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肾内科护生带教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目标管理法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肾内科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接收的实习护生进行研究。共纳入60例实习护生,男性8例、女性52例,年龄19岁~23岁,以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前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后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目标管理法模式教学。分析两组带教质量,并比较两组实习护生教学前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 forRegisteredNurse,CIRN)得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带教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后CIRN得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内科护生带教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目标管理法模式的教学效果理想,可提升带教质量,提高实习护生核心能力,还可改善其自我导向,利于后续发展,值得推广。
目的:分析我院486例患者在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间行肝脏增强CT检查技术筛查肝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其对肝癌早期检测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确诊肝癌者,n=312)和对照组(无肝癌者,n=174)。其中,男性患者429例,女性57例。增强CT扫描,记录两组在病灶大小、强化模式和影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估增强C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肝癌检出率、病灶大小及强化模式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肝脏增强CT技术对肝癌的诊断灵敏度达91.2%,特异性为87.5%,总体诊断准确性为89.6%。其中,男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8.4%,女性患者为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院开展的肝脏增强CT检查在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管理效果,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分析2022年度河港集团在职职工体检报告主要阳性指标统计分析及健康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12月在港口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河港集团在职职工9314名,分析在职职工的体检情况以及健康干预策略。结果:9314例职工之中,前三位阳性指标是脂肪肝4360例(46%)、低密度脂蛋白高3433例(36%)、甘油三酯高3298例(35%);各年龄段阳性指标检出率分布如下,各个年龄段之中脂肪肝阳性率最高、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高、第三位是甘油三酯高,阳性率最多的是脂肪肝,男女分别为3821例(62%)、669例(20%)。结论:2022年度河港集团在职职工体检中最常见的阳性指标是脂肪肝,给予健康干预策略,改善职工的身体情况,改善身体健康。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冈上肌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单侧冈上肌腱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体外冲击波治疗)30例和对照组30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牛津大学肩部评分(Oxford Shoulder Score ,OSS)及超声下冈上肌腱厚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12周及实验组治疗后2周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O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冈上肌腱厚度减低(P<0.05)。治疗后12周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OSS评分、超声下冈上肌腱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较之前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该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体外冲击波治疗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冈上肌腱综合征的临床和超声结果。这两种治疗方法均改善了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但实验组患者远期效果(12周)更明显。体外冲击波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冈上肌腱综合征效果相比较,能更好地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降低肌腱厚度。
目的:基于血液内科护理带教的创新探讨双向评价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均来自本院血液内科,其中35名护生取自血液内科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该组设定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教学模式,另35名护生取自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该组设定为观察组,采取双向评价模式。将区别带教模式下,两组护生的专业能力考核结果、教学质量问卷得分、教学认可度问卷数据纳入SPSS29.0软件完成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在本次考试中,各项考核成绩获取数据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教学质量问卷报告显示,观察组各项调查得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于本次护理带教方式的认可度更高(P<0.05)。结论:双向评价模式的开展,有利于血液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实现了教学的双向评价,为临床护理带教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的 分析脂联素基因多肽性与广西壮族人群卵巢早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5年1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98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疾病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2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基因测序,对比脂联素rs17300539、rs1501299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脂联素基因rs17300539位点测序出现G/G基因型。rs1501299位点测序出现G/G、G/T、T/T基因型。rs1501299位点分布频率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两组rs1501299位点突变基因型G/T、T/T和等位基因T的携带频率在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s1501299和rs17300539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的卵巢早衰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