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骨肿瘤患者中抗药性问题的护理管理研究 下载:67 浏览:735
摘要:
骨肿瘤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常出现抗药性问题,这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肿瘤患者抗药性问题的护理管理策略。通过分析抗药性的发展机制,包括基因变异和药物代谢途径,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和生物标志物监测,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及强化护理团队的跨学科协作。研究还涉及了抗药性克服策略的成功案例分析,以及面对抗药性时护理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下载:27 浏览:1643
摘要:
目的:分析监测临床上对于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数据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2 年12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血、尿、痰、脓等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鉴定后的120株多重耐药菌为观察对象,并对 120株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①排前五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29.17%,大肠埃希菌19.17%、肺炎克雷伯菌16.67%、金有黄色葡萄球菌6.67%、鲍曼不动杆菌5.83%;②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呋喃妥因90.00%,环丙沙星85.71%,头孢曲松85.71%,左氧氟沙星71.43%,庆大霉素57.14%等耐药性较高,耐药性高于铜绿假单胞菌;③大肠埃希菌对于左氧氟沙星耐药性(78.26%),肺炎克雷伯菌呋喃妥因耐药性(75.00%);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有着较度耐药性,达到87.50%,其次为红霉素75.00%、克林霉素62.50%、左氧氟沙星62.50%等,不具备耐药性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结论:在临床治疗和用药的过程中需增强关于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临床精准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多学科合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05 浏览:1461
摘要: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检验科收集的800份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监测细菌耐药性,分析所得数据。结果:800份微生物标本中培养出7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62株(50.28%)、革兰阳性菌302株(41.94%)、真菌56株(7.78%),720株病原菌中有148株(20.56%)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的占比最高。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便于医师根据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细菌耐药性监测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分析 下载:230 浏览:2417
摘要: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各科室送检的不同来源的标本5 916份,所有标本均行微生物检验,并在检验完成后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行药敏试验。统计标本中各种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分析不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5916份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株800株,检出率为13.52%。其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86%、14.93%;致病菌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31.06%)、呼吸科(27.89%)、泌尿科(25.00%)。800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231株,占比28.88%,其中检出率排前两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38%)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88%);革兰阴性菌569株,占比71.12%,检出率排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13.63%)、大肠埃希菌(13.00%)、肺炎克雷伯菌(11.62%)、鲍曼不动杆菌(11.25%)、奇异变形杆菌(10.25%)。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及苯唑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这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均较高,可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耐药性严重,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均有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高耐药性。结论:临床上不同来源的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掌握医院不同科室的致病菌分布情况、药物耐药情况,并根据其分布特点、对药物的敏感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同时,避免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不良后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研究 下载:254 浏览:2970
摘要:
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于本院2022.4~2023.4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其血液、尿液、痰液、引流液等标本并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回顾性分析其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样本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这240例送检样本中共检出196株病原菌,其中有5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28.57%,127株为革兰阴性菌,占比64.80%,还有13株为真菌;不同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在临床治疗期间,强化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尤为关键,而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不同细菌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科学指导。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疗效 下载:290 浏览:2997
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中对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其治疗后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57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对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左氧氟沙星);常规组29例(诺氟沙星),观察2组治疗疗效,对2组治疗后有效率以及耐药性。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耐药性优于常规组,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含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对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能够较好的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较好的耐药性,该治疗方法可在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治疗中予以推广。
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69 浏览:934
摘要:
目的:通过对医院微生物检查和病原菌耐药情况的调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自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临床样本7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70份标本中,共发现23个菌株,总检出率为32.86%,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最多;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在临床中应加强对病原菌的检测和耐药情况的监测,以筛选出敏感的抗菌药物,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882
摘要:
目的:分析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以及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抗菌类西药应用情况,共抽取500份,对抗菌类西药的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抗菌类西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注射用头孢呋辛酯0.75g,注射用头孢唑林钠0.5g,注射用哌拉西林钠2g,注射用青霉素钠160万单位,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注射用苯唑西林钠0.5g等药物,其中诺氟沙星的应用率比较高;从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用药方法不当、剂量不当、药剂型错误、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从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主要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乏力、头痛、皮疹、嗜睡、水肿、其他反应。结论:通过对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药物的合理应用。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与病原菌耐药性临床研究 下载:112 浏览:1279
摘要: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有检测有效、准确度较高等优势。基于临床微生物检验,能使疾病诊断获得更可靠凭据,也为流行病学等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参照。临床检验应注意防控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且检验工作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检验操作水平和职业技能,规范标本采集方法和检验操作流程,严格控制无菌环境和无菌检验要求,保证检材储存条件并及时送检,避免检材受到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基于此,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与病原菌耐药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中药药性的理论与药理作用 下载:132 浏览:1744
摘要:
文章主要围绕中药药性的理论与药理作用进行探讨。首先,对中药药性加以概述,具体内容包括对中药药性做出简单说明,概括药性基本理论。其次,对中药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例如阐述中药药理,研究药理基础内容。再次,深究中药药理论以及药理发挥的作用。最后,展望中药药性研究。希望以下论述能起到借鉴作用,推动我国中药事业发展,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 下载:247 浏览:2256
摘要:
目的: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以及合理性应用进行探究;方法:对医院在2020~2021年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的抗菌类中药其应用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医生对药理药性认识程度、药物联用合理程度以及药剂量恰当程度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旨在加深医生对抗菌类药物药理药性的了解程度,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结果:通过对抗菌类中药的合理应用措施进行使用后,医生对其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认识程度、药物联用合理程度以及用药剂量恰当程度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措施实施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和合理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医生对抗菌类中药的深入了解,时而医生对抗菌类中药使用水平得到提升,抗菌类中药的效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下载:212 浏览:2958
摘要:
中药不仅仅是医学行业不断发展生成的瑰宝,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介质。近年来,中药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们针对中药分子药性学采取不同方式加以命名。基于此,文章围绕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进行探讨。首先对药性学命题做出简单介绍,之后深入分析药性学和药理学之间的存在的关系,最后从不同角度切入探究中药分子药性学。希望下述论述内容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进而加快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进程。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下载:132 浏览:1623
摘要:
针对中药分子药性学医学领域已经提出多种命题方式,这对我国中药行业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对于药性学的出现要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方面的内容。中药分子药性学包括从疗效推基历,中药成分、基因变化情况以及个体基因存在的差异性等,基于此文章对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进行分析探究,以便推动我国中药行业发展。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 下载:221 浏览:3042
摘要: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促使着社会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抗菌类药物作为当前临床医学领域应用较多的药物品种之一,其研发力度越来越大,有关抗菌类的中药也得到了重视。本文通过总结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以及具体应用方式,旨在为同行今后临床工作开展提供参考,让更多的医患人员了解中药抗菌性能,更好的用中药预防各种炎症疾病。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研究 下载:102 浏览:2471
摘要:
在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大部分药理成分属于中药药理学。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充分了解抗生素的药理学特征,才能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目前,抗生素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仍被滥用,这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中药抗菌药物的药理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药抗菌药的应用范围。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下载:354 浏览:1847
摘要:
中药药性包括了中药寒热温凉的属性、辛甘酸苦咸的味性、升降浮沉的趋向性、归经的引导性以及有毒无毒的作用性。中药炮制对于中药的药性有着深刻的影响,清代医学大家徐大椿的《制药论》就指出,凡是药力强者,药性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而中药炮制的目的就是取利去害,通过对其药性的改变,来保障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在中医临床应用的安全和有效。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