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滩海油田集输管道次声波泄漏监测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下载:90 浏览:272

吴鹏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提高滩海油田海底管道和陆岸管道油气泄漏监测的有效性,选用了次声波法对上述管道的泄漏进行现场监测试验。试验设计了30、20、10、5、3 mm孔径的孔板,用于模拟管道上不同的泄漏点,并分别研究了油、气、水多相流海底管道和油水两相流陆岸管道泄漏的次声波法监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对于油、气、水混输管道,管道两端的传感器不能接收到清晰的泄漏次声波信号;对于油,水混输管道,管道两端的传感器可以接收到泄漏的次声波信号,且泄漏点孔径越大,次声波的信号越强,但对于泄漏孔径≤3 mm的管道,其泄漏所产生的次声波信号不能被位于管道起点和末点的传感器监测到。

陆上油田集输管道腐蚀失效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52 浏览:418

李国民1 刘国勇1 张波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某陆上油田在近几年的开发过程中,集输管网受到严重的腐蚀破坏,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对已建地面系统介质组分监测,发现管道原油中含有大量的CO2,又对典型失效管件进行分析,明确了集输管道内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给出了一系列的腐蚀防治措施:添加缓蚀剂防护、加内涂层、采用HDPE管穿插内衬、碳纤维补强、采用非金属管材等,并且逐步形成一套防治结合的腐蚀防治技术体系,使管道失效数量连续下降,安全环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可为类似油田集输管道内腐蚀防治提供参考。

油田集输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下载:129 浏览:1432

张海良 《天然气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本文对油田集输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现状进行分析,并及时解决,保证油田集输设备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油田集输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能推动油田开发的大力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本文首先对油田集输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油田集输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油田集输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对策。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油田集输泵站的应用 下载:284 浏览:2806

门虎 《传感器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在油田集输泵站中,实际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原油质量也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的需要,有必要正确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使高新技术更好地为油田集输行业服务。

合理选用热媒炉导热油及延长寿命的有效策略 下载:365 浏览:3178

张坤先 李学忠 《天然气进展》 2021年8期

摘要:
由于热媒炉加热系统如此多的优点,在油田集输、外输管道和炼油生产装置的伴热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热媒炉系统中作为中间传热介质—导热油的选择、设计参数的优化和系统的运行维护,对于提高热媒炉加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延长导热油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油田集输系统的节能途径 下载:58 浏览:1250

翟宝平 《石油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在油田的实际生产和运营过程中,能源消耗问题尤为突出,石油的提取效率相对较低,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面对这些问题,为了实现油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优化石油的开采与使用流程,进而提高能源的提取率和利用效率。油田企业应当高度重视集输工艺与开采作业不匹配的情况,尤其是集输环节中的节能问题。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节能目标,从而全面提升集油过程中的节能效果以及油田的整体运营效益,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推动油田产业向着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油田集输系统的能耗与节能研究综述 下载:99 浏览:1019

崔红雨 《石油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对于城市建设以及能源发掘等方面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但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不断的地建设,也意味着能源的供应日益紧张,而对于如今的能源现状,针对油田开发和能源收集系统需要重视节能降耗。我国对于原油的产出和运输集输系统扮演着不可缺失的角色,想要在油田集输系统中采取节能措施,就需要对消耗的电能以及热能进行重视。

高含水油田集输系统节能措施应用分析 下载:89 浏览:1063

卜金玉 《石油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全球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高含水油田日益普遍,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的生产和环保挑战。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率不断上升,集输系统能耗增加,节能减排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三个角度阐述节能措施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工艺流程优化、设备升级改造以及管理创新等具体应用策略。研究表明,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高含水油田集输系统的能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油田集输节电方案的探讨与实践 下载:301 浏览:3355

陈玉凤 严建国 徐秀枝 《石油科学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分析了辽河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电能浪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采用高压变频、内反馈串级调速等大功率输油泵的调速技术,并采用推广使用螺杆泵、提高离心油泵效率等措施,使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两年内用电量下降24%,生产单耗减少22%,取得了节电降本增效的实践经验,并对集输行业几种有效的节电途径进行了探讨。

油田集输节电方案的探讨与实践 下载:326 浏览:3240

陈玉凤 严建国 徐秀枝 《石油科学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分析了辽河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电能浪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采用高压变频、内反馈串级调速等大功率输油泵的调速技术,并采用推广使用螺杆泵、提高离心油泵效率等措施,使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两年内用电量下降24%,生产单耗减少22%,取得了节电降本增效的实践经验,并对集输行业几种有效的节电途径进行了探讨。

浅析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建设 下载:326 浏览:3091

许兰香 《石油科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集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归根结底是利用了计算机软件、PC服务器以及交换机等高新科学技术,从而实现集输工程建设精准到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集输系统是指从事油气集输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主要担负着油田原油的外输、天然气开采收集与外供、轻烃生产等任务。它的生产特点主要有:分散性,油井分布随着地下油层而变化,一般呈现在一定范围分散性。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对油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油田长期战略化发展的技术支持,是油田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远程操控多个采油井或者采油站,从而实现采油井站的既定流程运营和监控。

油田集输系统综合节能配套技术研究 下载:374 浏览:3259

刘国庆 《石油科学研究》 2022年期

摘要:
目前集输系统存在设备老化陈旧、自动化程度低、部分装置耗电高等问题,造成大量电能消耗。针对集输系统存在问题,应用变频调速器、改造装置、优化配置无功补偿及新技术等用电综合措施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油田集输管网增压点处理技巧探析 下载:354 浏览:3221

薛守华 郭立营 于燕 《石油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研究区域油田属于中低渗油气藏。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油井压力和产能逐渐降低,为了充分发挥油井产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需要进行增压开采。增压开采后,地面管网系统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需要进一步论证评价,本文通过对管网运行参数进行分析,明确了管网运行评价指标;通过对管网系统进行适应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确保增压后管网系统满足生产需求。

油田集输管网增压点处理技巧探析 下载:321 浏览:3240

薛守华 郭立营 于燕 《石油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研究区域油田属于中低渗油气藏。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油井压力和产能逐渐降低,为了充分发挥油井产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需要进行增压开采。增压开采后,地面管网系统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需要进一步论证评价,本文通过对管网运行参数进行分析,明确了管网运行评价指标;通过对管网系统进行适应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确保增压后管网系统满足生产需求。

浅谈油田集输腐蚀结垢的原因与措施 下载:342 浏览:3568

王增立 《石油科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石油的开发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已经离不开石油。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进,各行各业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对油气能源的依赖也日渐加深,石油与天然气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油气集输管道工程更是迈入了集中建设时期,而油气集输管道中的腐蚀结垢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油气集输的关键问题。所以,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防腐技术对油田集输进行有效管理,是当前油气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试论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建设 下载:308 浏览:3094

刘莹1 贺晓敏2 李佳3 李佳4 《石油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集输系统是指从事油气集输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主要担负着油田原油的外输、天然气开采收集与外供、轻烃生产等任务。它的生产特点主要有:分散性,油井分布随着地下油层而变化,一般呈现在一定范围分散性。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对油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油田长期战略化发展的技术支持,是油田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油田集输信息自动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远程操控多个采油井或者采油站,从而实现采油井站的既定流程运营和监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