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老旧建筑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研究了智能化消防技术在老旧建筑安全保障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老旧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智能化消防技术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智能化消防技术在老旧建筑安全保障中的优势,包括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远程控制等功能,以及其在提升老旧建筑火灾安全性能方面的作用。然后,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智能化消防技术在老旧建筑改造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并总结了其在提高老旧建筑消防安全水平、降低火灾风险等方面的效果。最后,指出了当前智能化消防技术在老旧建筑安全保障中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老旧建筑安全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促进智能化消防技术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临床常见的致死性血管疾病,全球年发病率达1.2-1.8例/千人,在术后患者、恶性肿瘤及慢性心肺疾病人群中尤为高发。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作为一种新型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通过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和骨髓造血功能状态,被发现与VTE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2023年ESC/ERS肺栓塞指南未明确将RDW纳入风险分层或预后评估的推荐指标。目前支持RDW临床应用的证据主要基于回顾性研究(如2022年《Thromb Haemost》研究显示RDW>14.5%与肺栓塞患者30天死亡率独立相关,HR=2.1),其机制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及微循环障碍相关。本文综述了RDW在VTE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价值与局限性。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验证、RDW指导治疗决策的干预性研究、以及与其他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尚未明确。
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是煤炭开采的前置关键工序,其作业环境复杂、涉及设备多、工序交叉密集,安全风险管控难度极高。本文以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作业流程中存在的边坡坍塌、机械碰撞、人为操作失误等核心风险类型,结合行业统计数据剖析风险成因。研究引入智能监测、支护加固、机械管控、人员培训等多维度控制技术,构建 “监测 - 预警 - 处置 - 验证” 的闭环管控体系。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应用该体系后,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年均事故率从 1.2 起 / 百万吨降至 0.3 起 / 百万吨,设备故障率从 8% 降至 2.5%,综合安全风险降低率达 75%。研究成果为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矿山整体安全水平具有实践意义。
露天煤矿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载体,其安全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能源安全与从业人员生命健康。近年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为提升露天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核心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标准落地不彻底、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露天煤矿生产特点,梳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路径,构建包含安全管理、设备运行、人员行为、事故防控四个维度的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对国内 20 家露天煤矿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标准化建设对降低事故率、提升生产效率的实际作用。结果表明,实施标准化建设的露天煤矿,年均事故起数较建设前下降 67.2%,百万吨死亡率降至 0.08 以下,设备完好率提升至 98.5%,印证了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性。研究可为露天煤矿安全管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目的 基于诺莫图初步建立预测脂肪瘤术后复发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4年6月诊断为皮下脂肪瘤的538例患者信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198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术后复发分为非复发组(184例)和复发组(14例)。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脂肪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利用R语言建立诺莫图,并使用Calibration曲线和ROC线下面积对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家族史、脂肪瘤直径、术后皮肤凹凸不平、术后切口感染与脂肪瘤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并建立诺莫图,Calibration曲线示模型拟合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为0.957(95%CI:0.788,1.00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此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脂肪瘤术后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