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建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55 (Online) ISSN: 3008-0053 (Print)
qikan7@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中国建筑》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所刊发的文章将授权中国知网或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热力学分析与经济性评估 下载:95 浏览:297
摘要:

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废水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多效蒸发系统因其高效的热能利用效率,在化工废水浓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多效蒸发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热量传递过程、能量利用效率及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从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经济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效数和操作方式可显著提升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为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优化设计与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与BIM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下载:66 浏览:247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与BIM数据融合技术,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这两项技术的融合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研究内容涵盖数字孪生与BIM数据融合技术的原理分析、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场景探讨,以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剖析,深入探究融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表明,数字孪生与BIM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工程进度的实时监控、安全隐患的提前预警以及工程质量的精准控制。结论指出,尽管该技术在应用中面临数据兼容性、技术集成难度及成本控制等挑战,但随着与新兴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和应用拓展,其在智慧工地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热力学分析与经济性评估 下载:95 浏览:296
摘要:

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废水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多效蒸发系统因其高效的热能利用效率,在化工废水浓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多效蒸发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热量传递过程、能量利用效率及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从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经济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效数和操作方式可显著提升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为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优化设计与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混合键合技术的3D封装密度提升与万亿级晶体管集成路径研究 下载:75 浏览:232
摘要:

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对高封装密度和大量晶体管集成的需求日益增长。混合键合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因其独特的原理和显著特点,在提升3D封装密度与实现万亿级晶体管集成路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技术通过金属 - 金属和金属 - 氧化物键合相结合,实现了高密度的电学互联和良好的机械强度。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散热、信号干扰等挑战。针对散热问题,可通过优化散热结构与材料来解决;对于信号干扰,则可采用优化布线、屏蔽设计等措施。混合键合技术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意义重大,有望推动产业向更高性能、更小型化方向发展。

多项目环境下PMO(项目管理办公室)资源动态调度策略研究 下载:83 浏览:281
摘要: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多项目并行已成为常态,PMO(项目管理办公室)在资源动态调度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然而,多项目环境下PMO资源动态调度面临诸多挑战,如项目需求的不确定性、资源竞争与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优先级的资源分配策略、弹性资源调度策略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策略。通过对不同行业、规模的多项目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障项目进度并控制成本。本研究对提升企业在多项目环境下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项目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规模化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优化与环境效益分析 下载:71 浏览:237
摘要:

随着规模化猪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粪污排放量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现有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厌氧发酵技术、好氧处理技术和堆肥技术等。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地区气候因素、养殖规模等进行优化,并面临技术难题与经济成本增加等问题。通过技术模式优化,可显著提升环境效益,如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水体污染负荷、改善土壤环境等。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环境压力,还对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低温条件下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及改进措施 下载:83 浏览:288
摘要:

在低温条件下,污水处理工艺面临诸多挑战,如微生物活性降低、污染物降解效率下降等,导致出水水质难以达标。常见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效果普遍不佳,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显著下降。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工艺优化,如调整工艺流程参数、采用组合工艺;设备改良,包括保温措施和优化曝气装置;以及添加特殊药剂,如投加低温菌剂和其他辅助药剂等改进措施来提升处理效果。对这些改进措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经济有效的方案,对提高低温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成本、推动污水处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氯化钠电解制氯碱为例 下载:65 浏览:265
摘要:

本文聚焦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氯化钠电解制氯碱为例,探讨其原理、应用、挑战及解决方案。工业废盐年产量超2000万吨,传统处理易污染环境,而电解技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实现废盐转化与资源循环。该技术已在化工、造纸等领域应用,但面临设备腐蚀、高能耗及副产物处理难题。研究提出新型耐腐蚀材料、节能工艺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方案,如钛基涂层电极、优化电流密度及氢气回收利用,以提升技术经济性。未来,膜技术与智能化控制的发展将推动该技术突破,助力工业绿色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中的应用与精度控制 下载:87 浏览:283
摘要:

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一项新兴技术,正逐渐改变传统制造模式。该技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能够快速制造出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并在航空、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然而,在复杂机械零件的快速成型过程中,精度控制成为关键问题,材料特性、打印工艺参数及设备精度均对成型零件的精度产生重要影响[2]。当前,增材制造技术面临材料种类限制、大规模生产可行性等挑战,需通过加强新材料研发、改进工艺流程等策略加以解决[3]。本文旨在探讨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中的应用与精度控制要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单原子催化剂在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中的性能研究 下载:86 浏览:285
摘要:

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储量丰富,而乙烯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等产业。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对于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缓解对石油资源的依赖[1][5]。单原子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最大程度的原子利用效率,在甲烷转化制乙烯领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单原子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展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在特定条件下高效转化甲烷为乙烯[2][6]。同时,其选择性也较为理想,生成乙烯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2][8]。此外,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决定其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当前研究正致力于通过调控原子种类、配位环境和载体性质等方式提高稳定性[5][9]。本研究总结了单原子催化剂在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中的性能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开发新型催化剂及深入探究反应机理的方向。

BIM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智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7 浏览:285
摘要:

本文探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人工智能(AI)融合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智能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施工进度预测方法的不足,阐述了BIM技术与AI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和优势。详细介绍了BIM技术与AI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两者融合的架构和应用案例。结果表明,BIM与AI的融合能够显著提高施工进度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最后,讨论了融合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特种设备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的温度压力实时预警 下载:100 浏览:27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技术的特种设备智能监测系统设计,重点阐述了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技术原理、系统架构设计、温度压力实时预警功能实现以及系统应用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实时采集,边缘计算则通过在数据源头进行处理,显著降低了传输延迟并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布局、数据传输通道构建和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实现了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预警算法模型和预警流程的设计确保了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此外,系统还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设备兼容性以及系统稳定性等挑战,通过加密技术、标准化接口规范和冗余设计等策略应对这些挑战。未来,智能监测系统有望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提升监测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实现动态风险评估与智能诊断分析等功能。

3D打印技术在微流控芯片制造中的多材料集成工艺开发 下载:65 浏览:250
摘要:

微流控芯片作为现代科技的关键组件,在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能够实现流体在微观尺度下的精准操控,为精准检测与高效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3D打印技术的兴起,为微流控芯片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突破了传统工艺在结构与材料选择上的诸多限制。多材料集成工艺开发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将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精准集成于微流控芯片中,以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然而,该工艺开发面临界面相容性、精度与效率平衡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开发新表面处理技术增强材料结合力,优化打印算法提升打印效率。展望未来,多材料集成工艺在生物医药研发、环境监测等领域有望展现更大的应用潜力,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车联网(V2X)环境下基于边缘计算的低时延通信机制设计 下载:95 浏览:287
摘要: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车联网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在提升交通安全与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车联网应用场景对通信时延有着严格要求,传统通信机制难以满足低时延需求。边缘计算通过将计算资源部署在网络边缘,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为车联网低时延通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了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联网低时延通信机制,包括网络架构、数据传输流程及任务调度策略。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机制在降低时延方面的有效性,为车联网低时延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对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创新及施工效率提升研究 下载:46 浏览:239
摘要:

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占比在全球及我国建筑市场中持续增长,这得益于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虽已具备一定优势,如施工效率较高、质量可控性强等,但仍存在连接节点处理复杂、构件运输与安装成本高等问题。工艺创新方向包括新型连接技术研发、构件生产流程优化等,而施工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改进施工管理模式,如优化进度计划与合理调配资源,以及应用信息化技术,如BIM技术助力施工模拟与信息化协同管理。然而,创新工艺与管理模式的应用面临成本控制、人员技术培训等阻碍,需通过优化成本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策略加以解决。展望未来,智能化建造技术与新型材料的应用将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带来新的变革,其在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1][2][3]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应用与落地 下载:87 浏览:284
摘要:

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筑节能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作为建筑节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点。目前,这类材料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均有应用,但面临着成本控制、施工技术难度以及市场认知度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可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加强施工培训以及加大市场宣传等策略加以应对。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合理应用与落地,对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理念下建筑小区雨水系统设计与实践 下载:76 浏览:29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雨水处理方式在应对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该理念以“渗、滞、蓄、净、用、排”为核心方针,强调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对解决城市雨洪管理和水资源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小区雨水系统设计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雨水收集、储存、净化与利用等多环节的科学设计,可有效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洪峰流量的调控。实践案例表明,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小区自身的雨水管理能力,还对城市整体雨洪管理及水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未来城市雨水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EPC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动态控制模型构建 下载:90 浏览:339
摘要:

在建筑工程领域,EPC模式因其整合设计、采购与施工的优势,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1][3]。然而,当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为应对这一问题,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动态控制模型显得尤为重要。该模型旨在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精准反映项目各阶段成本的动态变化,从而提升成本管理效率[2][8]。通过对典型项目的实际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在成本控制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表明其能够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水平,为行业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5][10]。

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中的性能优化研究 下载:59 浏览:276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基坑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对支护结构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在深基坑支护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试验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性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工艺,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支护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增强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这不仅为深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对推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环境下特种设备用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及设计应用 下载:42 浏览:268
摘要:

在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等众多工业领域,高温环境极为常见,特种设备在此环境下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对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性能的研究发现,其力学性能如强度和刚度会发生变化,热学性能如热稳定性和热膨胀系数也有所改变。基于这些发现,在设计应用上,通过合理选择材料组分及优化结构,可提升复合材料的高温适应性。这些研究成果为特种设备领域提供了更可靠的材料选择与设计方法,对推动该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特种设备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与安全性。

中国建筑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716
访问量 :
166527
下载量 :
51065
总被引次数 :
782
影响因子 :
1.681
中国建筑最新录用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