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系开放获取期刊,本刊以增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97

《中国中医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这几个中药治疗失眠效果不错! 下载:368 浏览:3545
  • 朱虹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失眠主要是长时间,频繁地出现入睡困难以及维持睡眠困难导致的睡眠感觉不满意的一种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药作为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下都有哪些中药可以缓解失眠,改善睡眠,同时将中药与食材联合共同治疗失眠的效果。
  • 服用中药的禁忌你知道吗?收藏吧 下载:319 浏览:3580
  • 黄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中药作为我国中医发展的一项重要传承在当前的疾病治疗领域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正如中医所说的“是药三分毒”,中药的服用也存在着诸多禁忌,如不能有效掌握,则原为治病救人的中药也会为患者带来许多困扰。下面笔者便带大家了解一下中药变药为“毒”的原因和中药的各种服药禁忌,以为大家疾病治疗和日常保养提供借鉴。
  • 中药用法有讲究 下载:360 浏览:3686
  • 向宇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治疗疾病中有着宝贵的经验。重要的特点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且有着良好的针对性。在我国有着许多流传下来的几千年的老方子,在临床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在选择重要治疗疾病的时候,不知道重要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如煎药的时候有讲究,保存的时候有讲究,服用的时候有讲究等。如果在治疗期间忽略了这些,就有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
  • 针灸治疗中风越早越好 下载:409 浏览:3579
  • 王维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中风对于患者的身体具有很大影响,假如出现中风的现象,那么患者需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并且需要积极展开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中医针灸治疗形式十分有效,而且大多数的患者都会选择针灸治疗中风,但是中风之后一定要尽早治疗,尤其是通过针灸治疗中风疾病,越早越好。另外,中风疾病之后十分容易反复,所以做好相关的保健工作才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复发。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针灸治疗和保养进行以下相关的阐述。
  • 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的研究 下载:350 浏览:3550
  • 代跃荣 马晓莉 冯玉松 刘正君 钟玲英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探究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8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西药+祛湿除痹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50.00%,较对照组26.83%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祛湿除痹中药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且治疗安全性理想。
  • 推拿是推左手还是右手?推拿知识科普 下载:357 浏览:3279
  • 张中晴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推拿是一种按摩方式,也是一种保健康方式,随着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有的人感觉身体疲惫,想去舒缓一下筋骨,或者身体有一些小毛病,不想吃药,就借助中医推拿的方式来缓解疲劳,保健养生。特别是现代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父母们的青睐,有的为了强身健体,有的为了治疗疾病,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中医小儿推拿疗法。那你对推拿的知识了解又有几分呢?不妨看看这些科普知识!
  •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下载:450 浏览:2357
  • 胡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探讨分析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抽取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展开研究,基于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西医、中医(中药保留灌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用药有效率98.0显著大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以及针灸疗法,可提升用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在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240 浏览:2591
  • 唐地清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 摘要:
    探究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在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中风患者偏瘫肢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模式进行干预,治疗组采用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模式进行干预。统计干预前后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明显好转,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治疗采用中药湿热敷配合蜡疗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下载:397 浏览:3684
  • 梁国江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 摘要:
    探究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筛选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例,探究组1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探究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进行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的整体治疗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推荐运用。
  • 面瘫的针灸为主分期治疗 下载:378 浏览:2530
  • 袁有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 摘要: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中医也称之为“口僻”,是以突然出现的一侧口角和眼睛偏斜,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原因主要是受寒着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或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该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通常很急,病人经常醒来后发现嘴巴偏向一侧,无法闭上眼睛、皱眉、蹙额,牙齿不能露出来,无法鼓腮和吹口哨,嘴角向健侧出现明显的歪斜,额头上皱纹消失,鼻唇沟变得平坦。部分病人初期时伴有耳后或乳突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眩晕、耳道或耳廓疱疹等症。部分迁延不愈病人,可因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出现面肌“倒错”现象,因神经功能紊乱出现面肌痉挛、进食时出现反射性流泪(鳄鱼泪征)、闭眼时出现额肌或口角收缩(口眼联动征)等面瘫后遗症。面瘫通常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临床上常将茎乳孔内面神经炎症引起的核下性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面瘫,而将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引起的核上性瘫称为中枢性面瘫,前者是病灶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后者只出现病灶对侧面下部肌肉的瘫痪。周围性面瘫常见于贝尔氏面瘫,亦见于亨特氏面瘫。前者因无菌性炎症所致预后较好,后者因疱疹病毒对神经造成了损害而预后较差。
  • 针灸、推拿、常规康复疗法联合应用于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下载:369 浏览:2498
  • 肉先古力 托乎提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 摘要:
    分析针灸、推拿中医特色疗法的作用机理,观察二者联合常规康复在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CSR患者随机分为C组(n=40)和C+Z+T组(n=40),分别实施常规康复疗法、常规康复+针灸+推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JOA17评分)。结果:C+Z+T组临床干预成功率为90%,高于C组的75%(P<0.05)。治疗后,C+Z+T组JOA17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可有效提高老年CSR的临床疗效和颈椎功能。
  • 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356 浏览:3601
  • 向国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 摘要:
    研究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以1周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下肢功能。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2.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感觉PRI评分、感情PRI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直腿抬高角度均扩大,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 便秘的针灸辩证治疗方法 下载:342 浏览:1141
  • 徐燕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便秘经历,便秘在医学上的定义就是每周排便少于三次,排出的粪便干硬,存在排便不畅、困难等情况。根据资料统计显示便秘的发生率在2%~28%,并且年龄越大,发生便秘的几率也就越高,老年人发生便秘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20%,便秘发生以后应该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者使用药物进行缓解,因为如果持续的时间过久,比如超过了12周,就会发展为慢性便。虽然便秘不是重病,可引发腹痛、头晕、痔疮等情况出现,甚至还有诱发肠癌的风险,因此积极治疗十分必要。
  • 中药科普之--山楂 下载:403 浏览:3681
  • 蒋洪梅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 摘要:
    山楂在中药领域主要指的是山楂或山里红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道酸甜,归肝经、脾、胃,其化学成分中包括黄酮类、氨基酸类、三萜类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有着行气散瘀、化浊降脂、健胃消食等功效,并且在提升免疫力、正性肌力、抗氧化、抗癌、强心、保护肝脏、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重要山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重点对其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中药山楂的进一步应用。
  • 简述华佗在中药发展史上的贡献 下载:365 浏览:3016
  • 邱志伟 《中国中医药》 2022年3期
  • 摘要:
    2015年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进行《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使中药走到世界医学的中心,受到了全人类的关注;在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医药的环境下,人们对中药的重要性有了显著变化。在2020年春季的新冠病毒抗疫实践中,中医中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使国人对中医中药充满了信心,也让世界看到抗疫成功的希望,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药源于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发展到汉已有千年。在整个中药的发展进程中,华佗是中医药发展史上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从《后汉书 华佗传》和《三国志 魏书 方剂传》记载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而华佗不仅在医疗实践发展中有巨大的成就,对中药的发现及利用也有突出的贡献,《三国志 魏书 方剂传》记载:“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本文旨在分析华佗在中药发展史上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华佗,了解他对中药发展的贡献。
  • 浅析中医针刺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与修复 下载:320 浏览:3577
  • 李文华 《中国中医药》 2022年3期
  • 摘要:
    中医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目前,中医在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形式。根据相关临床结果表明,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利用针灸等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医务人员还发现,在神经发育疗法中采取针灸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系统,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身体的恢复情况很好。因此为了使病人免受病痛折磨,应当在治疗过程中对中医治疗方式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足够程度的重视。
  • 基于中医理论与辨证思路对癌症的讨论 下载:369 浏览:2557
  • 陈维安 《中国中医药》 2022年3期
  • 摘要:
    针对肿瘤的治疗一直是现代医学关注探讨的方向,而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也是值得研究的,自古各个名家医书都有对于肿瘤病症病机的记载,笔者基于中医理论与辨证并结合自身临床讨论中医治疗肿瘤方案分析、归纳并总结。
    中医中并没有关于癌症的详细记载,但有很多关于肿瘤有关症状和病情变化、病因病机的描写,肿瘤在中医学上属于“癥瘕”“积聚”“瘿瘤”“赘疣”“疮疡”等范畴[1],古代医学书籍中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如《灵枢·五变》记载: 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稸积留止,大聚乃起。”《素问·阴阳类论》记载:“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附”
  • 家中常备的中药健康无烦忧 下载:158 浏览:3697
  • 黄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3期
  • 摘要:
    每个家庭都有那么一个小药箱,当家人患病之后,通常会打开像个“宝藏”一样的小药箱,里面多是见效较快的西药,有能够迅速降温的退烧药、止痛的止痛药等。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常备一些中草药,其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药物,不仅可调理身体,还能治疗常年不愈的疑难杂症,如若能够对症服用中药,则可有效缓解症状,甚至有时候比西药更为有效。但是,以下,我将为大家推荐几款常备中药,不仅易于保存,还有良好的疗效哦!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中医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2876
下载量 60952
总被引次数 596
影响因子 1.39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