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模式、共性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载:42 浏览:275

常旭华 李晓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高校因地制宜地选取转化路径和交易形式,对提高其转化效率、实现转化价值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校转化能力和意愿、科技成果价值及教师行为决策,提炼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层面存在的四类主要模式,技术超市、重大攻关、技术秘密转让、体外循环,并归纳得出每种模式的典型特征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从专利数量失控、过程管理缺位、权利下放过快三方面分析成果转化的共性问题及其负面效应。最后,针对具体不足和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网络平台的公共性及其实现——以电商平台的法律规制为视角 下载:49 浏览:300

刘权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网络平台是组织生产力的新型主体,在数字经济时代承担着维护网络市场秩序、保障用户权益的公共职能。网络平台对其用户,特别是对平台内经营者,具有强大的支配力和影响力,此种平台权力属于典型的私权力。网络平台行使私权力有助于减少平台内经营行为的负外部性,弥补政府规制能力的不足,但其私权力也容易遭到滥用。除了要借助市场竞争机制和传统私法规范约束平台私权力,还有必要引入公法原理及其价值要求,对平台私权力进行适度干预。网络平台制定和实施规则时,应遵循基本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标准。法院应对平台滥用私权力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立法者应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平台责任。

黄宗羲的公共性思想——以《明夷待访录》为中心的考察 下载:57 浏览:411

朱承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在公共性维度有着丰富的体现。黄宗羲正视人性之私,但要求为政者在履行公职时应以公抑私,君主不能以最高权位谋取一家一姓之私,群臣也不能将职分定位在效忠于一家一姓。黄宗羲主张,国家的大根大本在于制度建设,但制度建设的正当性不在于维护帝王统治,而在于其利于天下万民的动机与措施。为了更好的使民众参与政治事务,黄宗羲特别主张通过完善"学校"制度和拓宽"取士"渠道来促进士人和民众的公共议政、公共评判、公共参与,以此完善国家的公共治理。黄宗羲的公共性思想既是传统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也是近代以来公私之辨的先声,对于现代政治治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主体性、公共性与世界性:价值哲学的视野 下载:64 浏览:434

晏辉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如果说"现代性"是一个把握现当代生活世界的原初性范畴,那么主体性、公共性与世界性则是把握"现代性"范畴的关键词。针对现代性语境下哲学本身的意义、哲学之于生活世界的价值,只有站在价值哲学的高度才能很好地理解哲学与生活世界之相互嵌入、相互构造的关系,也才能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和对待现代性及其所造成的创价与代价。价值哲学把握现代性的方式乃是客观因果性陈述与意义妥当性陈述的统一,前者旨在呈现现代性之原始发生的轨迹,后者意在对现代化过程及其诸种后果做出可接受的价值分析,指明一种整体上的好生活是如何可能的。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下载:66 浏览:474

王汝蕙1,2 《文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基于汉英可比语料库,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检索软件,对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与英美小说语料库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进行差异性对比,尝试验证以小说为题材的英译本中翻译共性的表现程度。研究结果印证了大部分的翻译共性假说,但也证实了汉英语言差异、体裁限制、译者风格以及源语渗透效应等因素对于翻译共性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汉语小说的英译文本具有独特的"翻译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特征。

私社区: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 下载:425 浏览:413

谢静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提出私社区概念,以描述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新关系。借助于当前独特的地理媒介,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构造了自我与地方、自我与他人的多重关系,展示出散布式、碎片化的社区形象,并且在社交网络中以多种方式连缀、拼贴。这种社区形态打破了传统社区统一、稳定的公共形象,体现了个体与公共的矛盾性共存,因而称其为私社区。与传统的依赖性、政治性社区不同,这种私社区主要呈现出审美的公共性。而地理媒介的具身中介化性质,耦合了身体、物质与符号,连接了具身与中介、物质与象征,由此创造了私社区新的社区感。地理媒介生成的私社区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和现代社区,但是开启了一种新的社区生活,同时影响个人的主体性与社区的公共性。

补贴退坡、共性技术供给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下载:83 浏览:450

郑月龙1 冷峥峥2 王琳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考虑节能指数、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共性技术供给、政府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建立了政府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燃油汽车企业之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补贴下限与准入标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收益和政府收益作用方向相反,对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均衡价格和销量均无明显影响,政府补贴下限、准入标准及两者共同调整的结果使得汽车市场达到由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共存的均衡状态;随着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的增加,汽车市场呈现燃油汽车"消"而新能源汽车"长"的均衡状态,随着共性技术空缺度增加,出现燃油汽车"长"而新能源汽车"消"的均衡状态,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及共性技术研发和建设是补贴退坡背景下更具根本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驱动力量。

阳明心学的定性及良知的公共性与无善无恶 下载:59 浏览:427

董平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否定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阳明心学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定性,认为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有其本身的独特义域,与主观唯心主义实有本质不同;2.强调良知作为人的本原性实在,实际指向人的类本质共性,是必然具有"公共性"的;3.关于良知或心体本身的"无善无恶"问题,自"天泉证道"之后即争讼不已,作者基于儒学传统的"中道"之义,就"价值"与"存在"的二重维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之处理"无善无恶"与"至善"的内在关系。

核电主管道不锈钢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疲劳裂纹萌生行为 下载:86 浏览:463

武焕春1 薛飞1 李成涛1 方可伟1 杨滨2 宋西平3 《新材料》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腐蚀疲劳测试系统研究了高温高压水环境下两种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用不锈钢的腐蚀疲劳裂纹萌生行为。结果表明,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裂纹主要在材料表面的驻留滑移带处萌生,少量裂纹在两簇驻留滑移带交界的亚晶界面处。含有少量铁素体的Z3CN20.09M奥氏体不锈钢的疲劳裂纹依次在试样表面的驻留滑移带处、相界处和点蚀坑处萌生,但主要是在驻留滑移带处。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水环境下氧化膜的组成和腐蚀疲劳试样横截面的形貌,分析了疲劳裂纹在滑移带处萌生的机理。最后对比分析两种不锈钢裂纹萌生机制的异同,并讨论了铁素体对材料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

分析财务ERP会计操作相关业务共性经验总结 下载:62 浏览:439

喻宙 《财会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本篇文章首先对ERP系统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实用性、整合性、实时性和及时性四个方面入手,对ERP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财务ERP会计操作相关业务共性经验总结思路。

分析财务ERP会计操作相关业务共性经验总结 下载:68 浏览:449

喻宙 《财会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本篇文章首先对ERP系统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实用性、整合性、实时性和及时性四个方面入手,对ERP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财务ERP会计操作相关业务共性经验总结思路。

铁素体不锈钢在高温尿素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下载:62 浏览:459

黄安然1 张伟2,3 王学林1,4 尚成嘉1 范佳杰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对三种商用车排气系统用铁素体不锈钢(436L、439M、441)进行了尿素结晶腐蚀试验,以模拟铁素体不锈钢在商用车排气系统内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中的渗氮腐蚀行为。探究了合金成分及夹杂物对不锈钢耐高温尿素腐蚀的影响,并依据EDS表征结果阐释了材料内部腐蚀的渗氮机理。研究表明,在高温热震疲劳和氧化的协同作用下,高温高氮的环境导致铁素体不锈钢晶界及晶内局部区域快速析出氮化铬颗粒,造成晶界及基体局部区域贫铬。由于436L和441不锈钢含有较高的Mo和Nb,其耐高温尿素腐蚀能力显著优于439M。此外,由于436L和441不锈钢中夹杂物细小弥散,也降低了氮化铬在夹杂物的形核析出几率,成为提高抗高温尿素腐蚀的另一个因素。

长期时效对20Cr1Mo1VTiB螺栓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477

赵孟雅1 彭涛1 赵吉庆2 杨钢2 杨滨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对20Cr1Mo1VTiB螺栓钢进行拉伸和冲击实验、TEM和SEM观测并测量其XRD谱,研究了其在500℃进行0~2000 h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原板条状贝氏体分成若干个包体,其平均尺寸由时效前的14μm减小到时效2000 h后的9μm。在0~2000 h时效过程中碳化物尺寸没有明显增大,主要析出相VC和Ti C弥散分布在晶内、板条界和板条内。VC相呈椭球状,随时效时间的延长TiC相由长条状变为方形。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贝氏体板条的边界逐渐模糊,时效2000 h后板条的宽度明显增加。在长时间时效过程中20Cr1Mo1VTiB螺栓钢的力学性能没有大幅度的变化而保持着较高的值,表明其可在高温下长期使用。

基于城市住区空间公共性缺失的背景解读“拆围墙”的意义 下载:61 浏览:479

周霞 李险峰 《中国建筑》 2019年10期

摘要:
物质空间的变革归根结底是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拆围墙"和"街区制"的实施意义在于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共享。当下住区围墙的存在似乎成为实现街区制的阻碍,但围墙之困的根源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内外有别空间观念的延续。该文基于城市住区空间公共性缺失的背景,对门禁住区和非门禁住区的空间公共性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公共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而空间形态的转型首先在于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

通识教育的公共性与本科公共课的深度定位 下载:46 浏览:260

尤西林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通识教育的公共性可从现代教育变革高度涵摄公共课,进而为本科教育提供深度定位。与专业教育系科分化性相比,公共性是通识教育最为根本的特性,它体现着公共课-本科-大学三者深度的基础性关联。这意味着公共课不仅支撑着本科教育,而且维系着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现当代兴起的通识教育并不是与专业对立的特殊类型的公共课教学,而是立足反思与整合专业分科教育、重建本科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公共性教育。公共性不仅指各专业公共的工具技能教育,也是跨专业交叉融合诞生新专业的学术整体系统性,其最普遍的"通"指向的不仅是可跨专业迁移创新的元认知结构,而且是价值规范专业知识的知意情融通的人格主体。这一目标已融入大学教育核心而涵盖了全部专业与全部受教育者。

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下载:93 浏览:492

仲彦鹏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大学教师置身于科学研究活动中,其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从"社会、互动与冲突""语言与心灵""主我、客我与自我"三方面搭建起研究分析的框架。通过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历史演变、发展路径与科研公共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可知,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具有"依据与赋予的合理性""维系与纾解的正相关性""主动与被动的反思性"等正向关系。对这一关联性的审视与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及其科研公共性的理解。

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下载:94 浏览:493

仲彦鹏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大学教师置身于科学研究活动中,其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从"社会、互动与冲突""语言与心灵""主我、客我与自我"三方面搭建起研究分析的框架。通过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历史演变、发展路径与科研公共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可知,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具有"依据与赋予的合理性""维系与纾解的正相关性""主动与被动的反思性"等正向关系。对这一关联性的审视与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及其科研公共性的理解。

试论师幼关系的公共属性 下载:81 浏览:490

胡福贞 游显云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4期

摘要:
在既有的学理探究中,对于师幼关系这一发生在公共教育领域特定角色之间的教育关系,人们惯于从亲密性的角度加以分析,将师幼关系与亲子关系类比,使师幼关系的理论探讨散漫化、简单化和浪漫化。在实践中,师幼距离过近,导致教师公正客观教育观念的淡化、"爱"的教育情意的散漫以及随意教育行为的滋生。事实上,师幼关系与亲子关系有实质性不同,既具有"私人伦理"属性也具有"公共伦理"属性,其公共属性主要表现为公正性、义务性、专业性。为澄清理论研究与幼教实践中有关师幼关系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对师幼关系的公共属性加以明确,以公正性为基本前提,以专业性为支点,以实现师幼关系的义务性要求为目标,从而唤起人们对教育世界中师幼关系合理边界的觉知与尊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与实践能力。

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的共性讨论与探究 下载:124 浏览:1468

王晓琴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问题是我国抗衰老防治的研究重点,与此同时这也可能是诱发外周脉血管病、脑梗死、冠心病、中风等慢性病的几个主要诱因。中国中老年动脉粥样脑血管硬化疾病的平均患病率高达36.2%,且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远高于普通农村患病率。男性中老年人的平均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并且发病年龄越大,发病情况更严重。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硬化一般分为肝动脉系统粥样的硬化、脑动脉斑块粥样性硬化、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肾动脉系统粥样的硬化等。不同部位的斑块动脉性粥样硬化引发的病症及后果都不尽相同。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的病症,以及二者的共性展开论述。

新时期科技情报翻译工作浅析 下载:142 浏览:570

​范传华 《文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国际竞争在科技领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作为立足本职岗位的科技情报与科技翻译人员在新时期的定位和作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科技情报和科技翻译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彼此的联系也在增强。本文从新时期科技翻译对科技情报的重要性、科技情报对科技翻译的要求、两者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入手,解读如何更好的实现科技情报与科技翻译工作的良性互动与提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