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心理干预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53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
下载:122 浏览:520
摘要: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措施。方法对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从数量控制、风险筛查、疫情调查告知、身份证和陪护证双证管理、辅助检查陪检服务、医保预审核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并通过时点稽查法评价措施落实效果,用信息化手段反馈结果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2020年1月28日—3月2日,综合管理实施前1周及实施后第1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为1∶1.083和1∶1.002;实施后第2~4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分别为1∶0.988、0.932、0.918。3次时点稽查结果显示,实行门禁管理、陪护人员签署告知书、每日2次常规体温监测并登记、无外出就餐等多个项目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人员电梯入口处双证管理落实率为23%~46%,在医院入口、电梯入口口罩佩戴规范率较高(91%~100%),但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3次稽查结果分别为58.76%、61.54%、77.69%。结论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综合管理措施落实有效,电梯入口双证管理落实率、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75 浏览:611
摘要:
目的: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从此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取数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0例,实施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发热消失、乏力消失、咳嗽消失、核酸检测转阴)缓解时间。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2)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失时间、乏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核酸检测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当前来看,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零缺陷”管理在传染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毒隔离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27 浏览:920
摘要: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毒质量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作用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目前消毒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零缺陷流程与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工作人员的零缺陷管理。将零缺陷管理前后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平均消毒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有效避免了消毒清洁的盲区,杜绝了缺陷,消毒效果的合格率、工作人员消毒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平均消毒时间明显减少(P<0.05),无院内感染发生。结论:零缺陷管理实现了医院消毒隔离的规范化、科学化及高效化,有效预防了院内交叉感染,零缺陷管理可推广到各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中。
督导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体会
下载:25 浏览:946
摘要:
目的:探讨督导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 从全院各病区感控管理小组中择优抽调 6 名感控业务能力较强的感控护士,与院感科专职人员一起共同组成督导组。督导组根据督导范围不同分为临床组、医技组和行政后勤组,各督导组依据制定的检查清单每日对所分管的科室进行感染管理督导。督导内容主要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消毒隔离、无菌物品、医疗废物、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患者、陪护、工勤等)体温监测及上报等工作。结果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通过 60 多天持续的感染管理日常督导,实现了所有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同时,督导员制度的建立促进医院形成了督导办、督导员、科室感控小组的三级感染防控督导体系。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袭,且对疾病本身认识有限的情况下,“督导员”管理模式补强了医院感染防控三级体系,对本院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补益类方剂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下载:239 浏览:2956
渝西地区90例新冠病毒肺炎中医症候及治疗分析
下载:30 浏览:435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渝西片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病程较长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型、病机及治疗用药的规律,探讨病程较长患者的原因及治疗特点。方法 依据渝西片区收治的9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资料,分析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型规律及治疗用药特点。结果 90例患者中,多以咳嗽、发热、纳差为临床首发症状,分 别 占 85.56% 、48.89%、48.89%。舌象分析:舌质红或偏红最为多见(48.89%),舌苔白腻最多(62.22%)。证型分布:寒湿郁肺证比例最高(40 %);其次是湿邪中阻证、邪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住院天数超过21天的病例占34例,以寒湿郁肺证比例最高(47.06 %),湿阻中焦证(23.53%)次之;所用药物中,以宣降肺气、解表散寒药物占比最高,其次为芳香化浊、燥湿理气及清热利湿化痰药物;结论 重庆渝西片区新冠肺炎临床证型以寒湿郁肺证、湿邪中阻证为主,其基本病机可能与“湿”和“寒”密切相关,病程较长的患者还有“瘀”和“虚”等特点,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向湿热或温热转化。
研究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病房管理方法
下载:324 浏览:3495
研究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病房管理方法
下载:317 浏览:3398
新冠疫情下集中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的现状调查
下载:186 浏览:1882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影响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疫情防控期间2022年5月15日至6月15日过渡病房46名一线医护人员,收集一般人口学因素和职业相关因素资料,进行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评估并以此为主要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资为10-19年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4.03(-7.83, -0.23, 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人口统计学及工作强度因素后,年资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7.70(-31.70, -3.71) ,P=0.020),与PHQ-9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9.96(-37.81, -2.11),P=0.038),与PSQI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资的增加,GAD-7和PHQ-9的评分降低,呈现负相关性,效应值不断增大。结论: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资对其影响更加明显,对睡眠质量意义不大,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新冠疫情下集中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的现状调查
下载:119 浏览:1753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影响过渡病房一线医护人员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疫情防控期间2022年5月15日至6月15日过渡病房46名一线医护人员,收集一般人口学因素和职业相关因素资料,进行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评估并以此为主要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资为10-19年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4.03(-7.83, -0.23, 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人口统计学及工作强度因素后,年资与GAD-7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7.70(-31.70, -3.71) ,P=0.020),与PHQ-9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9.96(-37.81, -2.11),P=0.038),与PSQI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资的增加,GAD-7和PHQ-9的评分降低,呈现负相关性,效应值不断增大。结论: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资对其影响更加明显,对睡眠质量意义不大,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132 浏览:19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通患者的心理调适
下载:263 浏览:229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内不同批次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
下载:262 浏览:2639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不同批次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睡眠状态。方法:对绵阳市NCP疫情开始以来进入者隔离病房内工作的护理人员采用9条目健康问卷抑郁筛查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状态。结果:(1)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其他批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总分高于其他批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第三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二批次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第四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三批次和第二批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方面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过积极进行干预后可得到改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下载:222 浏览:306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开展有效心理援助的思考
下载:199 浏览: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