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以罪名为讨论平台的反思与纠正 下载:34 浏览:298

丁胜明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的现象,但是,由最高司法机关确定的罪名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之间大多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多罪一名"是我国罪名体系的显著特征,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会带来诸多理论上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在刑法学研究中,应当严格区分罪名和犯罪这两个概念。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讨论刑法问题的基本平台只能是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分析刑法问题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犯罪构成"而不是"一个罪名"。罪数中的"罪"是指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而非"同一罪名"内的事实认识错误,罪过是犯罪构成的罪过而非罪名的罪过。

公私法协动视野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理论构成 下载:51 浏览:308

冯洁语1,2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私法与公法的协动。从比较法来看,私法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作用有两种解释路径:一是依托既有权利(如所有权、健康权等)受侵害,扩张损害概念,从责任范围层面涵盖生态利益;二是创设环境权或环境秩序权,从责任成立层面涵盖生态利益。两种进路的背后反映了对于公私法关系的不同认识,前者认为公法、私法并行救济,后者则认为私法救济优先。我国环境法学说传统上采第二种进路,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和"民法典草案"则有采扩张损害概念的整合进路的趋势。我国目前立法与司法实践仍存在体系上的龃龉。应当贯彻扩张损害的思路,在构成侵权的情况下,在责任范围中考虑生态利益。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具体考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能否类推适用民法的规则。

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下载:86 浏览:490

叶名怡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一切个人信息均属侵权法的保护范围,对非敏感个人信息提供侵权法保护不会阻碍信息流通。侵权法对个人信息提供两种保护路径,即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网络信息侵权条款及其司法解释,以及同法第6条过错侵权条款配合民法总则第111条。个人信息侵权各项构成要件应适当缓和,如承认若干新型损害、建立三元归责原则体系、复数控制人场合设立因果关系推定等。在个人信息侵权救济方面,重视更正、停止处理、删除、数字加密等预防性责任方式的运用。关于金钱赔偿,应在(过失)帮助侵权、不确定因果关系等场合下新增连带责任规定,并将安保义务及其被违反所导致的补充责任予以扩张,以适用于作为虚拟场所管理人的数据存储者。在泛实名制的背景下,我国应选择更接近于欧洲的信息保护模式而非美国模式。

构成要件错误的本质:故意行为危险的偏离 下载:86 浏览:477

柏浪涛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关于构成要件错误,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的分析视角是效果论,通过比对预想结果与实际结果来决定结果归属,然而这一分析路径并不能为结果归属提供实质根据。相反,考察危险发生机理的机理论能够揭示错误的本质,为结果归属提供实质根据。例如就打击错误而言,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制造了故意行为危险和过失行为危险;前者具有目的性与支配性,后者具有盲目性与任意性,对二者不能等同视之,认为故意行为危险与过失行为危险具有同一性的观点难以成立。若结果不是故意行为危险的实现,而是过失行为危险的实现,亦即危险发生了实质偏离,则结果不能归属于故意。关于结果归属的判断,罗克辛的计划实现理论、弗里施的风险理论、普珀的故意危险理论均存在不足,而故意行为危险的实现标准具有合理性。依此判断,故意行为危险在对象错误中并未发生偏离,在打击错误中发生了偏离;而在各种因果关系错误中,是否发生偏离需作具体分析。

情境思维——基于场景的设计思维方式 下载:42 浏览:367

武宇翔 《中国设计》 2019年5期

摘要:
当今的产品与服务面对着更加丰富多变的交互情境,传统的设计思维方法遇到了挑战,需要情境思维作为补充。本文采用归纳、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将设计中常见的"共情"、"手脑联动"(制作原型)等活动作为情境思维运用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情境思维进行解构,逐个分析其构成要素及在设计活动中的诸多应用环节。思维与空间交互环境不再是分离的两个系统,而是转化互为刺激的情境思维系统。情境思维对于统一大家对用户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使用某一种产品的用户千差万别,但该产品存在和使用的情境、空间却大同小异,所以在设计活动中运用情境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古典音乐中“呼吸”的构成及其作用 下载:96 浏览:506

王召远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呼吸"是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人们在聆听古典音乐时时常会忽略音乐中的"呼吸"。为了详细了解何为古典音乐中的"呼吸"及其作用,本文从"谱面"与"人"两个因素入手,运用休止符、自由节奏、赋格、人为因素等例子,对古典音乐中"呼吸"的构成进行探讨,得出"呼吸"是作曲家、演奏者与聆听者之间桥梁的结论。

乡村振兴中多维度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实现 下载:24 浏览:306

田川流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当代乡村存在多维度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公共文化、产业文化、审美文化等。多维度文化出现各种衍变,既影响其他文化,同时也受其他文化的碰撞与制约。当下人们在认知上存在一定误区,认为乡村文化建设主要属于娱乐性、文化经营性活动,忽视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地位,将文化建设与乡村农业产业相分离,片面追求文化建设的速度和声势。实现多维度文化的有机协同,应当做到促动多维度文化的内在和合与外部链接,推进多维度文化的交叉互渗与相互掣制,强化多维度文化间的互补互助与同兴共赢。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三阶层与四要件下的分别讨论 下载:35 浏览:286

高丽丽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关于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分别存在构成要件符合性阶层、违法性阶层以及有责性阶层的讨论,根据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内容特征,它应该作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在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被害人危险接受应被定性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以被害人危险接受作为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为前提,以四要件中的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方面为媒介,被害人危险接受因不存在法益侵害而排除对法益(犯罪客体)的侵害,以及被害人危险接受不符合构成要件而排除犯罪的客观方面,通过这样的理论表述转换,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的要素实现了理论衔接与契合,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在两个体系下实现了贯通。

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定位、构成和特色——以诉讼标的论为视角 下载:66 浏览:382

宋史超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讨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基本工具是诉讼标的理论,目前学界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讨论只有问题意识而没有理论意识。德日法系异议之诉通说认为是形成之诉,其根基在于执行行为公法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通过后,我国法律已明确采取诉讼标的"单核说"与"诉的合并"模式。在此基础上,确权请求与排除执行请求的关系,异议之诉与普通确权之诉的关系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诉讼标的概念之厘清、转化与过度扩大危险之防止 下载:68 浏览:383

刘明生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如何界定,将深深影响诉讼标的特定之方式、法院阐明义务之形态、是否违反重复起诉禁止之要求、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合并、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变更与追加,并影响既判力客观范围之大小,其为民事诉讼法甚为重要之课题。本论文主要乃在探讨相关重要之诉讼标的理论学说,其次评析相关理论之优、缺点,并分别区分不同之具体案例类型,来比较与分析不同诉讼标的理论运用之状况。本论文主要在厘清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探讨有无从旧诉讼标的理论转化为两个构成要素理论之必要性,并提示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过度扩大界定之危险性。本文之目的乃在使现今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更加明确化,勾勒出未来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在发展上之方向,并凸显未来诉讼标的理论发展上过度扩大诉讼标的概念之危险性。

基于系统构成要素的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系统环境组合评价研究 下载:54 浏览:396

李沃源 乌兰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3期

摘要:
从系统构成要素视角构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系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评价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科技创新系统环境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系统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可划分为三大梯队且不同类型梯队影响科技创新系统的关键环境要素不同。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梯队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科技创新系统环境的对策建议。

浅谈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与提升路径 下载:48 浏览:319

丁浩 《体育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活动需求也越来越多,武术运动作为一种国民性的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针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以及中华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随着中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成功,武术文化的魅力已经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

体育舞蹈拉丁舞运动员体能构成研究 下载:25 浏览:230

谭亮1 袁毅2 黄龙英2 《体育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体能是技能的基础,全面系统发展体育舞蹈拉丁舞运动员体能素质是体育舞蹈拉丁舞运动员掌握高水平运动技术的物质基础,对于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延长运动寿命,增强比赛的心理稳定性等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舞蹈拉丁舞运动员体能构成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体育舞蹈拉丁舞体能构成因素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平衡、柔韧、协调以及爆发力与力量耐力相结合的素质,望能够给体育舞蹈拉丁舞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生态体育旅游及其内涵 下载:72 浏览:472

李雷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探索生态体育旅游的产生过程、构成和特点问题,结果表明:生态体育旅游是以生态学为导向,以旅游为载体,以体育为重要手段,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实现高效的经济价值为目的新兴产物;生态体育旅游是由生态学、经济学、体育学、旅游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健身性与娱乐性、可持续性、高效经济性的特点。

关于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专项素质构成及其主要技术特征的实证研究 下载:86 浏览:495

闫永柱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铅球运动属于一项对运动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田径运动项目,集中动作速度、力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等于一身。为全面实现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本次研究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构成及其主要技术特征进行实证研究,为教练员提供更直观的数据信息。

浅析智能制造的构成与应用 下载:35 浏览:465

韩茂忠 《中国设备》 2020年12期

摘要:
在生产企业中智能制造主要由智能化生产线和智能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分析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主要组成及特点、应用案例等。

明代渔政制度构成、运行及嬗变考释——以湖广地区为中心 下载:62 浏览:370

项露林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明代渔政制度由河泊所制、业甲制和贡课制共同构成。经考证,河泊所沿袭元制,是受有司督管同时具备较强独立性的朝廷派驻机构,由河泊官与户、工、礼部对接,承担渔户管理与贡课征缴之责。明初湖广地区河泊所数量众多,因设置过滥、藩王侵占及垸田开发等因素,在宣德以后经历了三次裁革高峰;业甲制是以"赤历册"为基础的渔户组织和管理制度,"业甲"为社区单位,每"业甲"辖十二至十五"业户"不等。"业总"指"业户"之总,其职能更趋近于"吏";贡课制包括名贵鲜鱼、鱼产品上贡和鱼课的征缴。明代鱼课经历了先课米后课钞(包括实物、折色)再课银的演变。鱼课总额亦在嘉靖、万历年间急剧减少,出现征收范围扩大及转嫁田赋现象。

物权公示原则的理论构成——以制度正当性为重心 下载:18 浏览:388

张双根 《法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学界通说以物权的绝对排他效力为物权公示原则的理论基础,但究竟如何论证,物权公示要素在物权变动中又应承担何种要件功能,学理上并未有深论。物权法践行公示原则,源于物权交易中物权取得人交易安全的保护需求,该需求一方面在于防避他人之善意取得,另一方面又在于确保自己之善意取得。落实于物权变动构成的制度设计,则以公示要素作为其生效要件为最佳的法政策设计。物权公示原则能否贯彻到底,在根本上又取决于适格的公示手段选择与设计。占有因其天然的缺陷实不足以担此大任,因此就动产物权变动之公示规范而言,应另行寻找其阐释基础。

上海市崇明区村镇风貌物质特征及构成要素解析 下载:25 浏览:262

董衡苹 《中国城镇》 2019年7期

摘要:
上海市崇明区的村镇风貌体现了沙洲岛屿变迁影响下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大"农业景观和"田村一体"的人居景观。宏观层面的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是村镇风貌形成的本底;中观与微观层面的人居景观是村镇风貌的核心。其中,中观层面的村镇聚落空间格局,体现在聚落与水渠、农田、路网的相互关系之中,其所形成的有规则的空间肌理是崇明村镇风貌的最大特色,也是村镇风貌的核心;微观层面的传统宅沟院落体现了沙岛地貌下可持续的营居理念,现代民居则以简洁实用的风格为主。文章基于实证案例所形成的景观风貌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也可适用于其他地区的村镇风貌解读,从而在理论上健全村镇风貌设计技术支撑体系。

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初探——以烟台市为例 下载:67 浏览:389

何熠琳1 张立1,2 李仁熙3 《中国城镇》 2020年2期

摘要:
凯文·林奇开创的城市空间意象分析体系应用广泛,但乡镇层面的空间意象研究尚需拓展。本文采用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以烟台市7个镇为例,采集了105份认知地图,尝试探析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研究表明:(1)小城镇空间的认知构成要素以道路和地标为主,区域、边界、节点不显著,道路、地标的频次差异与路网密度、地标功能相关;(2)城镇居民认知范围在村庄—镇区—镇域内混合,且受到镇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认知类型中"以路径为主导的序列型感知"的比例高,同时低等级认知类型占比更高;(4)居民认知"正向"以南北向为主,与方格路网和主街朝向有关。集体认知的分析显示,开发项目、新区建设等对小城镇居民的空间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并归纳得到小城镇空间意象的三种类型:镇村融合型、镇村独立型和飞地开发型。希冀本文对小城镇空间意象的阐释,能为我国的小城镇风貌建设、空间规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