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具有潜在解酒护肝功能酵素的开发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下载:44 浏览:283

杨志鹏1 周宝琳2 刘新利1 王如娜1 韩墨1 王婷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7期

摘要:
文章以明确报道的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葛根、葛花、丹参等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和鼠李糖乳杆菌217-8发酵制备成酵素,对其黄酮、葛根素、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酵素与原材料对照,其葛根素含量提高了7倍,黄酮含量提高了3倍,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倍,多酚含量提高了80 mg/L,抗氧化能力提高了92%,以上指标均是与加速酒精代谢及保护肝脏相关的指标。因此,优选并配伍的葛根、葛花、丹参、山楂、云茯苓等药食同源原料经复合酶解和微生物转化制备成酵素,可将其天然活性成分完整保留并有效释放,同时产生有益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潜在的解酒护肝功能。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227

丁亚丽 《诊断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肝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IC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均治疗12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疗效及不良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4.89%低于对照组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ICP可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促进肝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肝癌患者术后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70 浏览:423

黄荣晖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526例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性。结果:526例患者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为16.92%(89/526)。随着肝功能代偿不全程度的加重,前白蛋白、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维生素D是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维生素D是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P<0.05)。前白蛋白诊断肝功能代偿不全最佳截断值153.7 mg/L,曲线下面积0.603。维生素D诊断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最佳截断值25.36 nmol/L,曲线下面积0.752。结论: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程度呈负相关,前白蛋白、维生素D能较好地预测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

阿那曲唑在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的应用及对血脂、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29

卢翠萍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阿那曲唑在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的应用及对血脂、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他莫昔芬治疗组(对照组)及阿那曲唑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的血脂、肝功能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阿那曲唑组患者体内的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及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阿那曲唑组患者的ALT、AST及D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阿那曲唑组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为1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那曲唑能够保护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肝功能,并改善血脂代谢,同时阿那曲唑的治疗安全性较为可靠。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下载:64 浏览:453

甄毅锋 王洪云 饶晓平 钟华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为NAFLD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药物组1和药物组2各20例,对照组采用行为干预,药物组1采用20mg/d辛伐他汀治疗,药物组2采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2.52gtid。各组治疗2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脂肪肝病变程度,并分析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DL-c)、肝功能(ALT、AST)。结果:药物组1和药物组2治疗后的脂肪肝超声分度、血脂指标均有明显好转;药物组IAST升高(P<0.05)、药物组2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贞术调脂胶囊2.52g tid对NAFLD具有明显疗效,且该剂量对肝功能无损伤。

综合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下载:113 浏览:1121

靳晓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讨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我院肝病科在2022年2月到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的血脂代谢指标和肝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血脂代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肝功能方面,同样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改善更好;另外,在出院后对两组患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对以上数据的进行统计,结果对比(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调节血脂代谢以及改善肝功能,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说康复效果显著。

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480

孔令光1 林崇光2 黄倩倩2 李艳彬3 徐大利2 谢海龙1 郑存庆1 陈小影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肝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5个组(氯氮平组38例、奥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37例、喹硫平组35例和阿立哌唑组42例)。氯氮平组口服氯氮平片,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片,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组口服喹硫平片,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片。各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各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心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而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LOTCA评分和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ALT+AST升高,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4周末和8周末均低于氯氮平组、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P<0.05);而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对肝功能和心功能影响小,且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精神症状,其中利培酮和喹硫平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AP-1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CV RNA载量的相关分析 下载:94 浏览:491

于宏亮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 VAP-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及207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载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s VAP-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s VA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 VAP-1水平明显低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0.01);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s VAP-1水平明显高于A、B级患者(P<0.05)。血清s VAP-1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2、0.749,P<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152,P<0.05),与血清HCV R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7,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 VAP-1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细胞炎性损伤呈正相关。

强肝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下载:341 浏览:3451

冯静 杨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强肝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科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肝解毒方。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炎性反应以及用药安全性进行探讨和比较。结果:治疗之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79.07%(34/43),观察组为95.35%(41/43),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中血清AST、TBIL、ALT、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之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6/43),观察组为9.30%(4/43),两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强肝解毒方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后的肝硬化患者,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而且可以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安全可靠。

消炎利胆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6

​吴熙1 陈高1 陈泽2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消炎利胆汤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肝胆湿热型AOSC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炎利胆汤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胆碱酯酶(CHE);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黄疸减轻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D-Bil、I-Bil低于对照组,而CHE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IL-6、PCT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炎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AOS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解毒凉血利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30例临床观察 下载:89 浏览:525

刘慧敏 高方媛 江宇泳 王宪波 《当代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对照组33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4周,随访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例数和累积有效的例数,并据此计算病情进展率、治疗累积有效率。结果治疗2、3、4周及随访2、4周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均为6.67%,西医对照组均为24.24%;治疗2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累积有效率为70.00%,西医对照组为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总胆红素(TBi L)、总胆汁酸(TBA),随访8周碱性磷酸酶,随访2、4、8周谷氨酰转肽酶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及3周TBi L、TBA降低(P<0.05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及随访4、8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下降,治疗2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中西医结合组NC及NLR下降,随访4、8周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研究 下载:201 浏览:2125

王颖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探究标本溶血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对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进行生化检验的100份外周血样本进行研究,在检测后进行溶血处理,分析溶血前后以及不同溶血程度的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对比患者的电解质水平,溶血后,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K、Cl、Ca水平逐渐增加,p<0.05,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患者的心肌酶水平,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CK、CK-MB、BNP水平以及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p<0.05;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溶血后患者的ALT、AST、TP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重度溶血的患者高于轻度溶血的患者,p<0.05,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溶血后患者的TC、TG水平高于溶血前,P<0.05,HDL-C、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若出现标本溶血,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造成影响,故应做好溶血标本的处理,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在捐献器官植中的伦理学意义 下载:275 浏览:2932

郑琪 《国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的应用伦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应用ECMO技术维护供体器官的11例脑死亡公民作为探讨对象,观察对比分析ECMO应用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血氧分压(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结果:ECMO应用后2h、4h、6h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总胆红素明显好转,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趋于稳定,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逐步减少,与ECMO应用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应用ECMO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器官供体维护效果,促使器官供体利用率最大化。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与研究 下载:333 浏览:3645

张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探究分析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意义。方法: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各抽选63例,对两组受检者采取肝功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843、8.624、11.149、41.016,P<0.05)。结论: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测肝功能能够很好的诊治疾病,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408 浏览:3983

沈江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4期

摘要:
探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4月-2019年2月,共选取本科室4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功能检验,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分析两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血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总胆汁酸水平(TBA)以及研究组的肝功能水平分级。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CHE、CHO、ALB较大,TBA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肝功能C级指标与A、B指标对比,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CHO、ALB较低,TBA较高。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对肝功能进行检验,能够较好的了解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对患者的病情精确判断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临床中应该广泛运用。

水飞蓟素在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35 浏览:1564

轩杰 刘秀芳 朱嘉 田炜宁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水飞蓟素在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脂肪性性肝损害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组40例,给予口服水飞蓟素;对照组40例,口服护肝片,疗程12周,测定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1.30±0.38),FEVC(2.42±0.37),FEV1/FVC%(51.85±7.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EV1(1.22±0.30),FVC(2.20±0.43),FEV1/FVC%(46.78±8.75)结论:水飞蓟素在脂肪性肝病中的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在捐献器官植中的伦理学意义 下载:0 浏览:54

郑琪 郑琪 郑琪 2024年3期

摘要:
观察并探讨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的应用伦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应用ECMO技术维护供体器官的11例脑死亡公民作为探讨对象,观察对比分析ECMO应用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血氧分压(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结果:ECMO应用后2h、4h、6h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总胆红素明显好转,PaO2、心率、中心静脉压趋于稳定,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逐步减少,与ECMO应用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供体器官移植捐献过程中应用ECMO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器官供体维护效果,促使器官供体利用率最大化。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