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钢铁设备中风机设备检修的探讨 下载:75 浏览:466

张海璇 赵祥栋 《冶金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提出了钢铁设备中的风机设备好坏直接影响着钢铁生产的整体运行,而且和安全隐患关系密切,通过检修手段优化风机设备的性能,其包括风机设备中的轮轴、轴承、叶轮机等部分,保证了风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考虑小水电接入的微电网中风机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研究 下载:22 浏览:171

申钰辉 《电气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以及间歇性会给微电网的电压频率稳定带来挑战,尤其是当微电网以孤岛模式运行时影响更加明显。构建了小型水利发电的同步发电机模型,并在双馈风机的有功和无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馈风机的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引入f环节和d环节来抑制风机端电压的波动。基于PSCAD软件构建了微电网实际算例模型,对比分析了协调控制与传统控制下的微电网电压频率特性,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69

林荣利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脑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量、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后遗症期患者联合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与现代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风预防与康复 下载:165 浏览:1706

刘涛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0期

摘要: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并帮助中风患者康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藏医白脉疗法在中风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18 浏览:1506

拉姆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对中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藏医白脉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100例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风病患者为例开展对比研究,将患者随机划分成采用藏医白脉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藏医白脉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患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表现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等方面。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下载:26 浏览:440

周平1 杨洁1 林达2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本次实验的将以分析中风偏瘫痪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为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位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下载:87 浏览:709

邱书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挑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这一时期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与研究组(n=3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性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变化状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是(3.16±16.23),研究组是(2.09±12.30)。显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与常规性西医药物治疗的方式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可以将患者的焦虑有效改善,提升其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相关性 下载:84 浏览:515

张立芳1 李博2 周美宁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发生脑卒中(cerebral stroke, CS)的关联。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第九八七医院无脑血管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EH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88例(EH+CS组),同时期常规健康体检成人102例(健康体检组)。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白介素-6(rs572、rs174)、肿瘤坏死因子α(rs308)、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rs1126579)的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高血压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IL 6-rs572 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在健康体检组与EH组、健康体检组与EH+C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 6-rs174 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在健康体检组与EH组、健康体检组与EH+C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rs308 GG、GA基因型频率在健康体检组与EH组、健康体检组与EH+C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rs238 GG、GA基因型频率在健康体检组与EH组、健康体检组与EH+C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未检测到TNF-αrs238 AA基因型。CXCR2rs1126579 TC、CC基因型频率在健康体检组与EH组、健康体检组与EH+C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T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L-6 rs572 GC基因型、IL-6 rs174 GC基因型、TNF-αrs308 GA基因型、CXCR2 rs1126579 TC基因型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的风险增加(OR=1.025、1.756、1.231、2.284;P <0.05);CXCR2 rs1126579 CC基因型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风险降低(OR=0.569,P <0.05)。结论炎症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发生CS有关联。IL-6 rs572 GC基因型、IL-6 rs174 GC基因型、TNF-αrs308 GA基因型、CXCR2rs1126579 TC基因型是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CXCR2 rs1126579 CC基因型可能是高血压脑卒中的保护因素。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中风研究的文献计量学规律 下载:70 浏览:324

娄政驰1 赵艳青2 黄丽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以可视化网络形式分析近30年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设置为:1986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所有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通过频数、中介中心性、聚类分析,可以直观地分析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引用参考文献、共被引作者和引用期刊的基本规律,旨在探索科研成果、研究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科研趋势。结果:出版物总数的总体趋势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该领域科研产出最多的三个国家是中国、美国与韩国,而合作网络关系中最重要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与瑞典,最多产的研究机构是庆熙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多产和引用最多的期刊是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引用最多的参考文献是Wu P(2010),最重要的参考文献是Liu Y(2010)。本领域最高产的作者是Chen LD,重要的作者是Li HQ,Sze FKH是重要的被引作者,最有影响力的被引作者是Ernst E。本领域的研究前沿是针灸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康复、护理与机制研究。结论: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笔者发现国家(地区)、研究机构等之间的潜在规律,能够以可视化的形式快速准确地定位本领域内的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以便准确及时地把握研究方向。

基于药物剂量及作用的方剂核心用药配伍规律复杂网络算法的构建 下载:75 浏览:499

马宁1 郝秀霞2 白金牛1 邢俊凤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及剂量,构建一种基于药物剂量及作用的方剂核心用药配伍规律的新算法。通过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及剂量确定核心药物及其权重;基于药物核心度权重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对相关方剂的核心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挖掘。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产后中风方剂及用药为例,收集相关方剂143首,频次>20的药物16味,支持度>10、置信度>80的关联规则组合88个,构建包含74个节点、1245条边的产后中风治疗用药复杂网络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发现药物聚类组合结果51个。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中医治疗产后中风用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气血为主,同时对改进的标签传递算法与传统的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比较,认为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可得出一些围绕核心药物的新颖且更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结果。

真实世界中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下载:90 浏览:521

张丹丹1 富苏2 马雪颜1 林景峰1 王一浩1 刘甘露1 常泽1 王育纯1 范吉平3 韩振蕴4 《当代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价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真实世界Ⅳ期临床研究,纳入34家医院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及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的病例,予通络化痰胶囊每日3次、每次30mg口服,共治疗4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为疗效评价指标;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共纳入受试者2169例,治疗后NIHSS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81.01%;改良Rankin评分治疗前平均(2.19±0.86)分,治疗后平均(1.55±0.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13例。结论通络化痰胶囊在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治疗中单用或联用其他西医基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障及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失语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下载:37 浏览:1369

陈露 王静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失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脑中风失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康复护理)与实验组(34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STREAM)量表以及36项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中风失语患者不同康复护理模式可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基于治神观点重用“鬼穴”治疗中风后淡漠 下载:82 浏览:487

韩德雄1 沈叶静2 申屠嘉俊2 马睿杰1 林咸明2 方剑乔2 高宏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3期

摘要:
中风后淡漠以目的行为减少、伴发于目的行为的情绪减少为主症,属于中医学"神志病"范畴。孙思邈"十三鬼穴"是治疗神志病的经典效穴,该十三穴分布于以任脉、督脉为主的9条经脉,具有平调阴阳、开窍醒神、理气行血、宁心安神的作用。重用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淡漠能很好地改善患者淡漠状态,增强目的行为和主动活动,促使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中风康复胶囊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331

赵平丽1 吕哲1 秦合伟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胶囊治疗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康复胶囊。4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流变和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1、MDA和vW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TC、TG和LDL-C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风康复胶囊能够抑制斑块进展,改善血管内径,防止脑梗死的进一步发生,这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流变指标和调节血脂有关。

浅析刘完素思想对中风病论治的指导意义 下载:83 浏览:490

​刘俊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中风病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可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状。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始于《黄帝内经》,多作风邪之说。金元时期学术争鸣,各家纷起,河间学派刘完素首创中风病"内风"论治的先河,倡导"热极生风""五志化火"等学术观点。通过整理刘完素学术思想,结合近年来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刘完素对临床论治中风病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探析刘氏学术思想对后世论治中风病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下载:131 浏览:1294

邱书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挑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这一时期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与研究组(n=3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性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变化状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是(3.16±16.23),研究组是(2.09±12.30)。显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与常规性西医药物治疗的方式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可以将患者的焦虑有效改善,提升其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针刺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下载:133 浏览:1356

薛梅1 张婧2 王敦玮2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前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按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原则,按病情需要给予如脱水剂、控制血压血糖、脑细胞保护剂和改善脑循环的药物治疗及降低体温等措施。中药组 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开窍醒脑汤内服(主要药物:九节菖蒲、人工牛黄、当归等)。针药组 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百会、率谷、头维、极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针刺时百会透正营,率谷透曲鬓,头维透颔厌,极泉穴施苍龟探穴法,见上肢抽动3次为度;足三里、三阴交施平补平泻法,丰隆施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药组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93.75%;中药组显效率为40.62%,总有效率为81.25%(;常规组显效率为53.12%,总有效率为78.12%。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

针灸按摩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研究 下载:324 浏览:3284

高兵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中风后遗症应用中药汤剂+针灸按摩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本院2016年9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参比组(n=24)与试验组(n=24),将化瘀涤痰汤应用于参比组患者的治疗中,基于此,试验组患者加施针灸按摩治疗。比对分析两组临床应用效果、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参比组ADL评分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治疗中风后遗症应用化瘀涤痰汤+针灸按摩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核电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重点分析 下载:42 浏览:443

郭新海 《核工业与技术》 2025年2期

摘要:
核电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识别潜在的核安全、环境、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风险,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技术、法规和市场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确保项目的长期成功。本文针对核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首先概述了核电项目管理的特点,随后介绍了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核电项目风险识别、评估与分析,以及风险应对与控制的实践方法。通过对核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有助于提升核电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40 浏览:2382

王宁欣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以中风偏瘫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结合康复治疗效果展开疗效探讨。方法:将本院中医科2023年一整年内收治的103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计划,对应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病患51例,后组病患52例,在开展治疗计划时,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前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展开计算分析,共涵盖4个方面内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远超于对照组(P<0.05)。经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肢体功能分值在两组治疗前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标得分更低,肢体功能指标得分则更高(P<0.05)。均完成治疗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肌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得出观察组的功能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优势,能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问题,并对其肌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