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2 年至 2023 年期间,教育部、文化部及财政部联合颁布 《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通知》,政策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京 剧、昆曲等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强化戏曲通识教育体系建 设,倡导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机构通过组织剧场观摩、专业剧团进校 园等多元化形式,深化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审美认知与价值体悟。”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将京剧艺术正 式纳入国家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标志着京剧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制 度化实施。如何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突破时空限制,以兼具趣味 性与有效性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代际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 命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多元情境教学模式,系统化探索京剧教学的趣 味化实施路径,并以具体课程实践为依托,为传统戏曲进课堂提供了 一定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范式参考。
目的 探讨运用“情景教育游戏”教学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B组给予“情景教育游戏”教学,对比患儿孤独症康复效果。结果 经治疗干预后,B组患儿的ABC评价各项指标为(8.68±1.39)分、(9.22±3.94)分、(12.17±4.14)分、(10.94±6.31)分、(11.62±5.23)分,均优于A组的(10.37±2.82)分、(12.64±1.35)分、(15.31±3.29)分、(14.32±5.24)分、(14.32±6.18)分;B组治疗后的PEP–3为(83.46±4.19)分,优于A组的(76.27±4.35)分,P<0.05。结论 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采用“情景教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加强行为认知锻炼,实现对疾病症状的全面干预,保障儿童正常发展。
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功能定位,评估其实际效能,并提出增强策略,为今后传染病防控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路径。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四平市辖区内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与实地监督评估,重点围绕疫情信息通报、重点场所监管、人员培训、应急响应和法律执行等五个维度展开量化分析。结果 在500例样本中,公共卫生监督干预后居民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平均认知率由干预前的57.8%提高至83.2%(P<0.05);重点场所(如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卫生监督覆盖率由调查初期的65.4%上升至92.6%;传染病信息报告及时率由72.0%提高至95.4%;应急响应处置满意度从68.7%上升至89.1%。在接受全面监督管理的街道(共10个)中,同期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约38.2%。结论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具有显著的公共健康效益。提升监督管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强化人员培训、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及推动法治化监管。建议构建“预警-干预-评估”一体化监管闭环机制,强化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以实现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以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为对象,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平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分析了传统化工教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实验资源限制、安全风险等;随后,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方式,如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与利用、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实时数据分析和远程控制系统的集成。通过在多个高校化工系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同时降低了教学的成本和安全隐患。研究指出,将信息技术融入化工教学能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和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智慧物流与教育数字化双重驱动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核心载体,实现“高阶性、创新性、行业性”建设目标。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与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从“资源类型、建设机制、应用场景、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框架。结合20所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物流课程的调研数据,分析当前资源建设中“行业适配性不足、实践资源匮乏、动态迭代滞后”等瓶颈,提出“需求导向开发、校企协同共建、场景化应用、数据化评价”的四阶建设路径,并以某高校《供应链管理》品牌课程为例验证成效。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数字化资源可使学生物流系统设计能力提升42%,行业满意度提高38%,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提质升级提供实践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