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体系的特征演变(1987—2010) 下载:26 浏览:283

陈晨1,2 《中国城镇》 2019年4期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伴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形成了区域集中度较高的两类地区——主要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总体而言,从人口流动的视角系统性考察上述两类地区区域城镇化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聚焦大规模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体系的特征演变。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高度集中在城镇体系的"首末两端",并呈现出高度的本地化特征。同时,人口流动确实使得主要流入、流出地的城镇体系都一定程度上更趋于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但是,在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省份的"首位度"不断下降,而主要流出地省份的"首位度"却处于上升通道中,显示出显著的"对偶性差异"。

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影响的统计分析 下载:74 浏览:765

张鹏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7期

摘要:
人口流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对于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成为主要趋势。这种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产生了诸多影响,相关的统计分析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影响的统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人口流动背景下高原生态脆弱区留守父母的可持续生计资本困境 下载:623 浏览:1683

王棫冰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3年6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川西高原藏区的家庭居住形态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牧区、农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分别从草场和土地中游离出来,前往城镇地区务工。藏区传统大家庭式的共同居住形态已发生变化,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人口流动现象,衍生出中老年父母与成年儿女之间的代际亲子分离现象,产生了大量“留守”父母与“候鸟”儿女。从自然资源与环境来讲,农牧过渡地带的生态脆弱性与纯牧区相比更加突出,农牧过渡地带区域也称为半农半牧区域,可供耕作和放牧的土地多集中于山谷和平缓的山坡,破碎稀少、难以连片。生态的脆弱性与家庭中成年子女的流动使得农牧过渡地区的中老年留守村民生活更加艰难,根据青藏高原农牧民共同富裕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家庭总收入分别为121842、70124、54796元。除此之外,半农半牧区域留守的中老年人在其他层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存困境。
在DFID可持续性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是其核心,被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组成部分。川西高原农牧地区以藏族人口为主,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和鲜明的地域特征,笼统地将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到研究中会影响其代表性,本研究拟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以若尔盖县卓藏村为案例,基于川西高原藏区生计资本的现实特征嵌套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可供参考的高原藏区可持续生计框架。由此,叙述在川西高原藏区人口流动背景下,半农半牧区域留守的中老年父母所遭受的生计资本困境以及应对措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