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68 浏览:768
社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28 浏览:419
产后访视护理对产妇产后心理及生理康复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606
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18 浏览:458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模式,其护理干预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及NIHSS评分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模式。每组各有30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及NIHSS评分经过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护理中使用家庭康复联合社区护理指导模式,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及NIHSS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下载:99 浏览:1136
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阐述
下载:101 浏览:1126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分析
下载:97 浏览:1112
摘要:
目的: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联合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对比管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36例(81.82%),观察组综合依从42例(95.45%),观察组综合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病症知晓率:对照组知晓率38例(86.36%),观察组知晓率43例(97.73%),(p<0.05),观察组病症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前无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8例(18.18%),观察组并发症2例(4.5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综合依从性、病症知晓率,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价值显著,可推广。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研究进展
下载:49 浏览:666
摘要: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但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越来越不规律,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却又非常严重的一种突发疾病,该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作的病症,但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脑卒中临床以行动障碍、猝然昏倒为主要特征,且易造成患者脑部组织损伤,若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发偏瘫、四肢瘫痪、昏迷等症状,病情危重时可能会造成死亡【1】。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急症病情,但需配合科学的康复治疗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研究进展,望能对临床提供参考。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下载:328 浏览:3136
摘要:
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门诊的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血糖水平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123.52±3.82)mmHg、舒张压(81.52±2.27)mmHg、空腹血糖(6.55±1.32)mmol/L、餐后2h血糖(9.28±1.49)mmol/L,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对疾病治疗和预后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和血明目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
下载:273 浏览:28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社区护理及自我管理的研究
下载:62 浏览:76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临床特点及相关性探讨
下载:302 浏览:3147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临床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8月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对象,利用中医的检查方法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使用西医的检查方法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中医观察的结果中发现,出现麻木现象的患者有78例,占比88.6%,出现疼痛现象的患者有65例,占比73.9%,出现疲惫现象的患者有85例,占比96.6%以及出现发凉现象的患者有72例,占比81.8%,总发生率为85.2%。在西医观察的结果中发现,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指数在4.4至 6.1mmol L、餐后2h血糖指数在4.4~至8.0mmol L 8例,占比9.09%。空腹状态下血糖指数在6.1~至7.0mmol L、餐后2h血糖指数在8.0~至10.0mmol L 14例,占比15.9%。控制水平差空腹状态下血糖指数大于 8.0mmol L,餐后2h血糖指数大于10.0mmol L 66例,占比75%。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说,无论是其临床症状,还是血糖控制情况,都与中西医的检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
下载:401 浏览:4110
摘要:
观察计划免疫对儿童预防保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该社区进行计划免疫的300例儿童的接种项目、接种方法,观察接种后儿童的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300例儿童均顺利完成计划免疫,接种率100.00%。随访1-2年,所有儿童未见流脑、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乙肝等传染病发病。结论:计划免疫是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措施,可减少、预防儿童传染病爆发、流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计划免疫及预防保健的工作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接种对象的管理,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将其纳入常驻儿童管理模式中。要加大对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从而促使家长理解、重视预防接种,从而提高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率。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下载:269 浏览:2956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鉴别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本院86例乳腺肿瘤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并对比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乳腺癌患者36例,以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0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1.89%,对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5.92%,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高频彩超在86例乳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4.19%、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4.00%;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在边界清晰、病灶规则、内部低回声、有钙化灶等方面的声像图特征对比中无显著差异P>0.05,而2组患者的后方回声增强特征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鉴别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复心理护理的研究
下载:58 浏览:721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复心理护理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慢性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最后一位奇偶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失眠、胃肠反应),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s-cTnT、hs-CRP、NT-proBNP 水平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TnT、hs-CRP、NT-proBN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s-cTnT、hs-CRP、NT-proBNP 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显著且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血浆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病人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评分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672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病人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评分。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6)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6)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对维持护患关系有着积极作用。
医防融合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109 浏览:1132
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方法研究
下载:251 浏览: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