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给药干预辅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近远期疗效差异研究 下载:48 浏览:366

陈荟郦 曾朝霞 黄祖烽 苗晓晴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给药干预辅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15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B组患者于术中采用丝裂霉素C处理创面,C组患者术毕时注射贝伐单克隆抗体术后滴注环孢素A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3个月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 I t)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痊愈率最高(92. 0%),A组次之(78. 0%),B组最低(48.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复发率最低(2. 0%),A组次之(8. 0%),B组最高(30.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术后BUT、S I t相比,患者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术前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相比,C组高于A组,A组高于B组(P <0. 05),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环孢素A能够降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后复发率,效果优于丝裂霉素C,采用贝伐单克隆抗体能够增强环孢素A治疗效果,维持术后泪膜功能稳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天然气低温分离系统低温安全性分析及应用 下载:46 浏览:357

梁德炽1 符参2 汪建明1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8期

摘要:
低温分离技术是天然气处理工艺脱油脱重烃的核心,其安全可靠运行是天然气处理工艺平稳运行的关键。通过对低温分离系统运行流程、材料低温适用性、管道应力分析、工艺模拟计算等方面进行低温安全性评估,从而确保低温分离系统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安全平稳运行,以保证安全生产。

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 下载:68 浏览:334

肖彦燊 《诊断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98例,依据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与对照组的95.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行走能力、下楼能力、屈曲能力、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疼痛发生程度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探讨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效果 下载:89 浏览:111

梁霞梅1 罗淑桂2 《诊断医学》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在临床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疗效,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4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行囊肿剥除术,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总的住院时间均要较观察组患者长,术中出血量也比观察组多,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率为90.48%,观察组为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观察组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1.43%,观察组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良性卵巢囊肿的患者而言,无论是采用经阴道还是腹腔镜手术,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经阴道囊肿剥除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也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渐新统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下载:79 浏览:454

朱沛苑 范彩伟 元庆涛 尤丽 谭建财 《天然气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明确琼东南盆地新近系中新统与古近系渐新统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推动该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进程,进而打开深层勘探新局面,以该盆地崖城区与宝岛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个研究区中新统与渐新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特征,明确了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崖城区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较近,导致该区中新统与渐新统储层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低于宝岛区;②崖城区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微孔隙等次生孔隙;③崖城区储层具备中孔隙度、高渗透率、较细喉、均匀型等特点,宝岛区储层具备中—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微细喉、不均匀型等特点;④随着埋深增加,崖城区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呈降低趋势;⑤沉积相带是琼东南盆地储层物性的先决控制因素,成岩作用是其关键控制因素,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储集性能变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层超压对储层储集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有限。

基于地震相及生产动态的沉积相研究——以莺歌海盆地M气田新近系上新统莺歌海组二段I气组为例 下载:58 浏览:450

彭旋 岳绍飞 周伟 李佳 彭小东 《天然气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M气田是位于莺歌海盆地的大型海上气田,海上气田具有钻井资料少而地震资料品质优的特点。为了明晰该区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调整传统沉积相的研究思路,以该气田新近系上新统莺歌海组二段I气组为研究对象,依托优质地震资料开展了岩心、单井、地震、沉积的精细剖析,并结合已钻井、生产资料建立了"地震相—沉积相—生产动态"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精细地表征了沉积相特征,系统阐述了沉积演化过程,指导了气田后续调整的成功实施,为气田后期的开发调整提供了借鉴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①莺歌海组二段I气组共识别出4种地震相类型,其中平行强振幅地震相储层物性好,发育原生临滨滩坝相沉积,为优势甜点储层。迁移型和充填型地震相厚度大,物性差,为受重力流水道改造后的残留滩坝砂体,并结合已钻井生产动态证实该类储层产能差。②莺歌海组二段I气组沉积微相为水道改造后的滨浅海沉积,水道改造区域位于7井区西边。5井区、9井区基本保留原生滩坝沉积,水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厚度在空间上呈串珠状展布。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及成因 下载:65 浏览:402

李才 胡林 杨希冰 平贵东 董贵能 《天然气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难度不断增大。为了明确该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指导南海北部油气勘探,以乌石凹陷隆起带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其特点及形成机制,提出了乌石凹陷东区渐新世末期具有东挤西张的"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实验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统一构造背景下,同时形成伸展和挤压"剪刀式开合"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渐新世末期形成两组一侧伸展、一侧挤压的"剪刀式开合"构造;②构造整体上以东北部挤压形成的大范围宽缓背斜为轴,两侧发育两个构造变形区,均表现为西侧伸展、东侧挤压的特征;③构造变形区越向西区延伸,断裂的活动性越强,伸展量越大。结论认为,乌石凹陷东区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共轭断层及其分隔断块体发生旋转是控制研究区开合构造样式差异的成因;受先存基底断裂分割,此类块体旋转在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普遍存在,正好与迈陈凹陷具有西挤东张的特征相对应。

琼东南盆地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向 下载:79 浏览:436

李安琪 邱宇 叶绮 李夏露 王真真 《天然气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琼东南盆地崖城凸起自崖城13-4、崖城13-6气藏被发现后,历经多年勘探未获进展,对该区下中新统三亚组一段油气成藏特征、油气运移富集规律认识尚不清楚,亟需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此综合运用钻井、三维地震及地球化学、储层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研究,并指出了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崖城凸起三亚组一段气藏类型为披覆背斜和断层—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崖南凹陷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②通过长期活动的NW走向沟源断裂垂向运移至崖城凸起浅层三亚组一段三角洲砂岩,并继续向北部高部位侧向运移;③天然气优势运移路径主要受到NW向断裂活动形成的构造脊线背景、梅山组泥质水道与三亚组一段三角洲砂体切割关系的共同控制,具有"3-1号断裂垂向输导、断裂脊线侧向运聚、泥质水道切割封闭、构造岩性共同控藏"的成藏模式。结论认为,崖城凸起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应以落实区域油气优势输导路径为重点,位于油气运移断裂脊线路径上的披覆背斜、断鼻构造以及依靠泥质水道侧封的岩性圈闭成藏为勘探有利区。

琼东南盆地宝岛区陵水组储层特征与有利储层分布 下载:46 浏览:445

朱沛苑 元庆涛 尤丽钟 佳代龙 《天然气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明确储层物性特征、低渗透储层成因及有利储层分布,为后期成藏综合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以琼东南盆地宝岛区古近系陵水组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数据、黏土X射线衍射等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区储层岩石学、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明确了其有利储层的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陵水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及滨浅海沉积体系,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砂岩颗粒呈圆状、次圆状,常见点—线接触,具备中—低结构成熟度特征;②储层物性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其次为晶间溶孔、铸模孔和杂基微孔;③沉积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有利储层发育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以及滨海相的临滨砂坝和浅滩微相区域;④压实作用与局部高钙质胶结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⑤处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滨海相临滨砂坝微相区域的B3-8、B3-6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处于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区域的BX-1E区为次有利储层发育区。

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下载:88 浏览:444

吴仕玖 尤丽招 湛杰 代龙 钟佳 徐守立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明确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基于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测井解释等资料,分析了流沙港组二段储层岩石组分、成岩强度、孔喉结构等特征,指出了有利储层分布与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流沙港组二段北部缓坡—东北部中央反转构造带储层较南部陡坡带—凹陷中心储层压实弱、喉道粗、粒间孔发育,南部陡坡带西段储层较东段储层压实弱、不稳定组分含量高、次生孔发育;②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主要受沉积环境与沉积水动力造成的粒度及泥质杂基、古地温场造成的压实强度的控制,局部受岩石组分差异与通源断裂控制的有机酸溶解和相对早期油气充注保护的影响;③流沙港组二段三角洲沉积、中等压实区的北部缓坡—东北部中央反转构造带最有利,次为较低古地温场的南部陡坡带西段中等—强溶蚀扇体,W6构造和W8构造为两个有利勘探方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区带目标优选与评价提供了支撑,并得到了钻探证实。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流一段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 下载:34 浏览:438

尤丽招 湛杰 吴仕玖 李才 代龙 徐守立 《天然气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乌石凹陷是南海北部北部湾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之一,主力层段流沙港组一段Ⅴ油组储层为三角洲、扇三角洲与滨—浅湖滩坝沉积,埋深大于2 500 m。通过对流沙港组一段Ⅴ油组砂岩的岩石薄片与扫描电镜观察、常规物性分析与测井解释等进行储层特征及其展布研究,并明确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层表现为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的物性特征,且具强非均质性特点,认为沉积环境对储层物性的先决控制作用明显,压实强度是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高岭石胶结程度是相近压实强度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发育程度受控于油源断裂,表现为近油源断裂,储层物性好,高岭石沉淀较少,形成油气藏;远离油源断裂,储层物性较差,高岭石沉淀多,含油气性较差。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缓坡类型及油气特征 下载:67 浏览:448

赵顺兰 赵亚卓 陈传福 郭璃 《天然气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断陷盆地缓坡带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涠西南凹陷南部边缘发育大面积缓坡,紧邻B、C生油洼陷,盆地模拟显示有大量油气向缓坡带运移。通过近年来的勘探,涠西南缓坡发现了多个油田和含油气构造,多以构造油藏为主,目前缓坡带剩余资源量依然较大,主要为隐蔽圈闭,勘探难度较大。在了解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及石油地质条件的情况下,以钻井、测井、地震及地化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涠西南凹陷缓坡带构造演化的分析,明确了3种缓坡类型:西南缓坡是一个晚渐新世构造缓坡;东南缓坡是一个沉积缓坡;东部缓坡是一个构造—沉积混合缓坡。在此基础上找出不同缓坡类型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期望对于今后提高缓坡带的勘探效益起到一定作用。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井壁稳定可靠度随机变量敏感性分析 下载:274 浏览:352

胜亚楠1 管志川1 罗鸣2 李文拓2 巨然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对井壁稳定性模型中随机变量与结果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获取了不同应力场和破坏准则下影响井壁稳定性最为敏感的因素。通过分析可知,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坍塌压力,无论处于哪种地应力场,最为敏感的因素都是最大水平地应力;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坍塌压力,当垂应力为最大主应力时,最为敏感的因素是孔隙压力;当垂向应力为中间主应力或最小主应力时,最为敏感的因素均为内摩擦角;地层破裂压力无论处于哪种地应力场,最为敏感的因素均为最小水平地应力。通过研究确定了影响井壁稳定可靠度最为敏感的因素,通过相应的措施提高敏感因素的准确程度,从而减少坍塌及破裂压力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最终提高井壁稳定的可靠度。

海洋工程物资检验把关与质量管理实践探析 下载:36 浏览:1356

李舒玙 《海洋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物资检验把关和质量管理是海洋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本文通过对海洋工程项目物资检验把关和质量管理的实践探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以期提高海洋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小学音乐课堂律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载:45 浏览:734

冯春华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音乐课程教学与指导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教学效果不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方法,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论文从律动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希望能为今后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新型骨折手术辅助定位与精准打孔设备的设计与转化的研究 下载:42 浏览:355

陈华炎1 李绍华1 姚婷婷1 简昌毅1 谢坤霖2 《中国设备》 2025年2期

摘要:
当患者发生骨折,为了让受损的部位得到良好的修复,就必须采用钻孔技术,即用螺丝刀或其他工具钻出钻洞,然后用螺丝刀或其他工具把钻洞口钻到骨架的位置,这样才可以让受损的部位得到良好的修复,从而促进伤口的恢复。钻洞的尺寸和钻洞的深浅,应该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骨架的形状,精心设计,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鉴于当前的打孔装置的钻头固定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对固定件的依赖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面的解决办法,即采用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对骨折的快速、高效的辅助定位和精确的打孔,从而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

构建岸基雷达网辅助海上执法智能平台的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48 浏览:285

黄妙芬1 杨光照2 邢旭峰1 黄山2 杨锋3 卓永强1 《海洋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以广东省现有的"岸基雷达网综合监控系统"为基础,构建一个服务于海上执法的智能平台。针对构建该智能平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包括全省近海20 nmile范围内5万以上海上目标数据10 s实时更新、雷达网数据清洗、船舶航行态势估计等。结果表明:(1)采用线性池和连接池技术,可实现全省近海5万海上目标数据10 s实时更新,确保目标数据实时动态入库;(2)建立针对不同目标的检测与数据清洗算法,可解决静态目标、目标断续ID不统一、虚假目标等数据的去除问题,确保实时输入数据的有效性;(3)依据雷达、船舶身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天气和海浪等数据,可有效地构建基于概率图的船舶航行态势估算模型,实现对小型船舶航行危险、违规违法和导致危险等方面进行智能判断,辅助海上执法。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47 浏览:330

曹瀚升1,2 邓忆雯1,2 陈法锦1,2 蒲晓强1,2 《海洋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利用ICP-MS和XRF方法,对湛江湾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丰度测试,并利用5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对湛江湾临港产业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高于大洋玄武岩,LREE和HREE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Eu和Ce表现均为负异常特征,其来源可能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地质积累指数法表明,沉积物Cu与Zn少量超标,具有中等程度污染,而Cd超标严重,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分析表明,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发生概率在21%左右,其中以Cu,Zn和Cd为主。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生态风险等级为Cd>Cu>Zn>Pb>Cr,其中Cr具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且存在增大的趋势,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应用有机碳同位素技术研究湛江湾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 下载:47 浏览:268

曹瀚升1,2 张振鹏1 贺文同3 黄鑫1,2 蒲晓强1,2 《海洋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湛江湾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为了解湛江湾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文中利用湛江湾表层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其稳定同位素、总氮含量(TN)和C/N值的测定,结合端元混合模型,分析了湛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湛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为自生藻类,同时也受一定程度陆源输入的影响。沉积序列的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沉积物δ13C值呈现短暂的负偏随后长期正偏的趋势。底部的负偏可能与大气CO2浓度增加有关,随后δ13C主体正偏的趋势主要受控于气候转暖、生产力增加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的共同影响,暗示了人类活动对湛江湾的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剧。其中,人类活动相关的工业、农业有机污染物排放可能是不断加剧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养殖水体环境参数随潮汐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以湛江特呈岛东近岸海域为例 下载:86 浏览:502

邢旭峰 黄妙芬 王忠林 孙忠泳 《海洋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利用2018年4-5月在湛江特呈岛东边海域养殖区内测定的数据,以及海事服务网提供的潮汐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潮汐、流速和流向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化学需氧量CODMn(Chemical Oxygen Demand)、二氧化碳CO2浓度和pH等海水环境参数随潮汐变化的特征以及相关性,建立了分别利用DO和pH值来估算海水CO2浓度的新算法,平均估算精度分别达到90%和95%。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呈现不规则半日潮,流速随潮汐变化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类型;流向随着潮汐变化基本是东南与西北向;(2) CODMn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涨落潮过程,涨潮时CODMn值逐渐下降,而落潮过程CODMn值逐渐上升;(3) CO2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在午后数值达到最低值,不完全受制于潮汐过程的控制;(4) DO和pH两者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变化过程与CO2浓度变化过程正好相反;(5)同一地点的海洋环境参数随潮汐涨落有很大的变异性,因而在进行空间大面海洋环境参数调查时,用某时刻的值代表该点的全天情况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