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观察
下载:234 浏览:2521
摘要: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住院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像,随机分成对照组50名和观察组50名。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方面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和不同的护理后,患者预后影响效果均恢复到良好状态,且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16.0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22 浏览:1498
观察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
下载:57 浏览:584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持续4周。对比两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速度、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及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肢体疼痛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APTT)为(40.44±3.81)s、凝血酶时间(TT)为(22.53±2.51)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7.75±2.01)s,长于对照组的(35.23±3.52)s、(19.12±2.63)s、(14.23±2.13)s;腘静脉血流速度(21.84±2.06)cm/s、股静脉血流速度(29.74±2.85)cm/s,高于对照组的(18.35±2.37)、(25.63±3.16);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1.66±0.22)分,低于对照组的(2.02±0.33),下肢周径差(0.78±0.18)cm,短于对照组的(1.04±0.23)cm,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够改善老年IS患者机体凝血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疼痛肿胀,减少DVT的发生。
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105 浏览:1133
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的临床研究
下载:35 浏览:632
摘要: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CTP联合CTA指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诊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少数民族32例),全部均提供CTP联合CTA检查,分析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显示,阳性70例、阴性3例;CTA显示,49例阳性、24例阴性;CTP显示,57例阳性、16例阴性;联合CTP、CTA显示,69例阳性、4例阴性。CTA检查和CTP检查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联合CTP、CTA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高于CTA检查和CTP检查单项检查,P<0.05。梗死区域的MTT、TTP、Tmax高于半暗带区域、正常对照区域,(P<0.05)正常对照区域的CBF、CBV高于半暗带区域、梗死区域,P<0.05。结论: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CTP可以反馈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CTA可以反映脑部血管的阻塞位置,评估脑梗死的面积和具体位置,联合使用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研究
下载:37 浏览:1376
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作用。方法 选取2019.5-2020.5于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窗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溶栓前的NIHS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距,经过统计学处理后,P>0.05。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在溶栓后2h、24h后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并无差异,P>0.05。在进行溶栓后7d以及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时间窗护理管理,能够改善患者溶栓后7d以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意义。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进展
下载:157 浏览:1719
蛋白质组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作用
下载:65 浏览:866
中医药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下载:61 浏览:675
研究阿替普酶动脉溶栓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下载:411 浏览:4324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91 浏览:992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
下载:98 浏览:1056
摘要: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配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变化。方法:以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在早静期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IHSS、BI评分分别为(18.71±2.24)分、(44.38±4.48)分,对照组分别为(18.75±2.28)分、(44.30±4.5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9.46±1.09)分、(64.81±5.34)分,对照组分别为(11.31±1.78)分、(57.33±5.12)分,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胃肠道、皮疹、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总发生率分别为4.00%、0.00%、2.00%、2.00%、8.00%,对照组分别为4.00%、2.00%、4.00%、2.00%、12.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AIS的方法,它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评价
下载:105 浏览:120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98 浏览:2963
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45 浏览:2437
神经节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价值体会
下载:285 浏览:2441
摘要:
本次实验将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措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行临床诊断分析,提升治疗疗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98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神经节苷脂以及胞二磷胆碱水解物作为方案,观察组则为神经节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并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从治疗结果中看,观察组患者在NBNA评分上为(39.2±2.8),对照组则为(37.1±2.4)分;此外,脑白质区域低密度病灶CT评分上,观察组患者的CT值为(19.8±1.6)Hu,对照组则为(18.0±1.5)Hu,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IL-6以及TNF-α的对比上,也以观察组结果更具优势,效果显著。结论: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措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下载:251 浏览:3010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围绕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后病人临床症状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促进病人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为各医院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治疗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在2019年4月份到2020年5月份,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入我院神经科进行治疗,研究人员在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为了收集到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从以上这100名病人的治疗资料中提取了研究所需的各项资料。将病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进行分析比较,常规组的病人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而研究组病人则是使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最终对两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参与本次研究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但是经过治疗之后,常规组病人的以上这两个指标中的得分都明显低于研究组病人。结论:医院在对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除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模式之外,还需要使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促进病人最终治疗效果的提升,并改善病人的Bae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
对缺血性眼疾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10 浏览:2158
观察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55 浏览:2712
摘要: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03±0.8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8.21±1.3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18.7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实验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指数(106.41±9.74)明显优于对照组(93.46±7.63),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恢复效率,使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能够健康的发育,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