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下载:29 浏览:471
摘要:
目的 对阴道分娩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或已经应用传统方法(药物和理疗)、已留置导尿管拔除后等处理仍无法自主排尿患者,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帮助患者排尿并使其恢复自主排尿的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9月15日在某三级公立医院分娩并符合条件的产妇467例,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按摩手法组221人,占比47.32%,传统方法组246人,占比52.68%。结果 按摩手法组与使用新斯的明组比较、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组比较、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合并低频治疗组比较,按摩手法组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 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是一种有效、无创、简单、无经济负担、无痛苦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创新方法,解决尿潴留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浅论如何创作优秀诗词
下载:134 浏览:1424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21 浏览:2404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的原理,分析其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首先将纳入对象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共有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照组(50例)方案为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最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仅为70.00%,两组比较发现观察明显更高,P<0.05。两组经不同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均已提高,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ESCV评分更高。两组经不同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得到改善,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颈椎活动度更高。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与颈椎活动度。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224 浏览:2235
摘要:
目的:评估以中医骨伤手法组合独活寄生汤加减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入院后再根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了独活寄生性汤加减疗法,调查组则在对照组基本上加以了中药骨伤方法处理,对比了两组的临床效果。结论: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更具有统计价值(P<0.05)。治疗中,两组JOA分数相当,但相差并没有统计价值(P>0.05);诊断后,调查组与对照组JOA评估对比,差异更具备统计价值(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组明显小于研究组,但差异仍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骨伤方法结合单独活寄生感染汤的加减技术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很理想,同时还可以提高调节腰椎能力。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222 浏览:2427
摘要: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疗法联合传统推拿疗法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一共74例,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同时实施传统的牵引、服药和理疗治疗,,观察组患者是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中,将患者的疼痛感及复发的时长作为本次评分的依据。结果: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将该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该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浅析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
下载:263 浏览:1683
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下载:230 浏览:3017
摘要:
目的:讨论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接诊收治的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则为在颈椎牵引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施以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拔伸旋转整脊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对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下载:182 浏览:1908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过程中重点围绕患有跟骨骨折的患者展开深入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为部分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的相关措施,具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抽选部分真实病例展开分析研讨。为此,将筛选范围选定在我院2021年一整年内接收的跟骨骨折患者中,从中选取100位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之后展开对比探究工作。将100位患者按照相关分组依据进行分组,为不同小组的患者实施差异化的手术方法。其中一组患者应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的方式,称这一小组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称该组患者为实验组。在手术结束后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相关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情况。结果:从手术实施时间、病情恢复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均显示实验组的情况更为理想,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对比方面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性,比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0.05)。结论:在为相关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跗骨窦小切口联合手法整复,其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对比分析
下载:265 浏览:2746
摘要: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5月于我院诊断为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n=50),B组应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n=50),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前节OCT下泪河高度并行泪液分泌试验(shiermer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泪河高度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泪河高度略小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的泪液分泌试验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会更显著影响眼表和泪膜变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恢复正常。
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载:287 浏览:2928
摘要: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观察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5月起,至2020年1月收治入院的白内障患者116例,将符合标准的11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白内障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实验组行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比观察分析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比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显示,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其中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1天恢复视力≧0.3者34例(58.62%),术后1周恢复视力≧0.3者42例(72.41%),术后1月恢复视力≧0.3者49例(84.48%)(P<0.05);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1天恢复视力≧0.3者44例(75.86%),术后1周恢复视力≧0.3者51例(87.93%),术后1月恢复视力≧0.3者56例(96.55)(P<0.05);对比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可见,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中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术后晶体偏移2例,前房渗出3例,虹膜损伤1例,角膜水肿4例,并发症发生率17.24%(P<0.05);使用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术后晶体偏移1例,前房渗出1例,虹膜损伤0例,角膜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6.90%(P<0.05)。结论: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能够更快恢复患者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见此术疗效更佳。
浅谈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
下载:294 浏览:3042
浅析新闻摄影中应运用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
下载:183 浏览:1908
油田新闻摄影中的摄影技巧及艺术手法探讨
下载:325 浏览:2675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评估与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103 浏览:1280
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下载:365 浏览:3759
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410 浏览:4244
摘要:
探讨中药对桡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病人的意愿,将60例桡骨下方骨折病人分成两组,观察其功效。观察组30例,选用手法复位,卫生纸巾垫,小夹板外固定,外用中药口服,功能性锻炼的方法;对照组30例,按上述手法复位,接着打上了熟石膏,等骨裂超过临床医学愈合后,取出熟石膏,用温水冲洗患肢,再进行锻炼。对比两组的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患肢的肿胀清除和疼痛缓解情况较好,且治疗后患肢肿胀减轻、疼痛减轻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5.70%和74.4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对桡骨下段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针刀联合中医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载:88 浏览:1024
推拿手法康复治疗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扭挫伤
下载:152 浏览:1379
顺势通督推拿法对小儿益智增高的影响
下载:109 浏览:1664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针刺对改善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下载:124 浏览:1637
摘要:
目的:研究在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结合针刺对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选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在针刺基础上结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功能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结合针刺联合应用在单纯性LDH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症状消失,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