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民事立案条件审查的实体化现象分析——以100件裁定驳回起诉案件为样本 下载:63 浏览:410

黄海涛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立案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反映的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范性要求出发,以对裁定驳回起诉案件的抽样统计为基础,对司法实践中立案审查标准过高、过严、实体化等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对这一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实践中对法定立案条件的掌握有所异化,有将审查起诉受理条件这一程序法上的判断异化为能否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实体法上判断的倾向,以实体法上的原因处理程序法事项,主要表现为将对被告的要求由明确改为适格,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定性能力要求过高、立案证据标准过高等情况。为此,笔者建议,在强调立案审查的必要性的同时,应正确区分起诉要件、诉讼要件与权利保护要件的不同指向与功能,正确认识案由制度的功能与不足,充分释明以补正当事人诉讼能力的不足,正确区分对实体法上事实的证明标准与对诉讼上事实的疏明标准,正确认识"一事不再理"的范围与效果等要求,从实践操作上如何适当掌握立案审查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民事立案条件审查的实体化现象分析——以100件裁定驳回起诉案件为样本 下载:63 浏览:403

黄海涛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立案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反映的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范性要求出发,以对裁定驳回起诉案件的抽样统计为基础,对司法实践中立案审查标准过高、过严、实体化等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对这一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实践中对法定立案条件的掌握有所异化,有将审查起诉受理条件这一程序法上的判断异化为能否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实体法上判断的倾向,以实体法上的原因处理程序法事项,主要表现为将对被告的要求由明确改为适格,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定性能力要求过高、立案证据标准过高等情况。为此,笔者建议,在强调立案审查的必要性的同时,应正确区分起诉要件、诉讼要件与权利保护要件的不同指向与功能,正确认识案由制度的功能与不足,充分释明以补正当事人诉讼能力的不足,正确区分对实体法上事实的证明标准与对诉讼上事实的疏明标准,正确认识"一事不再理"的范围与效果等要求,从实践操作上如何适当掌握立案审查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立案登记制下诉权论的研究进路 下载:65 浏览:405

孙邦清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立案登记制的推行对诉权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事人起诉权获得基本保障的背景下,诉权论应往何处去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立案登记制仅是司法政策层面对诉权的保障,其引发的问题是诉权保障的高位阶化——法典化及诉权滥用、诉权保障之法治化标准问题等是后立案登记时代学界面临的主要课题。二元诉权论的合理性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民事诉讼法学界的基础性问题,本文也对此作出述评。

互联网金融审判模式之构建和程序规范 下载:56 浏览:356

文小梅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采用实证比较研究法,从程序原理、法律经济学角度对杭州互联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和福田法院互联网金融法庭,在机构设置、审级、案件类型、案由范围、地域和级别管辖、审判方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审判三种经验的优势与不足,重构互联网金融审判程序规则。建议重点应建立三级法院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法庭,从统一受理、泛地域管辖、送达等方面完善程序规则,刑事与民事、民事与行政实现实质审查的合并审理,并通过在线电子远程庭审提高审判质效。

追诉期限终点的法教义学解释 下载:51 浏览:375

柳忠卫 《法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关于追诉期限的终点问题,目前刑法学界有"立案时说""起诉时说""审判时说"和"结果时说","结果时说"具有合理性。从文理解释的角度,"追诉"应当被解释为"追究刑事责任",而追诉期限应当终止于追诉过程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或者是中间。"结果时说"反映了追诉权本身正常运行的要求,"结果时说"的正当性可以从追诉时效的本质和根据的角度得到阐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疑问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也是"结果时说"的重要支撑。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对《刑法》第88条第1款的反向解释是"结果时说"的立论前提,对《刑事诉讼法》第16条的解释是"结果时说"的规范确认。对《刑法》第88条第1款的反向解释确定了追诉期限终点的时间区间——"审判时",而对《刑事诉讼法》第16条第(二)项的系统解释则确定了追诉时效终点的时间点——"审判终结时"。《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的"终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尚未终结的一审或二审,而"宣告无罪"则应当是指已经审理终结但尚未判决的一审或者二审。既然二审终结前法院仍然可以因超过追诉期限而判决被告人无罪,这就意味着二审终结前追诉时效继续进行,没有终止,因此二审终结时才是追诉期限在逻辑上的最终截止... 更多

无庸立案与不给奖励——晚清政府的外人办学政策考察 下载:97 浏览:509

黄启兵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晚清学部对于外国人在华办学的基本政策是"无庸立案,不给奖励",但有两所外人在华所办高等教育机构在学部立案。其中北京协和医学堂立案原因有:学堂不传教,重中学;晚清政府官员对医学事业的支持;立案时间在学部"无庸立案,不给奖励"政策出台之前。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立案原因有:它不是教会学堂,重中学;它是两国政府合办的高等学堂;学部对于外人办学的政策有所变化。对于外人在华所办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奖励,学部一律拒绝给予。其表层原因在于给予出身奖励与当时政策相冲突,深层原因在于担心其毕业生难以站在中国立场上为国家办事。

主权、治权与教权:震旦大学立案过程中的中外博弈 下载:52 浏览:490

任轶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作为一所由天主教耶稣会管理、受法国影响深远的教会学校,震旦大学在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权时期,面对动荡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立案之路上经历了积极谋求承认、消极等待观望、迫于压力注册、虚与委蛇拖延四个阶段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法国政府、罗马教廷、耶稣会为争夺教育主权、学校治理权、在华保教权互相博弈,展示了中国近代精英教育与国家职能、耶稣会传统、罗马教廷策略、法国外交方针以及国际政治关系之间纷繁纠结的关系。

无庸立案与不给奖励——晚清政府的外人办学政策考察 下载:81 浏览:498

黄启兵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期

摘要:
晚清学部对于外国人在华办学的基本政策是"无庸立案,不给奖励",但有两所外人在华所办高等教育机构在学部立案。其中北京协和医学堂立案原因有:学堂不传教,重中学;晚清政府官员对医学事业的支持;立案时间在学部"无庸立案,不给奖励"政策出台之前。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立案原因有:它不是教会学堂,重中学;它是两国政府合办的高等学堂;学部对于外人办学的政策有所变化。对于外人在华所办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奖励,学部一律拒绝给予。其表层原因在于给予出身奖励与当时政策相冲突,深层原因在于担心其毕业生难以站在中国立场上为国家办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