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下载:157 浏览:2021

仪壮壮 《中国土木工程》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在确保工程安全、提升工程质量和延长工程寿命中的作用。文章首先概述了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原材料检测、机械设备检查、施工技术控制、施工人员把控和施工工序调整。随后,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如完善管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监控和人才培养。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下载:21 浏览:254

任娇菡2 任真1 徐进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作为世界知名的理工大学之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拥有2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经费保障、国际化教学、师徒传承、课程设置、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术评价机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独具特色。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模式进行剖析,最终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三要素"模式,即为学者提供教学基本保障、创新文化土壤及学术生态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参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提出了有关经费支持、思维培养、学术评价机制的三方面建议,以期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服装设计教学体系的“艺工融合”理念与设计思维培养 下载:36 浏览:286

柴丽芳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反思目前服装设计教学的二元式模式,提出"艺工融合"理念的核心在于"融合",重点体现在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上;借鉴设计学科的教学研究成果,分析目前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论述服装设计思维的多学科基础领域和思维方法;明确了服装设计教学体系的核心是设计思维的培养,分析了服装设计思维的多学科基础架构与特征;服装设计思维是多层级知识逐渐形成系统架构的过程,最终体现为一种学科界限消融的深层思维能力,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海外设计学科前沿人才培养模式趋势研究 下载:22 浏览:257

张弛1 陈洁2 《设计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必须进行相应的革新,这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做出相应改变,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大学文化的营造以及教师素质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通过整理当前设计学科教育模式相关的国内外政策和研究,结合设计学教育模式相对领先的海外高等院校的发展实践,总结出设计学前沿教育模式发展的四大趋势,为未来中国设计学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苏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为例 下载:29 浏览:308

陈俊池 宋婷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艺术人才的培养除了通过各大院校开展学历教育之外,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艺术人才开展非学历教育也非常重要。由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江苏艺术基金2018年度人才培养项目"网络文艺理论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以树立正确思想为培养导向,以融通理论与实践为培养目标,以利用先进技术为培养手段,构建了积极有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24 浏览:191

易显 钦伏波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产品艺术设计逐步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延伸到无形的系统和服务,无疑对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定位也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深度调研产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专业现状和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未来趋势,提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人才培养方向,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下载:68 浏览:341

田野 《体育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明确职业教育建设发展方向,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企业能力,人才培养规格对接社会需求是接下来教育教学工作主线;体育教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完整的参与个体,是整体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宏观上,从体育教学机制创新,教学考核评定,体育教学环境转变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做出整体规划;微观上,从科学、实效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评价方式创新等体育教学内在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合改革大背景,科学、合理、有序的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研究 下载:58 浏览:345

吴瑞红 刘伟 王爱博 王悦 朱峰 《体育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走向世界的基石,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整体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此过程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直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传统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针对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当前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更好地推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基于“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载:51 浏览:255

张帆1 初立伟2 《体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下降,社会实践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丰富实践资源,培养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

单向度理论视角下当今我国大学生篮球人才培养审思 下载:75 浏览:328

张梦露 《体育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文章联系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审视当前中国大学生篮球教育,发现人才培养存在"扁平化和单向度"。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篮球教育非专业化;篮球文化片面理解;篮球工具理性过度张扬,追求名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本质的遗忘;"学训矛盾"等。它使篮球水平停滞不前,陷入僵局;篮球教育沦为工具性教育,违背大学篮球教育的宗旨;教学精神远离大学初衷,严重导致了专业之间的隔阂。在此情形提出建设性建议,对于改进和完善中国大学生篮球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思考 下载:78 浏览:329

孙波 《体育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将围绕我国篮球项目体育竞技后备人才为主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以此来探讨我国篮球项目发展现状以及战略分析。针对我国篮球发展现状,从人才队伍培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阶段任务、战略步骤与战略措施等方面着手,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拟定我国篮球项目人才队伍培养的发展蓝图。

艺术学理论与文化产业的学科互渗现象刍议 下载:25 浏览:319

宗祖盼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艺术学"升门"以来,艺术学理论与文化产业的学科互渗成为一种新的现象。艺术学理论介入文化产业具有特殊的中国语境:艺术理论家以批评的姿态入场,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的研究队伍;文化产业改变了艺术的存在形态,成为当代艺术学理论拓展的一个分支;文化产业的文化本位原则,唤起艺术学界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艺术学理论视域下,文化产业研究与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由此衍生出文化产业史、论、评的学科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突破"圈地"思维,树立"新文科"观念,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及途径分析 下载:69 浏览:389

程慧婧 王蕾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媒体行业正处在转折时期,媒介融合就成了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要想适应媒介融合时期的发展就必须要着重培养融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正处于一个发展变革时期。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融合新闻传播,就要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要强化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教育基本理念,努力弘扬人文精神,新闻传播人才要面向世界,开拓视野,要探索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新模式努力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新时代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聊城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建设与实践 下载:25 浏览:216

田肖红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了跨学科新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基于近年来其世界史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展,聊城大学积极申请设置该专业,并于2015年招收首届学生。四年多来,聊城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积极探索,在本专业招生与培养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外语课程设置与日常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明确进展和一定成绩。对于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本专业师生团队秉持开放学习理念,致力于在探索实干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在各高校的发展将会进入新的历史际遇期。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西安外事学院工科专业为例 下载:67 浏览:388

彭丽霞 张改莲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摘要: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贴合工作岗位需求,增强学习者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及长远职业发展基础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实践教学的设计和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以西安外事学院工科专业建设为例,总结了"一主线、二坚持、三平台、四层次、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其他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高职院校新商科类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下载:68 浏览:385

秦琴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从而快速产生新的岗位,"无界零售"、"人工智能"、"精准推送"等由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商业名词喷涌而出。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新的商业模式构建以及新的商业组织等正在悄然地以"去中心化"的全新模式描绘出新面貌的社会生活。各个高校是否能快速跟上时代的步伐,完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新商科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商科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思路,并归纳了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基于职业竞争力培养的“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定位探索 下载:65 浏览:373

刘庆红1 史晓君2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5期

摘要:
高水平专业建设要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过程中有些专业无法达到预期的无缝对接培养目标。技能导师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技能导师工作室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了协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工学交替、协同育人、培育教师、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等功能。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招聘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63 浏览:377

袁海源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4期

摘要:
学校希望培养出优秀毕业生,企业希望招聘到优秀新员工,只有搭建校企合作桥梁,集中优势资源,才能促进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招聘共赢的局面。为了解决企业招聘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脱节问题,需要研究校企人才培养的交互机制。本文尝试提出一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路径,以纺织一级学科人才培养为例,整合相关资源,从健全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创新育人的模式和谋求校企学生三方共赢等方面入手,构建"4321"校企人才培养项目模式,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初探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核心问题 下载:62 浏览:309

赵云鹏 周明 《体育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社会对篮球后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培养更多的篮球人才,高校根据教学现状改进了篮球教学方式,注重对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指导。篮球后备人才可体现国家篮球技能水平,作为篮球发展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高校制定篮球教育教学计划,注重对高素质、技能型后备人才的培育,由此提高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

从人格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看大学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下载:62 浏览:448

孟昭霞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人格是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人格的形成既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也受环境、教育、成熟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不同的人格特征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同。大学教育中,从人格角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有利于创新的人格特质,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1/2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