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车程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车程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 英语教学,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8601.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20),并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会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自信非常关键,也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传统文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8601
基金资助: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不足的原因

长期以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英语教学定义为基于英美文化知识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介绍英美文化,开展英美文化相关活动,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融入。英语学科各类测试也相对更多地强调对国外文化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占比极少。基于以上两点,学生潜移默化地偏重对英美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及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力的提高。自《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对文化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改变教学观念需要时间,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充满挑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将西方文化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如此一来,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存在很大障碍,在有关我国文化的输出中缺乏信心,也不利于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英语教学研究非常必要。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促进我国屹立于世界的重要力量。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第二,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分析,帮助其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相关英语表达,有利于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或交际失败的情况发生。交际的双方既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又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是彼此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严子寒、李海潮2008)。第三,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从而避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提升文化鉴别能力,树立文化自信。第四,有利于学生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究非常有必要。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从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方面着手,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树立文化自信。

(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实践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文化的思考,锻炼他们的英语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沈月波2020)。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课前一分钟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句、谚语等,让学生每天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文本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或切入点,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激活学生已有中国文化知识的图式,用英语表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导入课堂内容。

其次,充分利用英语教材中提到的文化知识,从大概念的角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探究主题意义。课前,教师需要充分、精心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中国文化很好地融入所讲授的单元课程。因此,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才能运用自身丰富的文化知识游刃有余地进行备课和教学,用中国文化调动学生课堂情绪、感染学生,让他们从中学习文化知识,认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要善于利用中西文化的对比让学生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同时学习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在课外小组活动、英语社团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实践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还要重视在日常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性。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喜好,充分拓展教学资源,拓宽他们的文化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逐渐形成有效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并养成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而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著作并推荐学生阅读,如《英译老子》《英译易经》等,帮助其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达。当然,让学生收看各种英语新闻频道、公开课、演讲,沉浸在英语学习环境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英语水平,使其了解社会形势、最新动态,更好地理解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为更好地传播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的颁发明确了英语语言学习由原来的工具性特点转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即除了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促进其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英语学科的重要方面。在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除了讲授高中英语语言知识外,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及价值观,而且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中国文化知识进行结合并找到契合点,在中外文化对比中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课外各类英语活动中,营造“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其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沈月波.2020.文化融入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2):28-30.

[3]严子寒,李海潮.2008.浅谈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54-5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