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连贺家圈黄土粒度所指示的物源特征 下载:57 浏览:453

郑树森 李永化 魏东岚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大连长兴岛的一套完整的晚更新世黄土剖面(贺家圈剖面),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对所采集的21个沉积样品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从贺家圈剖面沉积物粒级组分中可以分离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动力以及改造作用的沉积端元组分。并结合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端元1可能代表了剖面原始的粒度沉积组分,主峰为近源沉积,次峰为远源沉积;端元2可能代表了沉积物在沉积之后受到的淋溶作用和残积作用;端元3可能代表的是沉积物沉积之后受到的化学风化作用。

基于图像云模型语义标注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72 浏览:492

杜秋平 刘群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在图像补全技术中,当图像丢失较多信息时,仅凭自身已有的信息很难补全图像.因此,文中使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和多粒度认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图像的降噪和补全.首先借助云模型中高斯云变换算法提取无标签图像的多层语义信息,并根据不同层次的语义信息对图像进行不同粒度的分割,同时对已分割图像进行自动语义标注.然后将各粒层图像和其对应的语义信息分别作为CGAN的训练数据,得到图像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最后依据此模型补全图像的缺失信息.实验表明,对于Caltech-UCSD Birds和Oxford-102flowers数据集的图像降噪和图像补全,文中算法取得较好效果.

全粒度粗糙集属性约简 下载:84 浏览:482

邓大勇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全粒度粗糙集是一种动静结合的粗糙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人类认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文中定义概念的全粒度属性约简,完善全粒度粗糙集属性约简的定义.探索概念的全粒度属性约简、全粒度绝对约简及全粒度Pawlak约简的性质,指明这些属性约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粒度属性约简的实际应用及启发式算法的产生.

超声功率对石灰乳活性影响研究 下载:43 浏览:463

陆海勤1 骆文静1 杨华2 宫晓丽1 李冬梅1 郭丽云1 李文3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为获得高活性度的石灰乳,在石灰乳化过程引入超声作用,分别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和表观形态观察、中和反应活性实验对超声作用后石灰乳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机械搅拌和不同超声功率作用下石灰乳的分散稳定性、中和反应活性及粒度分布情况,以考察超声作用对石灰乳化过程和石灰乳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机械搅拌相比,在一定功率范围内,超声作用可降低石灰乳的沉降速率,提高其分散稳定性;减小石灰乳体系中未溶解Ca(OH)2乳颗粒的粒径,并缩小其粒径的分布范围,抑制石灰乳结块的产生;超声作用还增加了Ca(OH)2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溶解速度,进而提高石灰乳的中和反应活性。

从某磁选尾矿中回收铁精矿的试验研究 下载:18 浏览:180

杨晓峰 宋均利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3期

摘要:
为实现资源充分利用,通过采用"磁—浮联合工艺"和"单一磁选工艺"对某磁选尾矿进行选别试验研究,获得了品位63%以上的合格铁精矿。根据对试验结果和流程结构的分析,"磁—浮联合工艺"对矿石性质变化的适应性更强,因此推荐采用"磁—浮联合工艺"对该磁铁矿尾矿进行回收。

锆英粉体制备及级配实验研究 下载:17 浏览:422

秦学政1 邱占疆1 秦学红1 苑少强2 杨跃辉2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实验手段,对雷蒙磨加工的锆英砂粉体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形貌观察,同时,对捨英砂和粉体进行了不同比例的级配实验。结果表明:锆英砂呈鹅卵石形状,粒度曲线为正态分布;锆英粉为不规则形状,粒度分布曲线近似正态分布。当65%锆英砂+35%锆英粉的比例级配时,所得粉体密度最大。

基于改进SLIQ算法及多粒度气象信息匹配的短期负荷预测 下载:71 浏览:502

李滨1 覃芳璐2 李倍存1 吴茵2 李佩杰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短期负荷预测容易受到气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找到关键影响因素是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的必要手段。电力系统海量数据包含了巨量的运行信息,为挖掘有用信息,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LIQ算法及多粒度气象信息匹配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采用改进的SLIQ决策树算法对气象负荷信息进行聚类,提取同等气象条件下决定负荷波动的关键因素。由动态灵敏度方法建立短期负荷拐点预测模型,再由熵权法选择最佳预测参考日并预测曲线拐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粒度气象信息匹配算法进行负荷曲线预测。通过对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多季节负荷进行仿真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任意气象条件下曲线预测精度均能满足电网要求,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普适性。

制备工艺对非晶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77

顾伟1 张志键1 杨佳泉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研究了粒度配比和绝缘剂对非晶磁粉芯性能的影响。改变非晶粉末的粒度配比,研究了非晶磁粉芯的压制密度、磁导率、损耗以及直流偏置能力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粒度配比为-140至+170目占10%,-170至+200目占30%;-200至+350目占30%,-350至+1000目占30%能提高非晶磁粉芯的压制密度,从而提高直流偏置能力和降低磁损耗;使用不同的绝缘剂封装非晶磁粉芯时,使用磷酸溶液比使用水玻璃溶液能更有效地降低磁损耗和提高直流偏置能力;低熔点玻璃粉在非晶磁粉芯中不仅起绝缘剂作用,还起粘结剂作用。使用废旧非晶铁芯制备的非晶磁粉芯与使用新铁硅硼合金制备的非晶磁粉芯,其磁性能没有明显的不同。

基于FCN的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与细粒度分类的研究 下载:80 浏览:494

戴志鹏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9年9期

摘要: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细粒度分类是研究的热点,细粒度分类的主要方法是先找出分类对象再分类。找出分类对象的方法中主要分为两种:强监督与弱监督,强监督需要使用昂贵的人工标签,为了减少人工标注成本,提出一种基于FCN的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分割与提取,并利用分割的图像进一步训练网络提高正确率。

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海域底质特征及其承载力 下载:87 浏览:491

罗含思 沈敏 林军 吴星辰 刘洪生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选址是人工鱼礁区建设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浙江嵊泗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备选海域附近采集的底质柱状样品的分析,测得了每个站点底质柱样的粒度、含水率、天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贯入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用谢帕德和福克沉积物分类法分析粒度结果,发现所研究海域的底质由砂、粉砂、黏土构成,粉砂含量最高,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不同区域的底质因其粒度组分、孔隙率、天然密度等不同,其含水率不同,造成底质的承载力也不同。对底质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底质的含水率与贯入强度、抗剪破坏强度均存在较强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可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底质适宜性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底泥含水率与粒度间的回归方程可为大面积的底质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大幅降低调查的工程量。

液相还原法制备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形纳米银粉研究 下载:51 浏览:459

樊新 黄可龙 刘素琴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采用液相还原法,分别以水合肼、次磷酸钠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和保护剂,硝酸银被还原制备球形纳米银粉.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得到在10~60 nm之间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形、纯相面心立方晶系纳米银粉。

莱州湾地区滨海黄土研究 下载:81 浏览:458

徐建国 张涛 徐华 张卓 祁晓凡 纪汶龙 《海洋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莱州湾地区是山东半岛黄土的主要分布区,该区黄土按形成时代 、岩性岩相的不同分为羊栏河组 、大站组,分属于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相分别为风积相和冲洪积相,其中大站组黄土的形成和分布与晚更新世古气候 、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莱州湾地区晚第四纪地层结构 、岩相和第四纪测年资料的分析,可知大站组黄土垂向上分为上 、下两段,分别形成于末次冰期的海洋氧同位素MIS2和MIS3b阶段.大站组黄土上段垂向上位于第Ⅰ,Ⅱ 海侵层之间,分布面积较小,主要位于研究区南部黄土埠分布区;下段垂向上位于第 Ⅱ 海侵层的两个海相层之间,分布面积较大,地表未见露头.在岩性上,大站组黄土上 、下段在粒度组成 、物理力学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在沉积时间上的较大差距.对不同地貌区大站组黄土的粒度组成进行了对比,发现莱州湾南岸平原区黄土颗粒明显较莱州湾东岸丘陵区黄土粗,显示出两者在沉积方式上的不同,前者主要是以地面跳跃或风沙吹扬的方式堆积形成,后者则主要是以在空气中悬浮搬运的方式堆积而成.最后对研究区黄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大站组黄土的空间分布 、岩性 、微体古生物特征均表明,黄土的物源为渤海陆架古海床干燥的晚更新世晚期海相沉积土,属于风成堆积物.

采用PCCS原理对纳米颗粒进行粒度和稳定性的测试 下载:94 浏览:508

​沃尔夫冈 莱穆尔 《纳米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最新的研究成果-光子交叉相关光谱原理(PCCS-Photon Cross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完全避免了光子相关光谱原理(PCS-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的纳米粒度仪原理上的缺陷,可以直接测量高浓度样品而不需稀释,测量结果完全真实的反应了被测试样品的实际粒度分布状态.文中详细介绍了PCCS的测试原理和应用,采用该原理的仪器,由德国新帕泰克公司制造并向全球推广,型号为NANOPHOX。

细粒度图像识别与分类算法研究 下载:63 浏览:830

宁枢麟 刘洋 梁顺利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4年2期

摘要:
针对深度学习常用人脸识别方法训练不易收敛、图像分辨率低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模块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残差神经网络(channel attetion multi-scale fusion)CAMF-ResNet。该方法基于残差块和softmax损失的人脸识别方法,改进了残差网络,利用特征金字塔提取不同层次的特征进行信息融合,并融合了不同尺度的特征,它可以获得更多的描述性信息,提高图像表示的性能。在端到端网络特征提取中,利用注意机制提取相应的高阶特征表示,得到描述能力强的图像表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深层网络退化和参数过多的缺陷,提高对细粒度图像判别性区域的精细化能力进而提高模型分类精度以获得更高描述性信息特征表示。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下载:148 浏览:2124

应新梅 顾培培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2年8期

摘要:
土壤粒径分布是最基本的土壤物理性质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水力热力性质等重要的土壤物理特性。土壤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相对简单便捷,精度也较高,而且在常规的土壤调查资料中也有详细程度不一的粒径分析数据。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水力传导率、土壤热导率、土壤热容量等土壤水力、热力性质的直接测定比较费时、昂贵,且精度较低,可重复性差。因此,根据土壤粒径分布来估计土壤的其他水力学性质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物理或经验模型将粒径分布与土壤水热性质关联起来。在对土壤水热过程的模拟当中,往往也采用了这些模型。但实际资料中往往只有几个间断的粒级分布点,而这些点不能满足这些模型的模拟需要。例如,在公用陆面模式中需要美国制的砂粒、粘粒、粉粒含量来计算土壤的水热特性。为了得到连续的粒径分布或者特定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需要借助于土壤粒径分布模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