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符号和形象——以新中国70年来的国庆纪念日为研究对象 下载:75 浏览:379

荣嵘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有7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成长为世界强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政治符号的国庆纪念日扮演了重要角色。强化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并使之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在场"。仪式展现符号、符号借仪式的权威性和庄严性强化形象。

新中国之初儿童戏剧发展状况研究 下载:63 浏览:402

谭旭东 陈曦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宋庆龄、郭沫若、张天翼、任德耀等人的努力下,儿童戏剧逐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在特殊的时代语境中找到了一种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新的道路。这一时期,儿童戏剧,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题材儿童剧、童话剧和科幻剧等都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新作品,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但新中国之初的儿童戏剧也体现了对民间故事与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主题明确、重在宣传、舞台和观众若即若离、被政治过度牵引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关于“两航”飞机问题的政策演变 下载:65 浏览:295

黎荣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在"两航"飞机问题上的态度是当时影响中英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政府曾视其为中英建交的两大障碍之一。本文利用中英两国档案文献资料,力图对英国政府在"两航"飞机问题上由最初的不介入,到下令港督扣押飞机,直至最后将飞机判给美国民航的政策演变过程作一梳理,以期揭示影响英国政策变化的美国因素,以及大国对峙格局对各国外交灵活性的影响。

新中国初期温州剧团的管理研究 下载:20 浏览:145

李冰冰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文艺领域持续推进。戏曲由于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成为新政权构建新的文艺政策的重心。政府希望通过对戏曲的改造,以加强对全国剧团及艺人的领导和管理,进而规范戏曲领域的自由市场。不过,政府的这一目标却在温州遇到了阻力。新中国初期温州各级文化部门对剧团的管理过程,既展示了受限于文化市场的持续存在,国家在基层的文化政策目标始终难以实现的困境,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社会的一种常态——放养式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下载:68 浏览:363

麻治金 《中国文学》 2020年1期

摘要:
在艺术表现层面上,"典型论"中所强调的人物与环境关系对艺术真实性的把握,使李健吾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之间存在某种共通性,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李健吾得以继续从事文学批评特殊的内在原因,也是其沟通文艺与现实政治关系的方法,从而确保了文学批评维持了某种程度的艺术性内容。但政治对文学规律的不断规约,又使得李健吾必须不断协调批评的文艺性内容与政治立场之间的关系,小心翼翼地确保文学批评维持在规范之内。而调整的过程又难免暴露出文学规律与政治规约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讨论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特殊的视角。

走出“书本上的马列主义”与实践观念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光潜的土改观察与思想改造 下载:51 浏览:395

金浪 《中国文学》 2018年12期

摘要:
朱光潜作为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典范,从"书本上的马列主义"到对自己进行深入骨髓的批判而重获话语权,其实离不开1951年2月随西北土改参观团参加长安县土改的收获。以"治人"和"治法"以及有机体国家的特殊视野对中共基层土改工作进行的细致观察与内在理解,不仅使朱光潜在自身问题意识的延续中强化了对新中国的认同,也促成了其在阶级意识自觉和阶级情感的变化中对阶级分析方法的心悦诚服的接受。这在深化朱光潜思想改造进境的同时,也为其后来开拓实践论美学提供了思想前提。

观念力量与制度建构: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想进路 下载:57 浏览:473

赵泉民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农地制度如何设计直接关系到农村及国家的生产关系。作为从国家建构到经济建设转换过程的逻辑之一,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围绕着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两权之间形成了"分"与"合"的思想进路,并呈现出快速多变的制度特征。但不管哪一时段中,何种制度安排,其中始终蕴涵着三个一以贯之的制度理念:均分思想制度基因、公有观念制度内核、强化使用权制度取向,并在这三个"子制度"耦合而成的制度系统中,按照国家设定的政治、经济等目标进行多重演绎,只是会在不同时段因国家政治偏好及经济理性差异而"制造"出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这已成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逻辑起点和制度原型,时至今日这一起点和原型还依然约束并规制着未来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新中国道德构建的地方契机——论李佩甫 下载:49 浏览:364

李丹梦 《文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豫籍作家李佩甫的创作向以对中原人格的开掘、寻根见长,他的地方书写里洋溢着浓重的道德激情,尤其是那种为新中国1现代实践道德立法、辩白的冲动。如是道德执着的风格从何而来,它的特色和局限又在哪里?本文把李佩甫的创作置于中原传统、地方奋斗以及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背景中,详细解答了这一问题。李佩甫的"50后+知青"身份,是其探索、荷担新中国道德的现世契机,其国家道德的文学贡献,着重体现在用"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来包容、涵括"市场"实践中的私利与邪性。在李佩甫对"新时期中国"的肯定、构思中,盘踞着当代中国文学"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思维与幽灵,这是他建设国家道德的重要思想资源。李佩甫的道德书写、地方寻根,可视为"新时期"与"市场"拉锯之间中原文化的强力反弹与中国参与。

自律与他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影表演生态分析 下载:61 浏览:351

厉震林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演员及其表演美学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身体与表演的集合规训,在两支队伍四个阵营的电影演员队伍结构中,解放区籍的电影演员是"工农兵电影"的政治和美学示范者,国统区籍的电影演员则出现了成功转型、融和不顺、误读被批等三种现象。在表演美学上确立"阳刚之美"创作原则,要"综合最好的来写",是"健美的、活泼愉快的"形象模板;电影产业的"国有体制",也从出品方的角度规范电影表演,它需要审美的"浪漫和激情"。它以一种"高昂、明快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激情",呈现出光辉、激动和"紧张",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纪录以及文化记忆。

新中国七十年企业会计改革发展的演进逻辑与理论诠释 下载:82 浏览:493

徐玉德 韩彬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建国七十年来企业会计改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纵横捭阖,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开拓,交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棋局中的会计经纬。随着新中国七十载时代变迁和历史沉淀,企业会计改革发展持续释放出影响深远的力度、深度与温度,焕发出蓬勃的制度生命力与广泛的理论影响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为逻辑起点,以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发展历程为研究基础,钩沉与梳理七十载企业会计改革发展演进脉络,探索与诠释七十载企业会计改革发展理论内涵,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推动企业会计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进步。

新中国资产负债表70年演进 下载:70 浏览:471

王世杰 杨世忠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新中国70年资产负债表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的演进过程,资产负债表的名称、表式、项目、编制基础和编制方法经历了巨大变化,但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背后的权益、责任及其平衡关系的本质始终未变。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现实需要是资产负债表演进的直接原因。现实需要催生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国家资产负债表,这些新型报表当前难以直接反映核算对象的权责利关系,只是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所以应遵循资产负债表发展规律和科学要求,积极探索新型资产负债表。

从医院会计变迁看新中国政府会计发展70年 下载:70 浏览:494

崔学刚1 葛传路1 张琨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政府会计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作为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会计成为新中国政府会计70年的生动缩影。70年演变过程中,医院会计与政府会计之间具有显著的制度离合与互动发展特征,这种离合与互动清晰地折射出我国政府会计渐进改革、螺旋上升的曲折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回顾医院会计变迁历程,从更微观和更深入的视角总结新中国政府会计7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探索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规律,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下载:42 浏览:449

张艾利1,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国家建设的需要,全国进行了院系调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随之普遍展开。福建高校通过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师资培训及提倡科学研究等方式,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及科研水平,但也存在教学改革不当、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及师资培养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高校师资问题进行研究,对当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有一定助益。

新时代成人教育使命的理性回归 下载:40 浏览:317

谈雅君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统观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历史,依据成人教育自身的功能属性,深入剖析我国成人教育"起步徘徊和遭受破坏、恢复发展开放搞活与原初使命消解纠缠、新时代成人教育原初使命理性回归"三个发展时期的实践原貌,揭示出我国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特有属性和根本特点,指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的"孪生"原初使命。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其原初使命的坚守和消解,都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特点、新任务,决定了新时代我国成人教育势必回归其原初使命。

新中国教育史学七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下载:55 浏览:500

孙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初建、重建、探索和形成五个阶段。新中国教育史学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转型。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教育领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重评孔子、杜威为突破口,教育史学科逐步恢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讨论,开启了从教育史学层面研究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先河。进入21世纪,教育史学科日益摆脱教科书传统的束缚,逐渐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和教育史学科的本来面貌。

新中国社会转型与高校教师研究的话语流变 下载:57 浏览:520

陈先哲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新中国社会转型的主线。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的话语流变深嵌于社会转型历程之中,并呈现出不同维度的变化轨迹:高校教师身份从"知识分子"走向"学术职业",角色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任用制度从"编制管理"走向"岗位聘任",流动状况从"稳定"走向"流动",职后教育从"教师进修"到"教师培训"再走向"教师发展"。新中国高校教师研究话语跟随社会转型而发生明显变化,整体上表现出更趋专业化、个体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这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话语流变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研工作回顾与展望 下载:87 浏览:447

沈小碚 杨涛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9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经历了"初创定型期""停滞偏离期""恢复发展期""改革深化期"和"转型创新期"五个阶段。"教研"是学校教学与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实践样态,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效果不够明显、教研人员专业发展缺乏制度保障、教研职能定位不准、教研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由此,我们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下,强化教研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致力于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转向关注全面育人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教师论述分析 下载:43 浏览:285

刘建银1 杨皓2 宇周欢3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教师的政治理想与信念、职业道德、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论述和要求,这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国应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向前进。

新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及经验 下载:84 浏览:484

刘晓玮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全球海洋治理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多主体合作的多级结构,包括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组织及其规制和行为,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及其规制和行为,国家间的海洋合作及其规制和行为。新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时期,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被治理时期;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谨慎参与时期;90年代中期至2008年前后,积极参与并有所作为时期;2008年前后至今,全方位参与时期。新中国将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国内海洋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将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管控、解决海洋争端相结合,将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海洋治理与区域海洋治理、国家间的海洋合作治理相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道路。未来中国应致力于自身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时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教育事业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下载:158 浏览:1795

焦徽 米雪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在吸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验基础上,根据新中国国情与建设需要,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毛泽东指出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实行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发展符合人民利益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