观点认为具有产品创新的优势企业有更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则表明劣势企业出于获取创新资源的目的也有较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文章从产品创新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视角对此进行检验。文章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构建微观实证研究数据库,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和产品创新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产品创新倾向维度,无产品创新的企业比有产品创新企业有更快的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另一方面,在有产品创新企业内部,创新程度的提升则能加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一步地,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对产品创新倾向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行反事实估计,验证了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旅游态度?——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432份农户调查的实证 下载:62 浏览:475

邱守明1,2 朱永杰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云南省在国内率先进行国家公园试点,在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当地社区农户的态度,而农户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又与旅游影响感知紧密相关,研究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旅游态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层级回归方法,在控制了个人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础上,研究了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432户农户的生态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对其生态旅游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生态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感知、社会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和环境影响感知均对其生态旅游态度有显著影响,文化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小。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农户影响感知的建议。

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70 浏览:465

林慧婷1 何玉润2 王茂林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市场化改革动态特征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提高改革速度会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改革过快则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市场化改革速度还有待提高,个别东部地区稍显过快。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优势和代理问题,非国有企业对改革速度更为敏感。进一步,本文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的倒U型关系在高新技术行业更为显著,尤其对非国有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同时对于如何结合地区、产权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优化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市公司股票收益波动风险溢出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四川省CoVaR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 下载:36 浏览:406

雷奥 田益祥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以2008~2017年四川省上市公司股票月度数据为样本,建立股票收益空间自回归模型,并运用两阶段广义矩方法对空间滞后系数进行有效估计以捕捉金融资产收益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通过在VaR及CoVaR模型中引入空间相关性来对其收益波动的风险溢出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上市企业股票之间风险波动的传导具有正向空间相关,其风险溢出空间效应随市场起伏剧烈而明显加强;各公司股票自身收益波动风险同其个体因素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差异,各股收益波动风险存在空间传导效应但差距不大,组合风险对单个资产的溢出效应相对稳定;各公司股票与整体组合风险变化方向相同,且单个股票对整体组合的风险溢出要弱于组合整体对其风险传导作用。

美元国际化与美国金融国际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下载:46 浏览:423

阮向前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货币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对美元国际化与美国金融国际化的关系进行探析。分析表明,美元国际化受政治因素影响明显,美国金融国际化对美元国际化的影响相对较弱,而美元国际化对美国金融国际化水平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探索适合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提出一些启示。

投资者对降息的市场反应——基于A股的数据实证 下载:58 浏览:494

李茁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利息调整对市场投资者影响的绝大多数文献都从波动性和流动性角度展开。文章以上海A股市场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分析方法并以计量模型检验2015年5次利率调整过程中,股票市场买卖集中度的变动趋势。以此实证检验投资者是否对降息可以有较好的预判,并倾向于选择哪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操作。文章为市场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影响审计费用吗?——来自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下载:78 浏览:479

郭飞1 原盼盼1 周建伟1 郭慧敏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交易者,其使用的衍生品种类多,交易量大。衍生品确认和计量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本文以我国2010-2016年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衍生品复杂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衍生品的经济复杂性和会计复杂性越高,审计费用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资产规模和风险水平对上述正相关关系有增强效应。本文全面创新了金融衍生品复杂性的度量,拓展了衍生品使用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股票价格波动的托宾Q效应与企业投资实证研究 下载:42 浏览:365

陈棣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股票价格的波动通过托宾Q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据此作出调整。本文基于VAR模型,利用中国2006~2016年月度数据,实证分析股票价格波动通过托宾Q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投资的托宾Q效应表现出一定的时滞,对企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存在局限性,为此货币政策应谨慎干预资产价格,并谨慎选择干预的力度和时机。

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44 浏览:320

姜再勇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格局深刻变化,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尤其是非银金融机构的崛起更是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了显著影响。本文界定了非银金融机构的概念,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净债权作为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的衡量指标,通过HP滤波法提取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波动成分,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分析了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波动会显著影响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

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创新实证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下载:91 浏览:499

郭凯峰1,2 杨渝3 吴先勇3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基于贯彻落实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云南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视角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研究了当前云南省城乡规划持续创新的必然性,从规划技术、政策、管理视角总结了当前云南省城乡规划工作应特别注重的问题,系统阐述了从规划智库、生态文明、空间规划、县城规划、城市双修、双新社区等全方位探索云南省城乡规划改革创新的路径及措施,并以昭通市城乡规划工作的实证案例为相关城市提供思考和借鉴。

自然灾害、财政压力与企业避税——基于台风灾害的实证分析 下载:79 浏览:491

刘思义1 翁若宇2 杨道广3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宏观层面的政府财政决策,同时也作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此,本文选取台风灾害这一独特视角,以2008-2015年我国沿海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究自然灾害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城市所遭受的台风破坏程度越大,当地企业的避税程度越低;进一步,基于地方财政需求、企业政治特征和资本市场压力视角的横截面检验发现,该效应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灾后避税更少的企业能够在未来期间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和信贷资源。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中国特有的政企互动关系,揭示了自然灾害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

银行债权、内部治理与企业创新——来自2006-2015年A股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79 浏览:483

王满四1 徐朝辉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基于对银行债权所发挥的企业创新效应的分解区分及其与内部治理机制的互动视角,针对创新需求更为强烈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研究发现:银行债权对于企业创新的总体效应是积极的,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其财务效应,公司治理效应弱化;在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机制中,银行债权仅与董事会治理存在显著正向互动,两者相互促进,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具有协同效应,而与其他内部治理机制的互动较弱。进一步考虑制度环境,发现政治关联强化了银行债权对企业创新的财务效应,却弱化其治理效应。这表明我国银行债权对于企业创新并未发挥明显的公司治理效应,作为外部治理机制银行债权的治理作用尚需加强,使其与内部治理密切配合、相互协同形成合力,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基于灰色理论模型的农村电商与金融资源配置发展实证研究——以贵港为视角 下载:52 浏览:435

潘经富 余坤莲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基调,农村电子商务是渠道之一。本文以贵港市为视角,首先对农村电子商务及金融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当前金融融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进而运用灰色理论模型对金融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支持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近5年促进效果愈发加强,最后就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能提出政策建议,为精准扶贫进行有益尝试。

媒体关注是否提升了政府审计功能?——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77 浏览:482

池国华1 杨金2 谷峰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促进了政府审计信息的公开,为媒体获取和传播政府审计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政府审计与媒体监督之间的协同治理成为可能。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媒体关注对政府审计功能的影响,不仅直接分析和检验了媒体关注是否提升了政府审计功能,还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媒体报道倾向的影响差异和媒介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有利于提升政府审计功能,媒体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政府审计的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非负面媒体关注,负面媒体关注对政府审计的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的提升效果更好;在相对更好的媒介环境中,负面媒体报道能够促进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发挥。

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 下载:37 浏览:376

孟凡训 李宪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扶贫小额信贷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已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金融服务品牌。本文利用毕节市扶贫小额信贷的相关数据,从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角度实证分析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实施绩效。从需求方——贫困农户的角度来看,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农户具有正向的减贫效应;从供给方——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能够获得一定风险低且稳定的收益,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扶贫小额信贷操作和财务的可持续性。

中国商法学实证研究测评——基于2000年至2015年的法学核心期刊论文 下载:57 浏览:275

林少伟1,2 林斯韦3 《法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法学实证研究的测评普遍存在结论互相矛盾、忽略学科异质性的测评困境。困境因测量失范而生,概念先定、叙述杂糅是其具体表现。受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和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启发,商法学实证研究的测评应采取"先测量、后定性、再测量"的新路径,从材料、问题、方法三层面测评2000年至2015年法学核心期刊的商法研究论文,归纳出商法学实证研究的现实定义,以助商法学实证研究共识的形成。测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商法学实证研究广受经济学影响,并伴有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影子。商法学实证研究现实定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机理,是由商法学者知识结构的缺陷、核心期刊追逐热点共同造成。未来,中国商法学实证研究应当面向更密切的学科互动、更恰当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及本体意识的觉醒等三个维度。

显失公平规定的解释论构造——基于相关裁判经验的实证考察 下载:32 浏览:362

武腾 《法学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对我国《民法总则》第151条有关显失公平规定的正确适用,有赖于对既往相关裁判经验的吸收、调整与完善。显失公平的客观要件事实与主观要件事实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权重比例,应借鉴"动态体系论",注重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量。在受损害方的客观利益损失极为严重时,显失公平的主观要件事实仍不可或缺,但对其可能得出表见证明之结论。鉴于有关违约金调整的规定、有关海难救助报酬或居间报酬调整的规则与有关显失公平的规定之功能界分更加明显,法院应在必要时就当事人是否还需请求酌减违约金或酌减报酬进行释明。在显失公平的主观构成要件中,"缺乏判断能力"的原因包括缺乏一般生活及交易经验;应在消费者合同中补充"利用对方非理性状态"的情形;应扬弃"利用优势"的裁判经验,补充"利用依赖关系"的情形。在原有的显失公平情形下的法律行为可变更之规定被删除后,应扩张部分撤销的适用范围,以构建有层次的救济体系。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