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技术分析 下载:16 浏览:75
摘要: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技术分析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项目的顺利推进。本文详细分析了电气线路、设备操作及施工现场管理等安全隐患,介绍了电气系统检测、定期巡查与专项检查等排查技术,阐述了线路敷设、设备操作及施工现场管理等治理技术,并探讨了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及应急预案制定等体系建设内容。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水平,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低代码平台在工业软件开发中的微服务化架构设计 下载:182 浏览:471
摘要: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软件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然而,传统工业软件开发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难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等问题。低代码平台以其可视化开发、组件化封装等特性,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并降低门槛;微服务化架构则凭借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软件复杂业务场景的需求。本文通过研究低代码平台在工业软件开发中的微服务化架构设计,提出基于业务功能和数据关联性的服务拆分策略,采用同步与异步通信机制,并实施微服务治理。同时,分析了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安全性问题以及团队协作与人员技能适配等挑战,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本研究旨在为工业软件开发提供一种高效、灵活的架构设计方案,推动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探析 下载:32 浏览:342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如城市中的一些河流常会出现赤潮、黑臭等现象。河道的污染不仅会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健康造成破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也具有消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措施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策略探讨 下载:47 浏览:556
摘要:
粤港澳三地为共同应对跨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始携手,经过多年的交流深化,已形成总体规划引领,合作框架协议约束,联席会议与粤港、粤澳环保合作小组及其下设的专题小组相结合的海洋环境协同共治平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面临海域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借鉴国际三大湾区先进经验,提出健全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制体系、完善协同共治平台、统筹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众参与制度等策略,完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下载:41 浏览:562
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对近1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研究,从水体质量、富营养化、赤潮情况等方面对我国海洋水体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我国四大海区水质问题逐年改善,但南海的近岸污染问题、东海和渤海的赤潮问题等仍需加以重视。文章的大量数据分析为我国建立更符合国情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提供了参考。
城市管理人员执法偏差及其治理研究 下载:38 浏览:413
摘要:
文章主要以城市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管理人员执法偏差及其治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城市管理人员执法偏差的界定加以阐述,继而探讨了城市管理人员执法偏差的体现,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最后,重点从详细划分执法人员工作内容、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以及考核、完善执法人员相关职业保障、引导多元主体主动参与治理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执法偏差的具体治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跨区域协同治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视角下“湾长制”的创新 下载:51 浏览:357
摘要:
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湾长制",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文章分析长三角地区"湾长制"的实践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湾长制"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湾长制"是湾(滩)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长三角地区各地通过上下联动、政社联合和公众参与等方式,取得一定治理成效,但在跨行政区域协同治理方面仍存在不足;面对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应通过成立联动机构、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治理纲要、实行考核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和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创新实施"湾长制"。
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海战略新疆域建设 下载:60 浏览:322
摘要:
为加快我国深海事业的发展,促进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文章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分析深海战略新疆域的内涵、地位及其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深海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战略基地和全人类共有的资源宝库,是开展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新场所,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领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领域;我国应充分履行勘探合同承包者的义务、持续开展深海科技创新、加强深海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和系统开展深海战略问题研究。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党建的有效方式探索 下载:45 浏览:513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毫无疑问,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也必须顺应“数字+”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这既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全面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本质要求,又是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党建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制机制创新。因此,本文对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党建的有效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创新非党员村官治理,破解基层信访困境 下载:32 浏览:357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与非党员村官相关的信访量居高不下,失实诬告乱象频发,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本文立足纪检监察部门的角度,通过分析非党员村官信访治理困境,创新非党员村官治理路径,旨在为提升基层信访工作成效、节约司法行政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互联网时代的法治中国建设——以“网络暴力”现象为角度分析 下载:176 浏览:2763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法律问题与负面现象,譬如“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行为的滋生弥漫对网络环境和现实世界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直面和解决网络暴力行为刻不容缓,本文以法律社会学为视角,分析网络暴力的社会成因及现有法律规制的不足,并就完善治理路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实现对互联网的综合治理。
浅谈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81 浏览:932
摘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云南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污水治理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在治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玉溪市红塔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实际,以点带面,进而分析整个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为下一步云南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高中历史、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探索——以历史视角品读《乡土中国》 下载:14 浏览:352
摘要:
进行历史、语文跨学科教学需要寻找两个学科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上的交叉,找到跨学科教学的融合点。乡村基层治理是高中历史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高中语文阅读书目《乡土中国》也有相关论述,而阅读学术作品、获取知识、形成认识,不仅是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以从历史视角出发品读《乡土中国》为例,简述历史、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老龄焦炉窜漏治理、炉体维护的改进技术及应用 下载:63 浏览:855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老龄焦炉的窜漏问题和炉体维护需求日益凸显。老龄焦炉的窜漏现象不仅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能对生产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老化的炉体容易出现腐蚀和损坏,对焦炉运行稳定性和寿命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老龄焦炉窜漏治理和炉体维护方面的改进技术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下载:76 浏览:862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需要从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完善的治理体系,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模式,旨在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模式从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三个维度出发,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字赋能: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创新面临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下载:36 浏览:567
摘要:
数字赋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为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赋能海洋综合执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有效突破地域、科层、部门相对分化障碍,聚焦智慧化、科学化海洋综合执法决策,助力海洋综合执法迈向高层次协同阶段。2018年以来,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在体制、机制和数字赋能方面进行创新实验。但总体而言,上述体制机制创新仍是传统意义上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综合,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局限性。海洋综合执法的理想化效能遭遇阻滞,亟需借助数字赋能超越当前局限。然而,数字时代的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创新仍面临传统路径依赖、数字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数据壁垒、数据安全等挑战,尚需数字赋能的体制机制路径优化。
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下载:35 浏览:480
摘要:
建构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体系是中国提升海洋话语权、建设海洋强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必经路径。中国需要借由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为世界提供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全球海洋治理期待更多科学、系统的海洋治理话语来支撑,助力更加公平合理的海洋治理机制及治理实践。作为国际海洋秩序风向标的海洋话语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厘清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的内涵与外延,探索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规划、翻译及实践路径,以此系统化地构建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体系。
深海治理概念与主题研究进展—基于我国深海政治与政策研究文献的解读 下载:37 浏览:495
摘要:
深海作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新高地,拥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深海资源开发与治理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深海战略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核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的战略特殊性决定了其具备鲜明的政治性与社会性,因此加强深海政治和政策研究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研究文献梳理发现,深海地缘政治、深海权益与战略以及深海治理机制是目前深海政治与政策研究的三大主题。未来研究需要从国家深海政策与全球深海治理机制的协调适应关系、区域间深海合作、全球深海制度建设等方向展开。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与任务”笔谈 下载:39 浏览:507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时的重要讲话,尤其是针对“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科技”“确保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极大地凝聚和提升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和地位,进一步拓展和固化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于加快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突破关键技术、认识海洋作用、海洋学科建设等带来新的动能,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和战略性贡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及环境带来创新性发展和成就,为提升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波罗的海治理实践对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启示 下载:56 浏览:467
摘要:
随着海洋空间规划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跨界海洋空间规划逐渐成为了国与国之间探寻海上合作的新议题。欧洲为目前跨界海洋空间规划项目开展的集中区域,波罗的海区域又在整个欧洲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发展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以波罗的海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实现路径为研究内容,旨在为我国今后与其他东南亚沿海国的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得出,欧盟法律政策、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沿海国海洋空间规划制度的普遍建立、区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欧盟资助,以及该区域网络化治理特征等因素是促成波罗的海区域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发展与活跃的关键原因所在。
[1/3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