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音乐教学与诗歌课堂相互渗透的策略分析 下载:312 浏览:3223
摘要:
课堂情境是一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容易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相较于文字抒情性、感染力极强,能带来非常直接、生动的听觉感受和审美体验,特别长于营造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本文旨在重新探索诗词与音乐结合的途径,将音乐教学融入诗词教学,力求重拾诗词的音韵载体,借助音乐进一步理解和丰富中国古代诗词的内涵。
基于写作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创作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25 浏览:588
摘要:
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核心,而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的文学兴趣逐渐下降,写作素养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使如何有效地教授现代诗歌创作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创作教学现状,并提出基于写作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创作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147 浏览:1451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留下的一种珍贵的学习资源,古诗词内容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而且蕴藏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生命哲学。以学科素养为基础的古诗词复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文化传承,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与以往知识强硬灌输型课堂相比较,项目式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上表现出其独特的教学优势与长处。将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引入初中古诗文课堂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参与课堂兴趣度,从而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自主学习,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审美情操,更有利于理解掌握分析鉴赏古诗词深刻内涵,为日后的诗词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针对初中古诗词复习教学的现状,充分了解了古诗词中语文学科素养的意义和价值,提出项目式学习具体可行的古诗词复习教学策略, 以供参考。
优化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对策 下载:47 浏览:605
摘要:
在欣赏现代诗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激发,学生往往也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意识,希望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阅读感受、抒发阅读感悟。教师可以在开展现代诗歌教学时,采用以赏促写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度解读现代诗歌,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内容和特点,真切感受到现代诗歌的美,同时据此进行写作,写作的过程中充分抒发感悟、表达情感,提升语言运用素养和审美创造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下载:127 浏览:1351
摘要: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类型多样,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了许多文化瑰宝,其传承至今仍具有极强的文学赏析价值,其中诗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类型,其语言精妙,诞生背景各异,但皆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情感和期许,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大有裨益,故而各院校都开始积极开展诗歌赏析课程,力求在课程中美化学生心灵,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家国荣誉感。
古诗词教学中问题设置探究 下载:132 浏览:1410
摘要:
本文以《无衣》、《将进酒》、《江城子》、《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例,通过情境化问题的设置、在欣赏美读中的问题设置、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启发式提问、具有归纳性的问题的提问等方式,探究诗歌教学的路径。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 —以许渊冲译本《定风波》为例 下载:255 浏览:2467
摘要: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反对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诞生,以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注重于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认知活动,认为翻译应该兼顾原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的关系,充分考虑三者的协调性。本文通过分析鉴赏许渊冲英译版宋词《定风波》,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林语堂诗歌翻译中意境美的体现 下载:267 浏览:1719
摘要:
国学大师林语堂一生致力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在翻译中国传统诗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翻译美学理论,指出诗歌翻译之美在于“意境”的传达,本文旨在通过对林语堂诗歌翻译美学理论和诗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了解林语堂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对意境之美的再现。
论校本教材《宝慈阁诗集》的艺术特色 下载:302 浏览:2902
摘要:
曾昭六的《宝慈阁诗集》将作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中学的校本教材,为了开发好这本教材,给师生们使用这本乡土教材提供便利。今对《宝慈阁诗集》进行了整理、考证和研究,选出了曾昭六的代表诗作,并对这些代表诗作进行了赏析,最后集中总结了该诗集的艺术特色。
傅雷“神似之说”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 下载:214 浏览:2234
摘要:
傅雷先生的“神似之说”理论源自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和绘画理论,重在突出一种“传其神韵而不拘泥于形式”的思想,将作品中的神魂从一种语言文化环境流动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环境中,其内在的意蕴没有任何损耗,这便是“神似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唐诗《登高》,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神似之说”翻译理论。
布迪厄社会翻译学“场域”理论 视角下分析许渊冲英译中国古典诗词 下载:235 浏览:2560
摘要:
西方翻译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学者纷纷开始借鉴各种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翻译研究,促使翻译研究走向“社会学转向”。本文借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许渊冲译本中元稹《离思》为研究对象,通过诗歌翻译鉴赏发现许渊冲老先生倾向于使用意译策略; 分析 “惯习”“资本”“场域”对译者行为的影响,指出许渊冲的意译策略和韵文风格可归因于其对诗歌翻译“三美”的追求和在场域中积累的象征资本。
诗画天地 思辨明知——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创新思考 下载:368 浏览:1634
摘要:
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诗歌教育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掌握更为科学更具思辨性理论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无论从教育教学要求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应做到对语文诗歌教学的创新发展。
创新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研究 下载:256 浏览:2141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以提高古代诗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下载:24 浏览:769
摘要: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