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疼痛护理联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118 浏览:1512

廖艾秋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联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从中抽取50例纳入此次研究,研究时间范围:2022.01至2023.03,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用时更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疼痛评分,护理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 下载:188 浏览:2017

闫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各种步行问题。本文对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为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提供新思路。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作用研究 下载:113 浏览:1517

刘鼎荣 丁宁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观察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 下载:57 浏览:466

张思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持续4周。对比两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速度、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及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肢体疼痛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APTT)为(40.44±3.81)s、凝血酶时间(TT)为(22.53±2.51)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7.75±2.01)s,长于对照组的(35.23±3.52)s、(19.12±2.63)s、(14.23±2.13)s;腘静脉血流速度(21.84±2.06)cm/s、股静脉血流速度(29.74±2.85)cm/s,高于对照组的(18.35±2.37)、(25.63±3.16);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1.66±0.22)分,低于对照组的(2.02±0.33),下肢周径差(0.78±0.18)cm,短于对照组的(1.04±0.23)cm,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够改善老年IS患者机体凝血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疼痛肿胀,减少DVT的发生。

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下载:68 浏览:353

李德荣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58例(158膝)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饮酒史、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假体类型、机械抗凝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6岁、女性、BMI≥28 kg/m2、糖尿病史、使用骨水泥型假肢、机械抗凝中未使用血液循环泵是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对策,降低DVT发生率。

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下载:12 浏览:433

吴函书 张葆荣 刘洋 张丹 孙海瑞 秦秀玉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15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措施包括评估筛查、血管保护、评估腿围、营养支持、体液管理、体温管理、肢体运动、体位管理等;选择2016年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2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40例(12.7%)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6例(16.5%),7~14岁4例(4.12%);治疗时间≥24 h 22例(11.3%),治疗<24 h 18例(15%)。对照组49例(2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9例(30.7%),7~14岁10例(13.3%);治疗时间≥24 h 25例(22.5%),治疗<24 h 24例(26.4%)。两组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尤其对年龄>7岁,上机时长≥24 h的患儿效果更佳。

中医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干预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30 浏览:416

田丹 张爱 张洋洋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着重缓解患者病痛。方法:研究对象均为下肢骨折患者,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和睡眠效率,值得推广。

运动训练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动能力的改善研究 下载:79 浏览:443

刘新文 朱利月 王伯忠 杨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运动训练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 44例77~92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训练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接受6分钟行走测试(6MWT)、心肺功能测试(CPET)和踝臂指数(ABI)测定,训练组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持续3个月的运动训练计划。3个月后两组再次进行6MWT、CPET和ABI测定。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训练组行走距离增加了78.27米,跛行距离增加72.50米。峰值耗氧量(VO2peak)增加159ml/min,无氧阈(AT)增加2.17ml/(kg.min),代谢当量(MET)增加0.55METs。此外,训练组的ABI升高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有氧训练有利于改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

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 下载:34 浏览:457

牛帅 丁殿柱 唐雷 姜广伟 张晓宇 吕柏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体力活动及疲劳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 59±19. 71) min、切口长度(1. 94±0. 33) cm、术中出血量(12. 40±2. 97) m L及住院天数(7. 25±2. 5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及体力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4. 44%(51/54)高于对照组84. 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的6个月内复发及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 4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15. 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能明显改善其术中的相关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11

付利红 王春燕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315

李桂容 杨宇婷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20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产后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QOL,SAS,SDS评分,下肢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深静脉血栓、下肢疼痛/肿胀以及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产妇产后康复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减少下肢不适情况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390

付利红 王春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357

李桂容 杨宇婷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作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20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产后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QOL,SAS,SDS评分,下肢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深静脉血栓、下肢疼痛/肿胀以及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产妇产后康复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减少下肢不适情况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大黄蛰虫丸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TNOS、iNOS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535

​回雪颖 郭伟光 滕林 张海丽 于洋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大黄蛰虫丸对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TNOS、i NOS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大黄蛰虫丸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TNOS、i NOS及光、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大黄蛰虫丸可升高大鼠血清中TNOS的含量,降低血清中i NOS的含量,光、电镜下发现可保护血管内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具有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 下载:137 浏览:1251

李建玲 赵小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下肢骨折的影响。方法:以9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样本,调查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数字法分组,即对比组、护理组,均有48例,前者行一般护理,后者行手术室护理,观察手术情绪,记录临床指标,统计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施护前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并未在护理组、对比组表现出意义,P>0.05。施护后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有意义,护理组低于对比组,P<0.05。临床指标均有意义,其中手术、下床、住院时间等在护理组短于对比组,出血量在护理组低于对比组,P<0.05。并发症数据有意义,护理组低于对比组,分别为4.17%、18.75%,P<0.05。从多个方面完成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和比较,均有意义,护理组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落实后对并发症有较好预防效果,还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指标,使其维持良好手术情绪,建议下肢骨折患者选择。

快速康复护理与气压治疗仪联用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率及下肢肿胀率分析 下载:122 浏览:1170

李娟 孙晓蓓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与气压治疗仪应用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及对深静脉血栓率、下肢肿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时间段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开展常规骨科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则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治疗,评价患者术后的深静脉血栓与下肢肿胀情况分析患者的预后程度,评价凝血指标与生活质量分析对凝血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D-二聚体(D-D)、下肢肿胀程度2级与3级百分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下肢肿胀程度1级百分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与气压治疗仪可以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肿胀发生,改善凝血功能。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54 浏览:1652

杜凤英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探究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采取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患者40例,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20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术前术后各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在T0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两组在CD3+、CD4+的TO和CD8+三个时间点比较(P>0.05),而观察组的CD3+、CD4+的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两组术前、术后72h认知功能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结论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损害,且术后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157 浏览:1676

周洁 柴雪燕 郭倩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对疾病及并发症的预防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52 浏览:639

贾莎 安维娜 《国际护理学》 2025年4期

摘要: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康复积极性、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健康行为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康复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 下载:179 浏览:1893

胡剑锋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分析84例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段的差异性,分组实验,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病人为42人,实验时间时间为最早从2020.2开始,最晚到2022.6月结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为对比组,采用利伐沙班的为试验组。实验结果分析主要根据病人对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和利伐沙班的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针对不同的治疗手段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差异较大(P<0.05),试验组优。结论在膝关节/髋替换手术中,甘油三酯可能会增加,利伐沙班较达肝素钠对凝血指标的作用在24小时内更为明显。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