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双盘同步法的单程光速测量新方法,以及它在高端集成电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通过两个同轴旋转圆盘与激光发射器的精密配合,利用光信号在双盘间的通过性变化推导光速值,同时标定并检验高端集成电路光路的金属杂质纯度导致的通透性与折光角度的一致性,硅微粉的8N等级高纯度和均匀粒径分布使其能够有效提高光学仪器的精度,减少测量误差。实验装置避免了传统回路法对往返光路各向异性导致的光速一致性的依赖,理论推导表明光速与转速满足线性关系c = 10mωc/0.01˚。本方法为单程光速测量及相对论基础假设检验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高端量子光芯片的前沿创新设计与严苛质量检验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实施方案。
目的 概述用途探索产品品管圈(QCC)活动应用效果为了提高跌倒高 危病人的复评率。方法 2024 年 2 月我院康复科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取该院 2023 年 6 月-2024 年 6 月收治的 178 例跌倒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提高跌倒高 危患者复评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应对策。结果 品管圈活动启 动后,跌倒高危病人的复评率从改善前的 3.43%上升至改善后的 15%,达到原先 设定的目标值。结论 此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我院高危跌倒病人的复评率,提高了 各项评估,提高了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使个人的临床护理能力得到提高, 跌倒伤害率得到降低,病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医 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慢性肺病的临床护理需求与支持策略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肺病患者,依据不同护理策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需求与支持策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指标(如FVC、FEV1及FEV1/FVC比值)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显著提高(从46.12±7.7提高至64.9±1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从66.4±10.9降至44.3±4.1),而对照组改善效果较小;观察组在FEV1/FVC比值等肺功能指标也表现出较好的提升。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结论 采用针对老年慢性肺病患者的个性化临床护理需求与支持策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与治疗满意度,对提高老年慢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蛋白肽(Soy Protein Peptides, SPPs)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豆蛋白肽因其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体外实验发现,大豆蛋白肽被证明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骨基质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助于骨形成。同时,大豆蛋白肽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因炎症引起的骨质疏松。目前大豆蛋白肽在分子水平上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体内动物实验显示,大豆蛋白肽可以通过调节骨代谢来改善骨密度。一些研究表明,补充大豆蛋白肽能够显著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此外,大豆蛋白肽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如增加降钙素和调节甲状旁腺激素,间接促进骨代谢的平衡。这些体外和体内实验的结果为大豆蛋白肽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大豆蛋白肽在临床上的研究仍然有限。目前,仅有少量的小规模临床试验探讨了大豆蛋白肽对绝经后女性骨健康的影响。包括临沂金锣医院开展的小分子肽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补充大豆蛋白肽可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但由于样本量小、试验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此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开发含有大豆蛋白肽的功能性食品或营养补充剂,将其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本文主要综述了大豆蛋白肽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高压电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核心动力设备,其运行状态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与安全。针对高压电机运行中易出现的机械与电气故障,本文围绕运行状态监测技术、故障类型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及优化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对比振动、温度、电流电压及绝缘状态等监测技术的应用参数与精度,明确不同技术适用场景;结合定子、转子、轴承等常见故障的成因与特征参数,建立故障判定阈值体系;采用小波变换预处理、时域 - 频域特征提取及 BP 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实现监测数据有效分析,诊断准确率达 92% 以上。最后提出优化监测布局、完善数据管理及加强人员培训的策略,数据表明该策略可使故障漏检率降低 25%、误判率降低 18%,为高压电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