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市井文化述求的商业空间设计调查与分析 下载:32 浏览:193

夏晋 李紫含 《中国设计》 2020年8期

摘要:
为促进市井文化与现代商业物质空间更好调和,提高民众在商业空间中的参与感。以市井文化的"述求"为视角,对现代商业空间的市井述求表达载体,表达方式展开分析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商业空间中市井文化述求的设计方法。得出了基于市井文化述求下商业空间的设计方法。市井文化的回归是一种情感文化的注入,通过研究能为市井文化述求下的商业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讲故事,话情怀,乡村民宿体验性设计研究 下载:42 浏览:280

王静 楼一蕾 《中国设计》 2019年8期

摘要:
随着乡村民宿的日益发展,民宿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从城镇民宿与乡村民宿,酒店与民宿的区别入手,溯源乡村民宿的概念、特点。并以笔者参与设计和调研的几处民宿为例,将民宿按体验内容分为文化体验型、自然教育型、休闲养生型三种,重点研究民宿设计的核心——体验性设计的方法。文化体验型要串点成线,构建民宿体验的场域性;自然体验型要结合客群需求,开发自然教育内容;休闲养生型要灵活定价,实现住养一

IP电影热的理性审视 下载:91 浏览:499

史可扬 史之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近两年IP电影大热,IP要持续成为中国电影的丰富矿藏,需要解决IP素材本身足够优质,提升投资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坚持美学情怀,突破陈旧模式,抬高中国电影门槛等问题;而已经出现的IP电影远离现实、偏离传统、艺术创新乏力、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艺术等现象,需要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中国电影有着优良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100多年的中国电影史,留下了太多的优秀之作,也创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十七年"、80年代等几个中国电影的高峰,而人道主义情怀、入世精神、美善并举、忧患意识等等艺术原则,是中国电影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所以,电影还须重内功,回归本体,勿忘初心。

“虚妄”、“油滑”与晚年情怀:《故事新编》新解 下载:57 浏览:475

汪卫东 《中国文学》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梳理《故事新编》的写作过程,本文考察了"油滑"产生的起因和过程,这背后有鲁迅两次绝望中思想与写作的复杂转换。源于绝望,由荒诞到"虚妄","油滑"潜滋暗长。"油滑"基于"虚妄"意识的形成,"虚妄"超越绝望中的一系列悖论,表现在创作中,"油滑"油然而生。"油滑"在《故事新编》中具有"润滑剂"的功能,让所有矛盾的对立项消除了界限,达到一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多维思想与艺术境界,《故事新编》的奥秘,就在这一情怀和境界中。

山水情怀 精神归复——刘湲《秋山闻道》的审美意蕴解读 下载:52 浏览:331

王爱国 翟毅 《当代艺术》 2020年10期

摘要:
刘湲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秋山闻道》,聚焦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古琴音乐的音响形式为参照,营构出丰富而感性的意象世界。《秋山闻道》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大音稀声""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透射出中国文人音乐传统中自我吟咏,精神自由的文化追求,也反映出作曲家立足传统的现代审美意识和开拓民族管弦乐新法的革新精神。

映现于山光水色中的家国情怀——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暨中国江南电影学术讨论会综述 下载:36 浏览:403

王兵兵 《当代艺术》 2018年11期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围绕电影的研究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学科,如电影叙事学、电影美学、电影社会学、电影伦理学等。这些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十分高,因而似乎难以综合。中国电影学派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一种文化思潮。"中国电影江南美学"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将中国学者研究电影的不同方法整合起来,试图建立一个中国江南电影研究的独特模式。

理工科院校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研究 下载:72 浏览:398

张凯1 赵玉梅1 代秀峰2 杨曰健3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思想,培养家国情怀是可着力的点。我校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亟待提高,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育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从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自强教育、法制教育的意识开始,逐步构建家国情怀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意识和爱国热情,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文人的山水情怀——琴曲《山居吟》的音乐分析及演奏 下载:65 浏览:411

金小兮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山居吟》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琴音乐佳作,早在明代1425年的《神奇秘谱》中已有记载,并收录于多部琴谱之中。该曲结构严谨,意趣生动,全曲采用散板,在短小的篇幅中多次出现调性转变,是本曲特别之处。笔者试以龚一先生的演奏版本为代表,对琴曲的历史、结构和调性、演奏技巧特点、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评述,力图更深入地解读此曲的传统风貌和文化内涵。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 下载:67 浏览:476

李瑞1,2 程莲雪1 唐智松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0年至2018上半年所收录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发现有2 604篇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分析对象。将导出的文献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变分析来捕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对策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关研究越来越注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师内在素质的提升,趋向于探讨城乡统筹中的中小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偏僻农村学校的特岗计划及教师配置问题、农村学校青年教师以及艺体等学科教师补充问题。针对已有研究的盲点和薄弱环节,未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注重以下方面:第一,关注国家乡村教师政策的落实,提高实效性;第二,关注流动中的乡村教师教育,提高统筹性;第三,关注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认同感;第四,关注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提高融合性;第五,关注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激发主动性;第六,关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高针对性;第七,关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队伍,建成专家库。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下载:78 浏览:404

田拾德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作为极为重要的部分,是我国每位公民均应具备的精神及素质,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更应具备极强的家国情怀。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基础上,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家国情怀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其民族自信心,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概述家国情怀教育内涵,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作用,重点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浅议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策略 下载:88 浏览:823

瞿贻波 《中文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也是人民内心深处的一种价值追求,富有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诗词是一种重要的家国情怀表达方式,古诗词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方式。家国情怀,不仅仅表现在令人精神振奋的文学作品中,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这种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都是从“家国”这个词里散发出来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要利用好语文课本和诗词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心得体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

串联解析,感悟情怀——“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究 下载:128 浏览:1301

黄艳芬 《当代中文学刊》 2023年9期

摘要: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相比,群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的重点放在阅读目标上,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以唐宋古典诗词为媒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下载:213 浏览:2151

许龙珠 《当代中文学刊》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唐宋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蕴含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家国情感。通过这些诗词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助于传承文化遗产,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国家的深厚感情。本文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通过唐宋诗词教学,深化学生对忠孝、爱国以及勤劳奋斗等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

家国情怀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下载:327 浏览:2822

冯方瑜 《中文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家国情怀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弊端,然后提出三条解决策略,为在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提供参考。

基于家国情怀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下载:368 浏览:2693

孟凡森 《文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家国情怀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 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弊端,然后提出三条解决策略,为在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提供参考。

基于家国情怀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下载:407 浏览:3082

​曾云英 《文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家国情怀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弊端,然后提出三条解决策略,为在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提供参考。

家国情怀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下载:174 浏览:2208

刘书武 《中国文学》 2021年11期

摘要:
家国情怀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弊端,然后提出三条解决策略,为在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提供参考。

杨宪益诗人情怀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下载:173 浏览:2154

陈莉 《中国文学》 2021年5期

摘要:
杨宪益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化史学者、诗人。目前,国内对译届泰斗杨宪益先生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然而对于杨宪益先生的诗人身份在翻译界似乎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活动,结合其诗歌创作活动,探析译者杨宪益的翻译观。研究表明,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活动是译者多维度地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翻译生态环境,不断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结果。

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下载:102 浏览:1041

闫春艳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中国的红色文化是一笔珍贵的遗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怎样把“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入初中语文课堂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与红色文化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了剖析,并对二者融合的意义、原则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追寻红色记忆 ,厚植国家情怀——探寻红色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途径 下载:150 浏览:1859

郑柳薇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适应国家红色记忆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国高中的教育活动需要与教材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完成对红色文化的丰富学习和掌握。在高中阶段,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采用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继续展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本文旨在通过挖掘探寻红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确保语文课堂的教育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