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互联网+”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35 浏览:289

齐延成 马梦云 《设计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是根据"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机遇,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能力的教学研究,特别是对应用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探索。其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提到了以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所需能力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并阐述了建立校企工作室实施运作的管理模式。通过此次教学模式研究,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应用知识,教师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完善应用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中国海外水电项目建设期内跨界风险博弈分析 下载:58 浏览:407

许俊丽 舒欢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以密松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建设期内中资企业存在的跨界风险及其危害,避免项目所在国政府中途违约,助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性的两人博弈模型。根据博弈均衡结果分析,当政府守信效率低于某一值时,中资企业必然遭受跨界风险;当高于该值时,中资企业以一定概率发生跨界风险。并提出降低跨界风险发生概率的措施: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约金额度;强化公关意识,提高履约效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减小履约成本;善用媒体营销,宣传跨界风险危害。

2017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年度报告 下载:89 浏览:500

李姝1 欧阳宏生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2016―2017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态。我们欣喜地看到:纪录片题材内容的多元化、纪实手法的创新、跨界合作与国际化传播、新媒体短视频与新收视人群递增、现象级纪录电影及其在国际舞台的绽放。与此同时,纪录片作为代言历史、记录时代、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对国家精神的塑造、对人民现实生活中矛盾与复杂性的考察、对影视产业化进程中重市场轻文化的难题,应当起到鸣锣开道式的先锋文艺作用,从而满足国家、社会、行业等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多重需求。

“地方化”语境中的“象脚鼓”乐器家族释义 下载:95 浏览:497

申波 冯国蕊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南传佛教区域的象脚鼓乐器家族作为同一文化圈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以富有象征意味的形制和音响表达,折射出人们与神灵沟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心理寄托。其在现实中沟通人际、在信仰领域沟通人神的音响逻辑,为同一信仰、不同族群的人们提供了同一性的"形式"表达。象脚鼓具有传播文化学"他感宣示"性质,共同的信仰、仪式、声音行为三位一体,构成南传佛教文化圈信仰特征。象脚鼓作为一种"地方化"的身体文化,信仰成为其传播与传承的内在张力,认同成为人们通过象脚鼓音乐实现价值取向与审美创造的外在标识。

1+X证书制度下教学项目建构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找寻 下载:31 浏览:302

蔡效猛1 孙兆化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摘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项目跨界融合建构是对《方案》新要求的创新响应,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种有益尝试。实践中发现存在若干阻梗限制了项目的高质量开发,破除壁垒是推动项目跨界融合的关键。跨界固然重要,但也应防止人为地无边无际放大其作用,为跨界教学项目建构圈定边界可以构筑跨界思维混乱的预警防线。

新世纪剧坛的“跨界写作” 下载:64 浏览:492

李致 宋宇 《文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跨界写作"是新世纪剧坛缓解"文本缺失"危机,实现自我救赎的重要"突破点"。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翻译的学者,熟谙剧场艺术的小说家和诗人,以及从事戏剧院团排演工作的导演和演员是"跨界写作"中的主力"外援"。"跨界写作"浪潮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在经典改编、故事叙述与空间调度等不同层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外援"职业化趋向与"新作"改编类问题也同时凸显。"外援"唯有重塑剧作家的主体性,"新作"方可以文化的深度与灵魂的重力为新世纪剧场营造真正的未来。

“摩登女郎”概念与形象的跨界生成 下载:51 浏览:343

张惠娟 李永东 《文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摩登女郎"的出现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性潮流,对其研究应该把握"向内看"和"向外看"两个维度。"摩登女郎"的本土渊源可以追溯到汉译佛典中的"摩登伽女"形象。从东汉至晚清,可勾勒出一条"摩邓女-摩登伽-摩登伽女-指向青楼妓女的‘摩登’"的演化轨迹。西文"modern"的传入,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当西方新式女性"flapper"随着电影、绘画和文学等媒介进入东方,日本以"モダンガール"进行对接,触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新式女性想象和命名的探索。在1930年代救亡图存的时代语境中,"摩登-革命"的话语逻辑主导了"摩登女郎"的言说谱系,"摩登女郎"与"新女性"呈现出相互塑造、彼此成就的暧昧关系。立足于现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进程,"摩登女郎"对自我主体性的寻找和维护,为"五四"时期娜拉出走后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独立。

新型业态视域下的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下载:12 浏览:398

刘永春1 付启元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新型文化业态是跨界融合下文化产业裂变扩张的结果,建立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力、价值引领力、质效提升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近年来,江苏省新型文化业态的总体发展保持向好态势,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主体持续壮大,本土海外双线需求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效的压力,存在科技、金融、旅游资源向新型文化业态转化不够充分、融合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在新型文化业态视域下,江苏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发展应精准把握突破点、着力构建话语权、全面激活动力源、有效提升保障力,以此催生一批优质新型文化业态,高端介入全球文化价值网链。

跨界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生成的有效路径 下载:47 浏览:452

邹晓明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2期

摘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强调阅读知识的综合性、技能的多样性、情志的积极性、过程的创造性和结果的实践性。跨界学习对生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有着独特的价值,有利于"拓宽学习场域,打通学生的知识壁垒;活化认知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交往对话,引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注重实践创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阅读、课程整合、生活实践和复式评价等多种跨界学习方式,以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知识背景,锤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核心能力,完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知能结构,激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情志动力。

跨界小RNA参与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下载:15 浏览:234

郝丽芬 燕孟娇 房永雨 宋培玲 皇甫海燕 郭晨 杨永青 贾晓清 皇甫九茹 李子钦 《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植物小RNA介导的RNA干扰在植物响应病原菌侵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小RNA(sRNAs)可以跨界转运,参与植物免疫和病原菌的致病过程,这种突破物种界限,转运到寄主或微生物体内沉默靶基因的现象,称为跨界RNA干扰(Cross-kingdom RNAi)。跨界RNA干扰技术的应用为当前植物保护和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综述了跨界sRNAs的合成路径、转运机制及其在植物免疫和病原菌毒力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跨界RNA干扰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高水平工科类行业特色高校实施STEM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46 浏览:558

白逸仙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当前,高水平工科类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面临从"基于学科的教育"向"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的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STEM教育理念被引入高水平工科类行业特色高校的教育改革中。然而,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高水平工科类行业特色高校仍存在所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高水平工科类行业特色高校应在专业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界整合能力,推进学科、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实施项目式教学,建立基于循证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STEM教育改革体制机制。

波罗的海治理实践对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启示 下载:56 浏览:388

郭雨晨1 练梓菁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海洋空间规划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跨界海洋空间规划逐渐成为了国与国之间探寻海上合作的新议题。欧洲为目前跨界海洋空间规划项目开展的集中区域,波罗的海区域又在整个欧洲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发展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以波罗的海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实现路径为研究内容,旨在为我国今后与其他东南亚沿海国的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得出,欧盟法律政策、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沿海国海洋空间规划制度的普遍建立、区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欧盟资助,以及该区域网络化治理特征等因素是促成波罗的海区域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发展与活跃的关键原因所在。

预防原则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适用 下载:78 浏览:776

张海博 《中国海洋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与此同时,高科技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水体污染、土地的沙漠化和生物资源危机等。然而,受科技进步的限制,许多时候,我们无法判断人为因素和环境破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在人与环境之间,当科学发展到能够确凿地证实某种人类行为与环境的损害有因果关系时,这种环境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基于此,提出了预防原则。

“蒙太奇”概念视角下插画艺术的跨界形式研究 下载:294 浏览:3485

许可 《当代艺术》 2021年2期

摘要:
插画作为实用性的美术,在艺术的时代进程中不断跟进着自身的独立的艺术语言。从绘画长河中分离出来的插画,游离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对图像的渴求,插画的生活感与感染力已渗透到方方面面。而插画的跨界变革体现在概念、载体、呈现方式等多元的方向,本文试图通过“蒙太奇”这一手法,从过去到当下再展望,探究插画的时代产物以及跨界形式。

老干部工作中的社会关系和资源整合研究 下载:356 浏览:3843

李婷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社会关系和资源整合在老干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老干部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干部的活动、需求和期望进行深度访谈,从社会关系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透视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改进措施。研究发现,老干部的社会关系丰富,但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工作中,他们既需要借助社会关系获取信息、知识、技能等资源,也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应对各种工作挑战。研究进一步显示,有效的资源整合策略,如加强跨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分享等,能够增强老干部的社会关系,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带一路”向度中跨界族群音乐课程思维研究——以东盟苗瑶族群为例 下载:117 浏览:784

​郑洋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音乐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促进跨界族群的文化认同与交流。以东盟地区的苗瑶族群为例,分析了该族群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设计思路。研究发现,通过音乐课程的创新设计,可以有效增强苗瑶族群的文化自信,促进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进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领域的深入实施。本文最终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设计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情境体适能课型跨界“身”与“心”教学研究与探索 下载:188 浏览:2158

王印超 《体育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情境体适能课程让课堂情景化、游戏化、角色化,让学生带着任务和使命参与课堂,给全班同学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个学生扮演着不同等角色,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把“钥匙”交给学生,教会开锁的方法;是给孩子基本的开锁工具,让孩子打造开锁的“钥匙”,以“玩”教学方式释放孩子的天性,通过合作、分享、共享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参与性、团结性、认识度等,从而使学生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的发展。

浅谈从新闻写作到专题片脚本创作的跨界叙事实践 下载:69 浏览:695

魏鑫 《新闻传播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新闻写作和专题片脚本创作在多个方面具有共同特点,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塑造了长期从事新闻写作的新闻记者所具备的独特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专题片脚本创作要求不仅在叙事方面出色,还必须具备文学性特征,以传达丰富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兴趣。因此,新闻记者在从事专题片脚本创作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新闻写作思维和能力,有效提升脚本的水平和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个文本领域之间的跨界创作思路、方法以及潜在的优势和限制,为从事类似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进出口法律规制 下载:410 浏览:2841

申雨琪 《法学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海洋核动力平台将浮动平台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结合,实现了核电站在海上的移动化运营。当海洋核动力平台的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全生命周期都在一国境内,那么对平台活动的法律规制只需按照该国的核安全法规进行。当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建造方和运营方分属两国,平台将面临着跨越多国主权边界运输的进出口法律规制问题。

新文科会计人才“四跨四融”培养模式探讨 下载:481 浏览:3659

谢婷 《会计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也使会计行业面临改革巨变。市场更加需要能够适应智能财务时代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宫义飞,2020),对会计人才核心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袁奋强,2019)。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为主要内容的本科教育“四新”建设,新文科注重对社会科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的培养(王占全,2019),对传统文科教育下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实践环节等提出了新挑战(刘虎,2020)。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比,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协同发展(苏卉,2020)。基于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背景,对“四跨四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对高等教育发展及“四新”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