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191 浏览:1650
摘要:
目的:为达到加快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对比实验,因该实验需在对比下完成,为保证结果的价值性,还需要采取盲抽方式展开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产妇,所应用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干预手段,观察并深入对比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术后下床活动、肠鸣音恢复、排气、住院时间与泌乳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各时间指标均较对照组短(P<0.05);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前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经对比分别呈现出(P>0.05)与(P<0.05),前者表示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而言,给予人性化护理可切实减轻其负性情绪,加快康复速度。
产妇对产后康复的认知现状研究
下载:253 浏览:2611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妇对产后康复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本文对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妇进行线上网络自编问卷调查,产妇人数为125名,问内容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不含税)、生育状况、是否听过产后康复锻炼、是否愿意进行产后康复锻炼、产后康复知识的获取途径、项目、时间、次数、地点、价格等。结果 产妇对产后康复知识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产后康复地点、产后康复锻炼计划及经济条件是影响产妇产后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 产妇对产后康复知识的认知水平偏低,需尽早对产妇进行个体认知水平的了解并分析评估,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产后康复知识的宣教干预,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水平,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和护患关系的影响与观察
下载:129 浏览:1387
孕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
下载:241 浏览:2579
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
下载:188 浏览:2100
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1585
摘要:
对初产妇,分析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对其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分娩的6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行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与对照组(33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产后1 d,两组泌乳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2 d、产后3 d,观察组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行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能有效改善产后泌乳情况,增强母乳喂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115 浏览:1608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下载:332 浏览:3477
摘要:
目的:产妇分娩时需要辅助以必要的护理方式,本次实验研究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传统的分组方式进行对比,其他因素外部因素均相同,只是采取不同的方式。从我院2019年度接收所有产科产妇中随机抽取68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收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以及患者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接受护理后,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仅有85.29%,所以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较高;由于两组产妇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护理效果也不相同,所以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所区别,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 91.17%,高于对照组的82.3%。结论:分娩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事关产妇的生命安全,在分娩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妇的安全分娩,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护理方式。责任制助产护理方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且护理内容更丰富,人文性较强,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且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
下载:332 浏览:3461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共10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两组均给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51例的产妇给予单向注射,观察组51例给予双向注射。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镇痛效果评分、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大,其中,双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对于单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牵拉痛等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下载:235 浏览:3344
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接收的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5例)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4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时、产后以及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SAS)、抑郁(SDS)、睡眠质量(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出血量,提高满意度及睡眠质量,缩短产程,改善产妇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9 浏览:2485
摘要:
目的:探究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在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3例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行生化检验以及常规尿液检验。以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上述两种检验方式检验结果予以判断,并比较三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应用与综合诊断方式较为接近。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综合检验方式均较高。结论:对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实行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检验方式,检验结果较为准确,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在初产妇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3 浏览:1764
摘要:
目的:研究在初产妇产后恢复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取得成效结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初产妇70例计入研究,分组应用抽签法设为为实验组、比对组,其中比对组(35例/组,盆底康复训练),实验组(,35例/组,基于以上内容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分析治疗成效结果、盆底功能障碍监测值,不良情况评值、满意度测评值,产后5天和6个月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①总有效率项目上对比,实验组成效更优,高于比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实验组盆底肌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值所获值低于比对组,弹力所获值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③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测评获值更低,优于比对组,p<0.05;④实验组满意度测评值更高,均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⑤产后5天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较差,数据差异不大(p>0.05);产后6个月,实验组Ⅰ类,Ⅱ类肌纤维恢复更为理想,高于比对组,组间具备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收治的初产妇在开展产后恢复的过程中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盆底肌功能恢复良好,盆底肌张力恢复,降低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进而提升产妇,家属满意率,值得普及和应用。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干预价值
下载:325 浏览:4044
优质护理应用产房护理中对产妇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38 浏览:645
心理健康干预对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缓解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174 浏览:1423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载:152 浏览:1748
摘要:
目的:探讨将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应用于初产妇分娩中,对其心理状态与分娩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纳选对象为2021.01至2023.07在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以数字奇偶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50例初产妇,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比对心理状态、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一、二、三及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作为护理模式,可及时改善初产妇所存在的不良心理,降低剖宫产率及不良妊娠结局率的同时,还可起到缩短产程时间的作用,建议推广以及使用。
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焦虑心理影响研究
下载:142 浏览:1438
精细化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和产科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
下载:48 浏览:647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和产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4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参比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予以参比组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精细化护理。将两组心理状态、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泌乳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VAS评分相较(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泌乳汁率、泌乳量充足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采取精细化护理利于产妇术后康复,并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与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在产妇产房分娩过程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51 浏览:631
摘要:
目的:分析产妇产房分娩过程中实施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共有临床观察对象分娩产妇66例参与。将所有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疼痛程度、子宫恢复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率、初乳时间以及不良情绪。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VAS评分、SDS评分以及SAS评分更低,各产程时间、子宫恢复时间以及初乳时间均更短,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产妇产房分娩期间开展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有利于缩短产妇分娩时间,稳定其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感,且有利于缩短子宫恢复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分娩状态的影响研究
下载:285 浏览: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