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能制造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 下载:48 浏览:271

万志远1 戈鹏1 张晓林2 殷国富3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21世纪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智能制造主要领域发展概况,欧美日等制造业强国发展战略,我国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发展状况以及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进展,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核心竞争力、标准化普及不够、工业大数据应用价值未充分挖掘、以及智能制造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提出四条建议—结合产教研提升创新力、普及智能制造技术与管理标准、建设数字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服务业,以促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产业升级。

中小企业PC客户端及网络运维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下载:69 浏览:394

范雅娟1 张锐2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Intranet网是企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单位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满足各类数据传输的需求。企业伴随着现代化及信息化的大潮,PC客户端数量不断增加,网络规模逐步扩大,这就对网络运维人员不断掌握先进的运维技术和部署最佳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本文从企业实际网络运维当中出现的最棘手的两个问题(PC客户端系统部署和IP地址分配)出发,论述了网络运维技术的发展及最佳实践的不断演进。

低压水冷器的质量控制 下载:20 浏览:265

党燕妮1,2 吴晓君1 邵伟2 李佩1,2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低压水冷器是一种水冷却式冷凝器,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一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是静设备中较易损坏的部位,也是低压水冷器制造与检验的重点部位。介绍了换热面积为401 m2的低压水冷器的制造与检验要点,并就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讨论分析。

与椭圆封头连接的N型固定管板计算 下载:63 浏览:456

郭学双 褚建伟 朱广前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近年来,因化工生产工艺需求,管程侧与椭圆封头连接的N型管板特殊结构被广泛使用。结合GB/T 151—2014《热交换器》标准对管板进行计算,并对管板与壳体连接处的局部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得到了合理的计算结果,使设计文件更加完善,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

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在实际使用中的应用 下载:40 浏览:320

张聪华 黄生庆 朱朝利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对C516A立式车床的一次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发现部分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电磁换向阀虽然型号相同,但机能工位存在差异。结合理论与实物对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进行分析,发现该类阀会给维修人员造成误解,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发现目前设备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还有待加强,也希望企业对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以便在行业中提升竞争力。

多搅拌系统高压浸出釜的制造 下载:20 浏览:438

张永健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重点介绍了多搅拌系统高压浸出釜的制造过程,对设备成型、焊接、酸洗、热处理、耐压试验、氦泄漏试验等制造检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制造过程中关键点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阐述。

大型列管式换热器的管板钻削工序加强工艺系统刚性的措施 下载:34 浏览:418

黄生庆 石艳 张聪华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通过对大型列管式换热器的管板工件在钻削工序的装夹系统工艺中的刚性分析和研究,设计制作了一套增强数控钻床钻削工艺系统刚性的液压辅助支撑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过程自动化控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管板管孔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大型塔器设计、制造、运输及吊装注意点 下载:45 浏览:346

张明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简要阐述了大型塔器设计、制造、运输及吊装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各种工况下的计算载荷,塔体稳定性校核,地脚螺栓的选择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盘管机卷制金属螺旋盘管时进给辊位移参数的计算 下载:42 浏览:388

黄生庆 石艳 张聪华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对盘管机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计算,总结出盘管机在进行冷弯卷制金属螺旋盘管时进给辊快速进给至准确位置的位移计算公式,该公式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浅谈水切割机床的特点及其压力异常的处理方式 下载:49 浏览:470

张聪华 黄生庆 朱朝利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在化工设备生产制造中,水切割设备是以高压水为介质的一种常用下料设备,其在切割过程中不会使材料产生热变形,切口相对光滑平整并且无毛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加工技术理念。对水切割设备的优点、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故障进行了相关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运行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下载:69 浏览:402

吴锦秀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摘要: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在运行机制上仍然存在不足。本文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为例,从集团章程和实践成果入手,分析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现状,针对存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评价监督机制等问题,提出优化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策略,旨在提高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质量。

化学品防护服液密性测试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下载:59 浏览:377

权力1 鲁林平2 刘振昌3 赵阳4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对市面上化学品防护服液密性测试装置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改进方案,设计并加工出一套新型化学品防护服液密性测试装置。对该装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仅达到了规范要求,而且具有运行可靠、人机特性好等优点。新装置的开发为新国家标准的顺利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于人机工程的某航天复杂柔性装备虚拟装配技术研究 下载:32 浏览:202

蔡奇彧 钟涵 陈勇 贺达龙 郑森木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结合某航天复杂柔性装备结构设计复杂、装调繁琐易出错等问题,采用DELMIA仿真平台研究其装配过程,通过对该装备结构组成与装配工艺分析,搭建基于DPM模块的PPR模型并进行人机工程仿真,分析其装配工艺、路径及顺序的合理性,操作人员工作姿态舒适性,并生成相应三维装配演示,为技术人员作装配工艺设计提供参考,为现场实际装配提供方便的指导。

液压支架支护位姿的运动学研究 下载:87 浏览:444

杨鹏 《中国能源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在研究支架支护位姿的基础上对支架支护位姿进行了运动学研究,认为支架支护异常位姿可分为俯视采场方向的异常支护状态和与煤壁垂直的异常支护状态。通过BP神经网络法实现了支护位姿的非线性拟合,同时通过支护位姿训练集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结果显示,支架支护位姿的非线性拟合模型可较为精确地实现运动学计算,拟合误差极小。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共创机理研究 下载:58 浏览:331

魏津瑜 李翔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视角,结合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装备制造业中的运用,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价值共创的前因、经过和结果,在二维度价值主张前因的基础上提出三维度价值主张模型,提出制造资源需求方、制造资源提供方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三者的价值共创过程模型,最后,建立研究假设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从而使其中的内在模式进一步显性化,逐步完善价值共创理论体系。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4 浏览:404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一种核主泵水力模型高效低轴向载荷优化改型策略 下载:42 浏览:377

鲁业明1,2 王晓放1,2 周方明1,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当前多数研究中仅改善反应堆冷却剂泵(核主泵)性能特性而缺乏考虑载荷特性的不足,在一种新的叶轮轴面流道设计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和多目标遗传算法,构建了以高性能、低轴向载荷为目标的优化策略。为了验证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以前期设计的核主泵缩尺模型为对象迚行了改型设计。结果表明:新的优化策略仅需要3个变量控制、15组采样数据,便可成功实现对核主泵的优化改型;优化结果在设计工冴点效率较目标叶轮提高了0.9%,扬程提高了0.6 m,轴向载荷降低了约200 N;代理模型预测结果定量证明优化设计中扬程的增加容易引发轴向载荷的提升。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9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0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0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