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护理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护理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98 (Online) ISSN: 3008-0177 (Print)
qikan8@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护理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特利加压素联合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下载:27 浏览:253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联合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择60名接受特利加压素联合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对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PLT、WBC、中性粒比例、淋巴细胞比例、TBIL、ALT都显著改善,且P值均<0.000;ALT改善不明显,但P值<0.000,显示差异性显著。此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00),且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亦好转(P<0.000)。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在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下载:27 浏览:220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从我院接受手术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盆腔淋巴结影像学检查,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手段,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在36例实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识别出34例,1例阴性误诊。在24例没有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识别出23例,1例阳性误诊。X2检验显示超声诊断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并且,彩色多普勒在宫颈癌Ia-Ib期,IIa-IIb期,III期和IV期的诊断效果与组织病理学相近。结论 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联合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这表明这两种联合技术对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无缝隙优化护理模式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11 浏览:129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缝隙优化护理模式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102例行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均有51例。康复组应用无缝隙优化护理模式,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满意度、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等情况。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上,康复组的护理总满意率达到98.0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27%;在疼痛评分方面,护理后康复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康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5.68%。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康复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无缝隙优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

案例教学法对疼痛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 下载:7 浏览:76
摘要: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对疼痛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疼痛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及教学满意度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疼痛科护理教学质量,使护生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下载:22 浏览:255
摘要:

目的:探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患者高压氧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92.00%vs76.00%),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SAA(24.18±3.75)分vs(29.27±3.67)分、KWST(1.02±0.31)分vs(1.73±0.36)分、吞咽时程(1.35±0.16)svs(1.73±0.18)s、MEP波幅(0.92±0.17)mVvs(0.68±0.13)mV。结论: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疗效确切,因此,该治疗方案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分析 下载:12 浏览:139
摘要:

目的:研究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4年8月-2025年1月接收124例年龄较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显著。因此,可推广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促进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提升。

浅谈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28 浏览:207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科临床采用中医外治的价值。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湿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中医外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DLQ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湿疹时选择中医外治法可获得理想的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可在皮肤科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7 浏览:179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小儿腹泻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4年2月-202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小儿腹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腹泻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家属不良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患儿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能够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推广。

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临床效果及免疫指标观察 下载:17 浏览:216
摘要:

目的:评估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3月-2025年3月期间收治的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5072例,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各2536例。参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治疗中,采用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的效果确切,推荐应用。

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下载:15 浏览:164
摘要: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良好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小儿哮喘护理效果,改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及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护理满意度 。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效果 下载:23 浏览:197
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对阿扎胞苷和维奈克拉(VenetoclaxL+HMA)与柔红霉素(DNR)再加阿糖胞苷(Ara-c,DA)两种不同诱导治疗方式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以及它们所触发的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一次对比分析。同时探究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60名AML患者进入研究,其中一半,30名接受VenetoclaxL+HMA治疗+护理配合,另外30名接受DNR+Arac治疗+护理配合。结果:在VenetoclaxL+HMA组中50%的患者得以完全缓解(CR),DA组同样的比例为56.66%,对于部分缓解(PR)的比例,在两组中都是20%。关于无反应(NR)的比例,VenetoclaxL+HMA组与DA组分别为30%与23.34%。论及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VenetoclaxL+HMA组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是30%,56.66%以及56.66%,这些比例显然低于DA组的相应百分比(76.66%、100%和80%)。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便秘、3/4级感染、疲乏、食欲减退、AST升高等,VenetoclaxL+HMA组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DA组。两组患者经护理,不良反应改善。结论: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上疗效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相当,但前者引发的血液系统与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更低,显示出更优的安全性。护理配合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减轻了不良反应,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不同临床干预方式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献血者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1 浏览:288
摘要:

目的:分析予以献血者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不同临床干预方式对全血献血者向机采献血者转化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24.1-2025.1我院全血献血者100例,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0)行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n=50)行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采血护理;比较两组全血献血向机采献血转化率、机采献血保留情况、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献血者心理状态、献血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全血献血向机采献血转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机采献血1次、2次、3次人数占比,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者心理状态评分(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血献血者护理中,行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采血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全血献血者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全血献血向机采献血转化率,增加机采献血保留人数,减轻献血者负面心理,获得献血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协同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围产期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16 浏览:178
摘要: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围产期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妊娠结局、降低围产期风险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 2022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围产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围产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等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围产期并发症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在围产期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erinatal risk management of pregnant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and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pregnancy outcomes and reducing perinatal risks. Method: 80 pregnant women with concomitant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a certa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erinatal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perinatal complications, maternal and infant adverse outcom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art failure, arrhythmia,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during the perinatal perio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5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5.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outcomes such as fetal distress, neonatal asphyxia, and premature bir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5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5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natal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outcomes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perinatal risk management.

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16 浏览:250
摘要:

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病程迁延且易反复发作。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分型论治(如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胃阴不足等),结合个体化方剂调理,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变。本文探讨其核心意义、现存问题及优化对策,强调辨证精准性与中西医协同的重要性,为临床提供兼具传承与创新的诊疗思路。全文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突出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及实践价值。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比较 下载:26 浏览:291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5年2月收治的9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研究组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分别为(0.75±0.18)d、(5.82±1.34)d,均短于对照组的(0.92±0.23)d、(6.71±1.75)d(P<0.05);术后1周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14±0.63)mg/L、(58.83±5.67)pg/mL、(12.57±3.06)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76±0.72)mg/L、(65.25±6.09)pg/mL、(17.06±3.84)ng/L(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术后1周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Barthel index指数量表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更好且并发症更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与生活能力,相比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效果更佳。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进展 下载:8 浏览:114
摘要: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病变,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两种疾病均存在病程周期长、难治性等特征,其中糖尿病可作为肝硬化的并发症存在。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主要考虑与肝脏糖原代谢障碍相关,可通过保肝类、降糖类等药物治疗。除治疗措施外,护理干预也是该病研究重点方向之一,从既往大量研究成果中总结,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用药管理、并发症防控等。本文将以此为方向,总结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研究现状,并总结如下。

血清TSG-6,col-1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下载:25 浏览:252
摘要:

目的:本研究聚焦于血清TSG-6、col-1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及临床意义,展开全面评估。旨在深入剖析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演进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为研究主体。同时,择取56例缓解期UC患者与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群体。活动期UC患者依据改良的Mayo评分,细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34)、重度组(n=20)。在历经2个月治疗后,依据临床转归,进一步划分为好转组(n=58)与未好转组(n=21)。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精准测定各组血清中的TSG-6和col-16水平,深度解析这两种生物标志物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内在联系。结果:借助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明确血清TSG-6和col-1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态势。UC组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相较于轻度与中度组,呈现出显著增高的特征;好转组患者血清TSG-6、col-16水平明显低于未好转组(P<0.05)。结论:本项研究表明,血清TSG-6和col-16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的关键指标。尤其在判定疾病活动性、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备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此研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开拓了崭新思路,也为后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筑牢了坚实根基。

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23 浏览:191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本实验2024年3月至9月477份抗核抗体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结果为研究样本,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评估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76.10%,显著高于单独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6.04%)和抗核抗体谱检测(阳性率70.44%)。统计学分析显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早期发现率,降低漏诊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防控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8 浏览:188
摘要:

目的  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采取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入,视2023年1月-6月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2),视2023年7月~12月为观察组(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n=32),比较2组指标。结果  评估导尿管留置、入住ICU与总住院时间,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各项措施执行率,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满意度,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评估生活质量,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结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实践中,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有益于避免因长时间导尿管留置而引发的相关潜在并发症,缩短留置时间,降低CAUTI风险,改善总体生活质量。

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下载:32 浏览:298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72位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方法和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为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36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跟骨解剖指标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7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67%),治疗组在治疗后7日和1年内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撬拨配合反向牵开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跟骨解剖指标,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理研究杂志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696
访问量 :
150628
下载量 :
68257
总被引次数 :
906
影响因子 :
1.025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