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集合解题教学中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下载:112 浏览:354
摘要:

阅读与表达在生活日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因此以集合为案例,从五方面展开叙述在集合解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线和角”单元新旧教材对比与结构化教学革新研究 下载:136 浏览:292
摘要:

本研究深入剖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线和角” 单元新旧教材。研究指出,传统教材存在知识编排分散、工具思维培养缺失、概念表征静态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知识建构困难、几何思维发展受限。新教材通过构建结构化认知链,将线与角知识同步编排,借助具身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创设三阶尺规操作体系,融入数学史元素,系统培养学生工具思维,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重要转型,为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提供创新且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深度学习的“5E”教学模式下,利用GGB开展数学实验的探究实践 ——以椭圆的“垂径定理”为例 下载:114 浏览:322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5E”教学模式,依托GeoGebra动态教学软件,构建高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型,并以椭圆“垂径定理”为案例开展实践探究.通过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借助GGB的可视化功能,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研究发现,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通过实验操作、代数证明及迁移应用,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跨越,同时借助多元评价推动元认知发展.论文进一步提出教学实施建议,为数字技术赋能数学深度学习提供实践参考.


新时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研究 下载:322 浏览:718
摘要:

新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各层次学校(特别是高校)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推动下不断地进行改革。 本文结合目前大范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背景,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必要性,同时,通过回收整理问卷调研数据,总结探讨了近些年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成果现状分析,也对其在教学中的劣势进行了列举,为今后的教学优化提供了新建议。


京剧进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以《表花娃》一课为例 下载:73 浏览:626
摘要:

自 2012 年至 2023 年期间,教育部、文化部及财政部联合颁布   《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通知》,政策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京   剧、昆曲等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强化戏曲通识教育体系建   设,倡导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机构通过组织剧场观摩、专业剧团进校   园等多元化形式,深化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审美认知与价值体悟。”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将京剧艺术正   式纳入国家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标志着京剧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制   度化实施。如何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突破时空限制,以兼具趣味   性与有效性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代际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   命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多元情境教学模式,系统化探索京剧教学的趣   味化实施路径,并以具体课程实践为依托,为传统戏曲进课堂提供了   一定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范式参考。


基于互联网和BOPPPS模型的经管类专业课程教案设计研究——以《大数据营销》为例 下载:60 浏览:631
摘要:

为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号召,解决高等教育中经管类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本研究以“大数据营销”课程的“个性化产品”教案为范例,探索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教案设计依托BOPPPS教学框架与雨课堂工具,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及思政育人三维目标(如强化文化认同与环保意识)。通过课前预习诊断、课中多元互动(案例研讨/小组竞赛)及课后评估的三段式教学,结合“敦煌诗巾”“三峡博物馆文创”等实战案例,有效提升学生数智营销能力与协作创新素养,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文科”教学范式。


高中地理课堂“情境—问题式”教学实践——以水循环为例 下载:66 浏览:558
摘要: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必备知识,更重要的是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行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地理思维方式,有效整合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解决问题。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因此,在运用建构指导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相互协作学习。本文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基于建构理论基础,选取合适的情境,设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体育课与课余体育活动整合研究 下载:292 浏览:931
摘要:

本研究围绕体育课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整合展开。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明确整合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当前体育课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整合的可行性与效果进行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当前两者在目标、内容、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整合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潜力。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资源配置、强化师资培养等一系列促进整合的建议,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中国传统节日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下载:21 浏览:795
摘要: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思想精髓和民族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本文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内涵入手,探讨将其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路径与措施,以期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下载:35 浏览:900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大概念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渗透与融合 下载:235 浏览:1384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大概念教学理念日渐成为各阶段、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指导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该理念的融入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重塑,更彰显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前瞻性思考。利用大概念教学的力量,能更有序地梳理数学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下载:239 浏览:1377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实际意义。通过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应用方向、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展望,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习体验、支持实践技能训练、解决现有问题和提供全新教学方式方面的潜力。
数字化背景下岗位-课程-竞赛融合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下载:25 浏览:110
摘要:

在“1+X”证书制度、新工科建设及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等工科教育面临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的挑战,传统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与岗位错位、竞赛与教学割裂的问题。本文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分析岗位-课程-竞赛“需求-衔接-反哺”的三角关联机制,从三方面构建改革路径:以“知识图谱+岗位/竞赛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虚拟仿真+项目驱动”创新教学模式,以“过程性考核+数字平台”优化评价体系。同时指出产教融合不足、竞赛资源不均、数字化工具应用不充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方向,旨在为高等工科教育提供“岗课赛”深度融合的可复制范式,培养适配数字化岗位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试论如何加强新时期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下载:26 浏览:122
摘要:

在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基层工作内容,要全国各个地区予以落实,为了强化落实效果,相关宣传工作成为关键。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因而积极发掘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成为目前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基于上述目的,本文将进行做出详细的分析。

分析运用“情景教育游戏”教学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 下载:8 浏览: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情景教育游戏”教学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B组给予“情景教育游戏”教学,对比患儿孤独症康复效果。结果  经治疗干预后,B组患儿的ABC评价各项指标为(8.68±1.39)分、(9.22±3.94)分、(12.17±4.14)分、(10.94±6.31)分、(11.62±5.23)分,均优于A组的(10.37±2.82)分、(12.64±1.35)分、(15.31±3.29)分、(14.32±5.24)分、(14.32±6.18)分;B组治疗后的PEP–3为(83.46±4.19)分,优于A组的(76.27±4.35)分,P<0.05。结论  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采用“情景教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加强行为认知锻炼,实现对疾病症状的全面干预,保障儿童正常发展。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及效能增强策略 下载:3 浏览:71
摘要:

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功能定位,评估其实际效能,并提出增强策略,为今后传染病防控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路径。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四平市辖区内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与实地监督评估,重点围绕疫情信息通报、重点场所监管、人员培训、应急响应和法律执行等五个维度展开量化分析。结果 在500例样本中,公共卫生监督干预后居民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平均认知率由干预前的57.8%提高至83.2%(P<0.05);重点场所(如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卫生监督覆盖率由调查初期的65.4%上升至92.6%;传染病信息报告及时率由72.0%提高至95.4%;应急响应处置满意度从68.7%上升至89.1%。在接受全面监督管理的街道(共10个)中,同期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约38.2%。结论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具有显著的公共健康效益。提升监督管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强化人员培训、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及推动法治化监管。建议构建“预警-干预-评估”一体化监管闭环机制,强化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以实现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之我见 下载:6 浏览:118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主,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内容,本文就教师语言激趣、表扬赏识激趣、和谐师生关系激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下载:7 浏览:159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以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为对象,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平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分析了传统化工教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实验资源限制、安全风险等;随后,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方式,如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与利用、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实时数据分析和远程控制系统的集成。通过在多个高校化工系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同时降低了教学的成本和安全隐患。研究指出,将信息技术融入化工教学能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和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下载:8 浏览:111
摘要:

在智慧物流与教育数字化双重驱动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核心载体,实现“高阶性、创新性、行业性”建设目标。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与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从“资源类型、建设机制、应用场景、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框架。结合20所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物流课程的调研数据,分析当前资源建设中“行业适配性不足、实践资源匮乏、动态迭代滞后”等瓶颈,提出“需求导向开发、校企协同共建、场景化应用、数据化评价”的四阶建设路径,并以某高校《供应链管理》品牌课程为例验证成效。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数字化资源可使学生物流系统设计能力提升42%,行业满意度提高38%,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提质升级提供实践范式。

地方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西南地区高校声乐教学为例 下载:10 浏览:143
摘要:

地方民歌承载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民族精神,是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本文以西南地区多所院校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西南地区多所院校在地方民歌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具体举措,总结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地方民歌传承的有效路径与创新方法,为地方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推动地方民歌的可持续发展。

[1/673]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